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尖尖
2021年3月26日,位于上海市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迎来开馆后最忙碌的一天,一个下午接待了10个来自不同单位的党员团队来此参观学习,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活动在这座由百年厂房原址改造成的钢木结构展示馆里轮番上演。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由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成。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面向未来,承载着杨浦滨江百年工业的厚重历史,又注入了建设“人民城市”的新内涵。自2021年年初开放以来,展示馆成为上海市杨浦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仅3月份就接待市民上万人次。
外观看起来像个沐浴在阳光里的“木盒子”,展示馆既延续了老木行的“基因”,又融合了“5G+8K”、“3Dmapping”等高科技展陈方式,全面展示杨浦的过去和未来。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建筑里,形态各异的木楼梯连通了不同的空间。
当天来参观学习的团队中,有来自杨浦区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有区卫生系统的护理员队伍,还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党员干部。“杨浦滨江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近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很多革命先辈在此留下红色印迹。”控江初级中学的李老师说,在承载滨江百年历史的老厂房原址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在充满科技感的交互装置中“触摸”本地的发展历程,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馆长杨静介绍说,目前展示馆接收到的团队参观预约已经排到了4月底。而每逢周末,作为散客进来参观的市民也不少,有时甚至在门外排起了长队。
2021年3月17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走进展示馆,与杨浦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畅谈他们所亲历的光辉党史。屋内的党课气氛热烈,窗外的观景台前,杨浦大桥近在咫尺,滨水岸线尽收眼底。百年木行里上演的一场场沉浸式党课,让人印象深刻。
“1902祥泰木行”,展示馆门口有一面以钢构框架融合木材堆场立面的“老墙地标”,记载着这所百年木行的历史。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与不远处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均以木材作为主要元素,因此周边居民又亲切地把展示馆称为“人人馆”。
“祥泰木行”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木材加工厂之一。如今老木行不再,但百年工业文明的印记却散落在以现代化科技包裹的展示馆内。
展馆以虚实结合的科技手段,展示杨浦滨江的历史与“人民城市”理念在当代的实践。展厅中央有四排可触控的电子书架,依次呈现重要理念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书架上交替存放着真书和电子版的“假书”,这种互动式的展陈方式让党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
“人民城市·杨浦故事”展厅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在杨浦建设、治理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23位先进人物与15个人民故事。屏幕上的每组数字都象征着一位人物、一段故事。比如“0929于漪”,意为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于漪颁授“人民教育家”奖章。
在地下展厅,三个半开放式的互动影像展示盒,记录了从19世纪至今的杨浦滨江历史变迁。展厅的另一边则展出了一个1比300的微缩版滨江模型,沙盘北至平凉路,南至黄浦江沿岸,西至大连路秦皇岛路,东至周家嘴路隧道,配合“全景mapping”技术,让南段滨江5.5公里场景跃然眼前。
作为一座“人人馆”,馆里留有大量公共开放的空间。在“人民·秀带直播间”互动展厅,游客可以参加直播、现场党课等活动。走廊的栅格墙上挂满了杨浦市民自己拍摄的滨江美景照片。馆内还特别设有一个“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来馆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账号,对区域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还可以实时了解办理进展。
“杨浦滨江的记忆”展厅内,一面“光阴的故事”互动屏幕上正不断播放着杨浦老居民口述的历史。这是展厅专辟的“城市乡愁”互动展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见旧改后留下的红色木门、灰色砖墙、锈迹铁网以及熟悉的门牌弄堂;脚下的地板纹路是动迁前的滨江简版地图;展馆还用“无限镜”组成了一个个展示箱,让参观者透过箱子观看老居民当年留下的珍贵物件。
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来馆参观的外来游客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了解旧改背后的暖心故事。那些曾因旧改搬离滨江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先前所住街道,在“街道界面”上查看旧改前全家与老屋的合影。“这些老照片是展示馆建成之初,我们从杨浦区各个街道收集而来的。”杨静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在回来时仍能找到“家”的位置与“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