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文
一年前,在距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10公里的寨沟村狮子堡还有63亩撂荒地。现在,这些撂荒地已经成了县上党性教育(扶贫讲习)实践基地。如今来到狮子堡,田垄里种着油菜苗,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的认领地上,整整齐齐竖立着各自的指示牌——这里就是宁陕县党员干部口中的“田园党校”。
“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党员干部,缺乏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走村串户时,说的话农民不爱听,做的工作农民不理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干部进行锻炼,把党性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践中淬炼党性。”宁陕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陈永乐说。
“我们属于职能部门,与群众打交道多,有时事情多起来就难免出现一些消极畏难情绪。”宁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年轻党员李杏说,“从去年开始,我们以支部为单位,利用周末定期在‘田园党校’参加劳动。经过学习实践,全程参与科学播种、田间管护、采摘销售等环节,我不仅体会到了为农不易,也在不断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思考着如何以更好的状态为民服务。”
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到机关,对基层缺乏了解,也缺乏艰苦环境的历练,面对群众工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宁陕县民政局“90后”党员黄倩说:“我原来不知道怎么跟群众打交道,通过在‘田园党校’的劳动实践,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现在,我下乡能大大方方与群众打交道,既不嫌弃人家地上有‘鸡屎鸭粪’,也能捧起搪瓷茶缸一饮而尽,这样群众才会把我当自己人。”
目前,宁陕全县10个镇党委在辖区同步建设镇级党性教育实践基地,面积达2264.06亩。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理念,以“涵养信念、劳动实践”为主线,党员干部以农作物种植为基本任务,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内容,将党性教育和劳动锻炼相结合,将扶贫讲习和产业示范相融合,把干部培训课堂延伸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目前,宁陕县全县共有36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劳动实践,接受党性锻炼。
宁陕县“田园党校”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线进行规划设计。除了流转撂荒地进行实践教学外,还改造了占地120平方米的废弃农房作为陈列展馆,将地方特色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展馆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利用文字图片展板的形式,展示党的奋斗历程和劳动品德的传承;另一个区域则是陕南农具等实物展示,让年轻干部亲身触摸感受农耕文明,激发为民情怀。
“我们在这里既能接受劳动锻炼,又能接受思想教育。劳动过后再来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更能体会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虽然我在狮子堡劳作,但我相信我们劳作时热火朝天的场面和当年南泥湾开垦时的场景类似,因为我们所有党员的心是热的,干劲是足的。”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党员苟玉强说。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年轻干部很受启发,而且得到不少老党员的喜欢。“我们单位考虑到一些老党员老干部的身体情况,没有硬性要求让他们来‘田园党校’,可很多老同志还是自发过来参加劳动。他们表示自己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但还是要居安思危,把好传统好精神发扬下去。”李杏说。
在党课教学上,“田园党校”通过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将经典党史资料与宁陕本土资源相结合,围绕绿色生态、传统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拓展党性教育内容。
党性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实践,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
柯尊顺是居住在狮子堡的外村人,家里四口人,大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一家子的生活重担全压在老柯肩上。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老柯在狮子堡流转了15亩土地。土地有了,种啥却是个问题。
2020年4月,老柯得知县上建设的党性教育(扶贫讲习)实践基地与他流转的土地相邻,便主动与基地管理部门对接,希望基地能给予帮助指导。在基地相关负责人的安排下,每当有单位来基地实践,总会通知老柯。在地里,他听农业专家的现场讲授,跟大家一起劳动,互相交流耕作技术、分享经验。基地还主动给老柯提供种子和化肥。“到单位来学习的这些干部都是热心肠,专门请人给我指导技术,还帮我收玉米、种菜,特别是夏天收割的时候,那些年轻人一个个在大太阳下帮我掰玉米,豆大的汗水往下滴。”老柯激动地说。2020年老柯光种鲜食玉米就有3.5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养殖家禽,全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
“‘田园党校’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员的知行合一和切身感受。党员干部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劳动、学习技术,精神面貌和务实作风都有了极大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艰苦奋斗、乡村振兴等主题,抓好现场党课教学开发,推动党性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同时,以县级党性教育实践基地为引领,推动‘田园党校’向镇村延伸,打造更多点面结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实践教学点。”陈永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