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辅治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2021-11-16 09:3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子午流补阳偏瘫

曹 扬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院涧西院区内八科,河南 洛阳 471003)

脑卒中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起病急,绝大多数患者急性期过后常伴有口咽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其中以半身不遂最为常见,即偏瘫[1]。脑卒中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部分严重者则需要长期卧床,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后给予有效的康复训练,能缩短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2]。本研究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辅治脑卒中偏瘫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77岁,平均(60.14±2.45)岁;病程2~20d,平均(10.56±2.45)d;体质量指数18-29kg/m2,平均(24.27±1.22)kg/m2;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2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0.19±2.42)岁;病程3~19d,平均(10.60±2.43)d;右侧偏瘫22例,左侧偏瘫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8》[3]中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发病前常有诱因,多有先兆症状;发病后迅速出现失语、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经CT或MRI证实脑组织存在损伤。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舌苔薄、舌质暗淡、脉沉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语言认知功能正常,能正常交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5]4~20分;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过敏体质;③伴有恶性肿瘤;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⑤存在免疫性疾病;⑥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静脉滴注125mL甘露醇(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761),日1次;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每次10丸,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河北金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4268),每次50mg,日1次。同时给予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现代康复治疗。

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①口服阳还五汤。药用地龙1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5g,川芎10g,当归10g。水煎,日1剂,1周6次。2周为一疗程。②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针刺(见表1)。患者仰卧位,针刺处皮肤常规消毒,采用长20~50mm、直径0.30mm毫针,均于上午9:00~11:00(巳时)开穴针刺,按表1取对应日期、时辰、经脉下的3个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快速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另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行辨证取穴,同时循经取穴针刺,手臂部取合谷、外关、内关、曲池、手三里、极泉、肩鶻穴,足腿部取申脉、解溪、太溪、悬钟、三阴交、足三里、委中、血海、伏兔、髀关,进针0.5~1.2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运针30s;头部平刺四神聪、印堂、百会,进针0.5~0.8寸。以上治疗均15d为一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2d,连续治疗2个疗程。

表1 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

注意事项: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时必须以当地时间为准,换算方法是根据各地方的经度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东经120°以东的地区为每增加经度1°,以北京标准时间增加4min;若在东经120°以西的地区,则每减少经度1°,以北京标准时间减去4min。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AM)[6]和NHISS评价,FAM包含上肢功能(66分)和下肢功能(3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NHISS量表包含感觉、意识、上肢和下肢活动等11个方面,分值0~42分,评分越低则神经功能越好。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评估[7]。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改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大于等于90%,病残程度0级。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及僵硬明显改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关节活动及僵硬有所改善,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6%,病残程度1~3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下。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程度比较 (分,±s)

NHISS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8 61.89±12.35 78.40±11.71 6.721 0.000 9.15±2.62 7.11±2.42 3.963 0.000观察组 48 62.05±12.41 85.36±14.37 8.506 0.000 9.21±2.77 4.57±2.11 9.232 0.000 t 0.063 2.601 0.109 5.481 P 0.950 0.011 0.913 0.000组别 例 FAM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6 讨 论

脑卒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毒副作用、能量耗竭、炎性反应、自由基损伤[7]。阿司匹林、甘露醇及复方丹参滴丸是脑卒中恢复期常用药物,其中阿司匹林能够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脑血栓形成;甘露醇能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复方丹参滴丸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气虚血瘀、脉络痹阻、痰湿阻滞、脑络经脉失于濡养。属本虚标实证,元气亏虚为本虚,风、火、痰、瘀组织脉络为标实,气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型。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补益元气为基本原则。针灸治疗中风历史悠久,在《针灸甲乙经》、《灵柩》中就有记载,疗效肯定。由于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子午流注针法系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五输穴为主,把经脉穴位与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开阂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把握时间按时开穴,随其气血开阖而施刺灸。子午流注纳甲法,也称日干子午流注,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其具有施针安全、应用范围广,适用病种多,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瘫痿论》,是治疗中风的经典方剂。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FAM评分较高,NHISS评分较低,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效果较佳,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针刺三阴交可益精生髓、补肾滋阴,针刺委中、内关、极泉穴,可开窍醒脑、疏通经脉,针刺四神聪、百会可疏通脑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恢复受损神经细胞,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改善局部神经功能[8]。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具有行气活血、补益元气,桃仁活血祛瘀,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地龙疏通经络,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补益元气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持久降压作用,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当归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动脉硬化的作用[9-10]。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辅治脑卒中偏瘫能改善神经和运动功能,加速康复,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子午流补阳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漫画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