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基层党课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经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基层党课存在“党味”不够、趣味不足等问题,导致学员获得感不强。为此,基层党课要善抓“硬核关键”,创新授课内容、形式和方法。
党课设置要“因类施教”,让内容“合口味”。党课设置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工作时间的党员,提供不同形式的党课。比如,为流动党员推送在线党课学习包,为离退休党员、出行困难党员“送学上门”,为在职党员安排夜校学习等等。针对党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提供符合党员需求的党课内容。例如,为抗疫一线党员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指示,为文旅行业党员重点安排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专题党课等等。
党课教学要“选好老师”,让氛围“燃起来”。有了“合口味”的党课,“谁来上”就是关键。一方面,要为基层党课选好授课教师,邀请那些知识丰富、富有激情、能调动课堂氛围的老师授课。好的授课教师能迅速带动党员,让课堂“燃起来”。要打造一批“名师名课”,增强基层党员踊跃听党课的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入“互联网+”的自媒体平台,充分挖掘本土党课教学资源,通过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达到教育党员的目的。比如,鼓励退休老党员、志愿军老战士、知名人士采用线上直播、录播等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通过抖音、微博等传播媒介,让更多的基层党员参与互动。
党课实效要“做好考核”,让收获“实起来”。基层党课不能“走马观花”,归根结底要看收获、看实效,必须做好考核工作,让党员收获“实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不仅要绷紧随堂考核这根弦,比如课堂提问、课后小测验、撰写心得体会等,还要拉长“考核标尺”,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效。另一方面,要坚持常规考核与“趣味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形式,在常规考试、测试等考核手段的基础上,采用趣味知识竞赛、小程序有奖答题等形式,让基层党员在竞赛中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果,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