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戏曲博物馆:吴音兰韵,满庭芳华

2021-11-15 19:10田田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昆曲戏曲苏州

田田

全晋会馆

倘若赋水土以性格,苏州城大抵是悠扬婉丽的。坐落于平江历史街区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包括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或许正是这种气场的溯源和钩沉。1986年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之际,苏州戏曲博物馆落成,与“传统戏”惺惺相惜。

昆曲声有形

昆曲元素是苏州戏曲博物馆里的重头戏。作为汉族戏曲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从元朝末年“昆山腔”到明朝以后的“百戏之祖”,从新中国成立后经典曲目的创新传承到新纪元荣登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步履斐然,俨然是东方艺术海洋里的璀璨明珠。

为更好地保护与弘扬昆曲艺术,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在原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基础上,利用全晋会馆馆址,立项筹建”中国昆曲博物馆”。2003年11月,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昆曲的前世今生皆纳其间。自门楼入馆,曲圣魏良辅的雕像身态飘逸,鹤发银丝;用作背景的金箔上刻有其著作《南词引正》,动静相宜,令人不禁感怀先辈与唱曲名家互争长短的革新之举。昆曲史话展区围绕时间主线,将历代昆曲名家的生平、昆曲的抄本、刻本等逐一呈现。

全晋会馆堪称昆曲文化的缩影。1765年起,山西旅苏客商开始集资兴建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包含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西路设两厅一庵。该会馆集美学与智慧于一体:戏台围墙很高,楼顶藻井采用巧妙的“鸡罩顶”设计,恰与围合界面组合出隔噪音、拢戏音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末,这处建筑群曾历经白蚁、动乱、火灾等摧残濒临倒塌,后依托《扬州画舫录》等古籍记载全面修复,如今成为通古达今的主要展演场所。

“曲圣”魏良辅雕像

磨漆画

书场“吴苑深处”

光裕书厅

自全晋会馆往南,左手拐弯处是建于2006年的高马得戏画艺术馆。《六十种曲》《盛明杂剧》《缀白裘》……一幅幅昆曲主题漫画取自剧而胜于剧。高马得在世时擅长以夸张的漫画笔法描摹典雅的昆曲,他笔下的戏曲人物或柔媚抒情,或粗犷奔放,趣味不减而个性十足。在他看来,画有画魂,戏有戏魂,而漫画与戏,正是最相得益彰的搭档。

穿过视听欣赏室,来到昆曲与生活馆,“宝和堂”堂名灯担散发出富雅的光芒。此堂名担来自晚清时期的宝和堂唱班。“堂名”本意指民间昆曲艺人自发的坐唱演出形式,旧时逢苏州大户邀堂名班子来家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装箱往之,“堂名担”由此得名。“宝和堂”堂名担用紫檀木与黄杨木镂雕而成,又有白玉栏杆镶玉坠宝,加之考究的玻璃莲花彩灯,鲜活勾勒着昔日主人的“赶戏”故事。

评弹境无边

评弹元素是苏州戏曲博物馆里的江南秀色。评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有评话、弹词之分。评话只说不唱,弹词有说有唱。说也好,唱也罢,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支琵琶、一把二胡,世情百态尽显,“噱”“理”“味”俨然成趣。苏州评弹在民国初年至20世纪40年代步入繁盛期,2006年得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余年来,绵延出诸多的唱腔与流派。当苏州评弹跨出吴语地区奔向海外,国学大师俞大纲所倾心的“中国最美声音”成功引发全世界的瞩目。

评弹博物馆由清末民初的沈宅改建而来,面积不大却布置得井井有条。入门处的老义和茶馆设青铜雕塑迎接八方来客,精致而真诚的气息楚楚动人。前厅里,一幅“磨漆画”再现了说书大家柳敬亭在儒生莫后光指点下潜心从艺的情景。天井内有尊为“光裕社”打造的宝幢。据说清乾隆年间,获“御前弹唱”殊荣的评弹名家王周士集合当地评弹艺人创建行会,制订行规行风,以“书品”“书忌”的表演准则培植后学,从而成就了“千里书声出光裕”的美誉。

过了天井,老式书场“吴苑深处”颇具清朝传统书场之格局。从前艺人们在此齐聚一堂摆擂台,而今这里会在每天午后推出精彩的评弹表演。《西江月》《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各种词调美不胜收。台上招招式式引人入胜,台下观众绕状元桌而坐,品茶赏曲,好不惬意。

沿书场至楼梯拐角,脚步被牵引而上。楼上分门别类设临特展厅、现当代展厅、海外展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生前影像赫然在目。陈云不仅是评弹的老听客,还关注评弹艺术和评弹艺人的发展。他指导整理评弹书目《珍珠塔》,提议创办苏州评弹学校并出任名誉校长,还倡导“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七字方针。而今斯人已去,其与评弹的不了情依旧传为佳话。

小博物,大风景

有人将昆曲、评弹与苏州园林并称为姑苏古城的“文化三绝”,相对于静态的园林,昆曲、评弹或许更具活态化优势。“昆曲大家唱”公益教唱、“粉墨工坊”脸谱制作、古评弹大师“隔空献艺”、评弹展演“云会场”……从线下到线上,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苏州戏曲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从参馆人扩延到馆外大批公众。

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下,昆曲和评弹曾因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而面临市场萎缩、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苏州戏曲博物馆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弘扬传统,推出融保护、收藏、展演、研究于一体的举措,包括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推广昆曲与评弹,以喜闻乐见的讲堂、义演等形式普及知识内涵、艺术品位、时代意义,使曲词、剧情、唱腔的自然意蕴与人文之美深入人心。苏州戏曲博物馆既是引领人们触摸古戏的“正统入门”,也是盛情弥漫、激情飞扬的“戏界圣地”。

除打造高质量的饕餮大餐外,苏州戏曲博物馆全力拓宽文旅融合的新布局,通过文创品研发、跨界合作等多重维度打造赏心悦目的体验。文创店里,饱含古戏特色的书签、徽章、杯垫、手袋、团扇等物件相当抢手。数字昆曲文创工作坊与苏州工艺美院数字传媒学院合作,以行当人物形象切入,设计出游戏卡、人物手办等诸多年轻人喜爱的产品。

从苏州戏曲博物馆踱步而出,恍若有昆曲、评弹的余音绕耳。且赴一旁的百花戏曲艺文书店捧一本古装戏书,复漫步在平江路上。看路周有繁华未褪,亦有静寥作陪;看远处有蜿蜒的小巷延伸而去,恰像中华戏曲文化的传习之路,风景无尽,生生不息。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欢
昆曲戏曲苏州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领略昆曲之美
戏曲从哪里来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传统戏曲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