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1-11-15 12:44陈博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

陈博

摘 要:新型大学经历了前期的升格发展后,进入到了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的转变。在“课堂革命”的背景下,新型大学回归到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轨道上。教学模式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型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新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新型大学 教学模式 改革

新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产物,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到以规模扩 张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阶段。“课堂革命”口号的提出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迎合了新型大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 求。教学模式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在 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新型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存 在的问题,变革不适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提 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新型大学办学质量作出贡献。

一、新型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行为主义教学观将人类学习过程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教师做主主体,其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理解和吸收教师灌输的知识。[1]新型大学的教师中有随学校升格而转入的教师,更多的是从学术型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的青年教师,转入的教师已形成的教学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而新入职的教师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加上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缺乏认识,也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这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毫无激情地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完全被动地学。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新型大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二)教学目标低阶化,忽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低阶化的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知识层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到教学评价始终围绕学生知识层面的获得展开。这一点从翻阅新型大学教师的教案就可以发现。具体到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分步骤地系统讲授知识,教学强调预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开展低阶层次的思维活动,理解并识记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只会熟读课本,死记硬背,能够在以知识识记和再现为主的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缺少对学生分析、综合、评价以及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往往成为知识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

(三)教学实现条件传统落后,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符

教学时空受限,师生教学和學习投入不足。新型大学将教学时空限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投入等同于课堂教学,考核和评价也以课堂教学为主。对于其他教育教学环节以及专业成长内容都被排除在教学投入的范畴内,造成教师只关注教学时间投入而忽视精力和情感投入,导致“教学投入”不足。[2]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不爱问也不想问,久而久之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不愿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部分新型大学存在“重学轻术”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薄弱。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适用性和地域性。快速更新的知识内容难以挤进固化的教学内容之中,造成“新的东西不会教,教的东西过时了”的窘境“。业+”广度、深度不够,学生习得的知识与职业需求存在偏差。[3]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地域特色和地方的实际需要,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无形中腐蚀了学生的个性。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理想,尚未实现智慧教学。教学中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仅停留在使用PPT 这一最初级的阶段,至于充分融合视频、音频、动画等手段的教学在新型大学的教学中更是凤毛麟角。

(四)教学流程封闭固化,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按照目标—达成—评价的线性操作程序,强调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路线[4],由此便形成了先教后学、先课堂后生活、先知后行的单一线性封闭固化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易形成固化思维,缺乏创新精神,还与当今时代非线性的知识呈现方式相悖。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一门课程完成理论学习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操作,甚至有些学生完成四年所有理论课后才有机会走入一线进行实习实践,严重影响了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五)教学评价导向性偏差,评价缺乏科学性

新型大学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不但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他们会将全部精力聚焦在通过考试,于是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考前“突击”熬夜复习的场景,通过考试成为他们最大的目标,他们从未真正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这样的评价使得学生产生了学习为考试服务的错误倾向。新型大学一门课常由一个教师任教和考核,在评价时会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一直在提倡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但由于会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量,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评价中。

二、改革展望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多向主体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结构,协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当今流行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以及对分课堂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教师的讲解和答疑,强调教师的作用。因此,新型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要重视建构主义理论下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也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意义,将二者有机融合,创设多向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对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设定教学目标

新型大学的教学目標坚持能力导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建构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备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具备“学会学习”的素养,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之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其素质价值显著提升。因此,教学目标要将素质价值融入能力价值的培养过程中,使学习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完成三大转变,优化教学实现条件

第一,教学时空的转变。教师要积极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壁垒,将第二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场所。打破传统“秧田式”的空间布局,在教室中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5]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转变。新型大学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科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也要考虑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的比重。[6]第二,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占比,突出能力导向的实践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应迎合时代发展随之调整和完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精选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突破传统的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四)强调先学后教、做中学的教学流程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资源的渠道多元化,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任何知识,教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开展自学活动,随后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从接触知识到掌握知识的深度学习。这样就形 成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流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储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情形, 为做中学提供了条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 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7]强调了在三者是以 “做”为中心的合一,突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新型大学的教师要坚持教学做合一,探索并开展以问题或项目导向的教 学活动,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 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和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 用,进而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目的。

(五)教学评价以促进发展为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为主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改革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8]。这就要求新型大学结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革新评价方式,以追求评价的有效性,真正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从内容上说,结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性能力要求,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内容,客观公正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内核,重点考查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横向评价。从形式上说,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纵向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过程累加式的评价形式,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从评价的功能上说,丰富评价的内涵,变结果鉴定为促进发展,实现评价的积极性功能。从评价主体上说,变教师一元评价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起来的多元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 电化教育研究,2007(8).

[2]柳友荣. 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概念内涵、现实问题与实践向度[J]. 江苏高教,2020(11).

[3]余钢,冯运仿,郭衍超,罗阳.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课堂革命”实现路径探讨[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6).

[4]刘振天. 高校课堂教学革命:实际、实质与实现[J]. 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

[5]余文森,宋原,丁革民“. 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

[6]赵文青. 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潘懋元先生访谈录[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1).

[7]方明. 陶行知全集:第1 卷[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2020-10-13]. http://www.gov.cn/zhengce/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荐发布教学资源并布置学习任务,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