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国资委党委
忻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山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制定出台《忻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 年)》,明确了7 个方面、73 项改革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298 户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152 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299 户“僵尸企业”处置、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52 项重点任务,总体完成率达71.2%。
国企改革涉及利益调整、政策落实、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一盘棋”思想。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点谋划,定期不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讨论研究、专门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直面矛盾、亲力亲为,经常带着问题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推动改革工作。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包保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制度,把市属国有企业全部纳入包保范围,包改革、包发展、包稳定,保落实、保进度、保实效。党政领导联系市属企业转型发展项目,着力解决资金、拆迁、规划设计等突出问题。比如公司制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为破解职工安置、债务处置、清理注销、资金保障等难题,包联企业的市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行政审批、税务、法院、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责成监管机构、专业人员研究政策,配合市国资委及时提出了化解办法。
聚焦管资本职能,落实管资本主责,构建“3+N”国有资本监管体系。“3”就是打造3 个产业集团,“N”就是组建若干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整合,打造神达能源、城乡建投、汇丰金控三个“旗舰”产业集团,促进地方重点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先后组建了国资、工贸、物资储运、能交建、资产经营集团5 个资产经营公司,将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和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市属104 户企业,分类划入资产经营公司,市政府授权其履行出资人职责,创新了管理体制,提高了监管效率。市国资委制定权责清单,明确资产经营公司为落实国企改革各项具体任务的主体。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运营,激发了工作活力,释放改革潜能,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进态势,成为了政府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有力抓手。
建立国企改革重点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府院联动机制,为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注重政策研究和政策衔接,不折不扣落实改革中涉及到的国资监管、土地变更登记、城市规划、劳动保障、财税管理、工商登记等方面政策,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公司制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攻坚中,市行政审批局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设施,“7×24”小时开通办证端口;市税务局领导轮流值守办税窗口,加班加点现场解决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简易程序,提供破产受理绿色通道。全市上下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公司制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拦路虎”。如营业执照被吊销恢复难,资不抵债企业注册资本金确定无依据,“空壳”企业清理注销难,转型发展资金短缺等。面对这些改革堵点问题,我们尊重历史、立足现状,敢于担当、大胆创新,用足用活政策,破解了改革难题。比如营业执照被吊销企业恢复法人权利和注册资本金问题,经与行政审批局、税务部门协调研究,采取了由监管机构出资设立公司,由新公司承继原企业土地、资产、债权债务、相关法律关系和人员的办法,使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市工贸公司的26 户“空壳”企业,就是采取这种办法完成了集中注销。企业实施转型项目,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自身资金严重匮乏,不具备开发条件,资产质量不高,招商合作又没有吸引力。我们采取暂借改革专项资金的办法,解决了云河集团公司、市恒力机床制造公司、市正通铁合金公司等一批企业盘活资产转型发展改革资金问题,推动了转型项目的顺利启动。
忻州市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各种矛盾交织,维稳压力巨大。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针对职工分流安置中的共性问题,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国资、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了《忻州市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办法》,规定了实施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具备条件的,通过领取经济补偿金等一次性处理,不具备条件的,进入各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的职工管理中心实行托管,由市属资产经营公司逐年申请资金发放困难救助费。这样既增强了职工归属感,又摊薄了改革成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做到于法周严、于事简便,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一流,创新思维,锐意进取,持续攻坚,争做全省市县国企改革排头兵,在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多忻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