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无缝链接”
——临汾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15 06:11中共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支部建设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电商

○ 中共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呢?临汾市正在一步步地探索着、实践着、尝试着进行“无缝链接”。

一、在产业振兴的路上,提档升级、“创出特优”

临汾市在脱贫攻坚战后,更加注重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竞争力的一些特色产业,注入科技元素,打造品牌优势,提升产业质量,夯实产业振兴根基。

1.让特色猪鸡肉上了世界餐桌

在家禽、家畜养殖中,普通百姓对猪和鸡的养殖是最常见的,但汾西县在此方面却“养”出了特色。

合作社里养出“绿色猪”。位于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的宝凤缘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种猪繁育、仔猪供应、商品猪育肥、优质饲料生产于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养殖生猪繁育场,目前规模达到2000 头,具备年出栏生猪5000 头的发展潜力。2017 年合作社投资575 万元建立宝凤缘生猪养殖场,修建了200 立方米的堆粪池和200 立方米的化粪池,配套建设沼气池,大力推广粪便干湿分离无公害处理技术,同时利用沼液灌溉田地,成为一个循环利用、绿色环保、无公害生态养猪企业,养出了“绿色猪”。2020 年,合作社又投资575 万元又建成了粮食筛选中心、饲料加工区、有机肥加工区等,实现“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屠宰、深加工与销售”的全产业链的安全生产和控制模式。合作社还租用当地不利于种植的土地建成养殖场,给土地的拥有者提供每年17000 元的租金收入。饲料加工区也可年生产猪饲料1000 吨,供应与公司合作的12 家小型猪场生产使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有限公司里飞起“希望鸡”。脱贫攻坚中,汾西县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发展肉鸡产业并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实施乡村振兴以来,该公司与2020 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 强之一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累计发展肉鸡年出栏5000 万只,并形成多样化产品,有生食、熟食,有鸡脖、鸡翅、鸡柳、鸡腿等等,这些食品已飞向各地,主要销往了德克士、华莱士、双汇、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同时还远销阿富汗等国,产值13.5 亿元,纯收入1.5 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190 元,带动1 万余人参与养殖、防疫、运输、屠宰等工作,这些肉鸡成为村民眼里名副其实的“希望鸡”。

2.让“田保姆”有效破解种地难题

曾几何时,“60 后无力种地,70 后不愿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提种地”是广大农村普遍面临的一种现象。“谁来种地,怎么样种地?”浮山县通过农业托管来破解这一难题。浮山县佳益农场有限公司的托管方式很具代表性,该公司在全县建立村村通服务站74 个,覆盖6 个乡镇、74 个村、受益农户1350 余户,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托管面积达到15000 亩,比2014 年增长50 倍,实现规模化发展,经济社会效益逐年递增。

更新理念,确立目标,夯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基础。公司成立之始,就提出了“充当职业农民经纪人角色”的经营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心,二变,三化,四建,六统一”的发展方向和举措。一心:以农民增产增收为中心;二变:改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方式;三化: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产销集约化;四建:建立准确信息,建立作业标准,建立生产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六统一:统一标准,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为了把公司打造成为真正的“田保姆”,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服务组织网络,组建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机联合社服务中心等经营机构,做到全天候、无死角、全方位的服务。

科学运营,强化服务,确保农业生产托管农民效益。农户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托管给公司,公司提供半托和全托两种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农户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托管方式。“增益型、套餐式”玉米全产业链农业托管。服务提供从配肥、选种到收割一条龙“保姆式”全托管服务,比农户自己种植每亩节约30 元。“把土地托管给公司,我们就像把娃娃送进托儿所一样,每亩交了托管费,就啥也不用管了。”农户们高兴地说。

科学管理,省时省事,提升农业生产托管管理水平。公司通过和北京兴农丰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市首家应用了数字农场管理平台(1.0)版。通过数字化科学管理方式覆盖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部环节,形成完整的智能化服务链条,以简单、直观、有效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托管的精准化、高效化。农机户白银江未加入公司前年收入仅有5万元左右,加入公司后年收入15 万元。

截至2020 年底,浮山县共遴选了7 个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3.08 万亩。有效推动了该县农业生产的高速高效发展,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与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体来说,种植业的规模型标准化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只有重点倾斜支持,连片打造才能有利于其辐射源作用的发挥;养殖业的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只有适合市场的有效供给才能有利于其健康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才能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才能使其利益最大化,只有这些因素的不断进步和有效变革才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二、在人才振兴的路上,博揽精英、“招贤纳士”

临汾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已形成了一定的人才智力支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持续发力,继续补强。

1.让“蚂蚁军团”打造“数字乡村”

针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怎样才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乡村人才呢?隰县通过电商孵化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建设,围绕玉露香梨主导产业线上线下开展服务,进行了有效探索,先后孵化创建电商运营团队335 个。依托“隰县在线”门户网站开发上线玉露香电商平台和玉露香梨产业园数字农业云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电商孵化双创服务体系,1 万多农民从事电商形成了电商主力军,当地人形象地比喻电商从业人员为“蚂蚁军团”,遍地都是。他们不断开拓市场,将农民滞销的土特产品卖出去且卖了好价钱。像竹干村电商服务站长共产党员王海萍,被誉为“农村电商大姐大”,年销售额在1000 万元以上,自己收入30 万元,带动村民30 户平均增收近200 万元;刘帅帅被誉为农村电商一匹黑马,电商交易额达4800 万元,自己增收218 万元,为村民增收80 万元。

经过五年多的打造,隰县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先后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66 个,外派电商服务站17 个,农村电商销售额9.64 亿元,拉动玉露香梨价格上涨,果农年溢价增收上亿元。国务院扶贫办等50 多位领导来隰县调研。全国电商扶贫培训班学员等1 万余人来此参观。隰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2.让一腔热血挥洒乡梓故里

大学生怎么就业?去哪里就业?古县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为平台,在扶植大学生就业上积极探索。2016 年9 月,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本村青年在古县永乐乡朱家窑张家洼村建立了古县晋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菇商标注册“鑫菇娘”,已远销至全国很多地方。几位有志青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建功立业,得到了周边乡亲的交口称赞:

传统模式带富相邻。公司采取“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基地负责提供菌棒、技术指导、鲜菇收购及加工销售,农户(贫困户)负责参与生产,在掌握技术后自己种植,每棚(9000 棒)香菇年纯收入2.9 万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优先雇佣周边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让贫困人口既可以学到香菇种植技术,又能够通过劳务增加收入。公司先后为80 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年支付劳动工资18 万余元,切实为贫困人口拓宽了致富增收的渠道。

潮头产品引领时尚。公司基地被评选确认为“市级人才工作培训基地”,已经开办4 期香菇种植实用人才培训班,免费为460 余名农户进行培训,通过“示范引领、由近及远”,进而辐射周边,实现香菇种植项目产业化发展。目前该公司建有香菇大棚42 座,积极实施品牌认证,向食用菌深加工方向发展,通过发挥群体智慧研发出的香菇产品,品种丰富,美味可口,受到追捧。

古县不断巩固提升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古县人才品牌,全面实施全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近三年来累计培训9096 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492 人次,累计持证7883 人,参训人员持证率达86.7%,累计实现就业2729 人。

思考与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大计。要内培外引,以建设本土人才为基础,广聚外来人才为示范,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要创优引才环境,健全留才机制,提供创业土壤,发挥人才智慧,特别是青年领军人才的头雁效应,从而支撑起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方天地。

三、在文化振兴的路上,精准发力、“塑形铸魂”

临汾市脱贫攻坚战后,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如既往地注重“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向乡村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和提升。

1.让“小延安”红色基因浸润后人

安泽县不仅是荀子的故里,在这块热土上,更有民族不屈、精神不息、前行不止的传奇历史。良马镇的杜村、桑曲村、小李村、郭庄村是八路军太岳革命根据地旧址,人称太岳山上“小延安”。为了在乡村振兴中将红色基因传承下来,他们连片打造红色研学旅游产业,让红色基因浸润后人。

身穿一次八路军装。通过身穿“八路装”粗布军服,绑上行军绑腿戴上军帽,体验“我是一个兵”,感受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里八路军战士保持昂扬斗志的优良作风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体悟到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走一段抗战道路。沿着当年八路军战士行军路线,徒步拉练,用脚步丈量曾经的征途,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艰辛,增添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豪情。

聆听一位英烈故事。伫立在抗日战争女英雄王光烈士纪念碑前,当视听到烈士被日本鬼子残忍地开膛破肚、挖去心脏壮烈牺牲的事迹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以更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

再上一堂特殊党课。参观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等革命旧址,在太岳行政干校旧址聆听一次特殊党课,了解太岳精神所在,还通过观看抗战话剧、快板表演《太岳英雄赞》等,回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岳区群众支援革命的情景,特别是映入眼帘的那1300 多名荀乡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画面,牢记了太岳军民深厚的鱼水情谊。

来安泽的游客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其中小李村的山西抗战国家记忆馆,2021 年1-5 月份参观研学达2 万余人次,总收入13 万元。其中餐饮户户均收入6000 元,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000 元。

2.让村德村史馆昭示人心所向

走进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如同走进了《富春山居图》,这个村子随着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特别是走进这个村的村德村史馆,会看到村子的历史变迁:

创承“三五治村”,提升“自治”水平。2014年以来太度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积极推行“三五治村”模式,即五会管村、五方会签、五心育人制度(五会管村:支委会行使领导权、村代会行使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民调会行使调解权、文化会行使教育权。五方管财:集体公务开支票据须经办人签字,村理财小组盖章,村支部书记签字,村委会主任签字,乡镇会计委托中心审核签字,方可入账报销。五心育人:引导群众做有良心、有公心、有责任心、有敬畏心、有感恩心的人),规范了治理、凝聚了民心,提升了效能。

注重典型带动,提升“法治”意识。现已近百岁的胡祖金老人从1990 年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给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全村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村里也一直坚持开展普法宣传,定期更换法治专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村民遵规守法、参与村级事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坚持文明教化,提升“德治”效果。2014 年,太度村在全县第一个建起“村德村史馆”,用看得见的生产生活器具和看不见的村规民俗、家风村训,阐释着太度的文化和精神。利用“村德村史馆”,组织小学生在这里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党员干部在这里开展党日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2021 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治六乱”活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制,推动村庄清洁实现长效化、常态化。

从2015 年起,吉县在全县启动了村德村史馆建设工程。通过播放影音、图文展示、乡贤讲解、实物展出等形式,将村庄发展变迁的历史、崇德向善的风尚传承下来,让村民在家门口记住乡愁,守望信仰,净化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目前,全县已建成村德村史馆56 个,做到了全覆盖。

思考与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软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标志。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要在广大农村绽放绚丽的文化光芒,就得通过文化育人、文化惠民、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宣传推介等举措,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要素培养造就新农民,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在生态振兴的路上,多管齐下、“软硬兼施”

临汾市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1.让人工湿地成为一张名片

蒲县蒲城镇河西村西侧苗圃园内是蒲县昕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所在地,是蒲县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探索实施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蒲县因此一系列工程拥有了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了“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该工程总投资1442万元,采用“垂直潜流+水平潜流”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规模为21000 立方米/天,每年可实现污染物减排COD112.52 吨、BOD19.78 吨、氨氮50.59 吨,有效降低了各项污染物浓度,确保昕水河水质达到地表水II 类标准。

2020 年,为更好解决污水处理厂雨后溢流问题,该县又投资400 余万元,修建六座阶梯式水坝及消力池。同时还有昕水河城区水质提升附属配套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后将成为全县人民健身休闲、娱乐活动、采摘游园、亲水戏水等为一体综合活动服务场所,也将为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按照“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的方式,打造出昕水河人工湿地,让河水V 类水质进入,III类水质流出。河水清澈了,环境优美了,生态宜居了,一幅山清水秀、河畅岸绿、景色宜人的生态画卷逐渐铺展开来。

2.让“五字法”成为整治经

乡宁县昌宁镇城北垣是昌宁镇龙鼻、东廒、西廒、富家垣、石涧5 个行政村的统称,著名的黄土高原葡萄酒生产基地——山西戎子酒庄就坐落于此。走在城北垣看见干净的骑行道、整齐的葡萄架、繁茂的苹果园、崭新的党建主题公园、独特的农耕展示馆、浪漫的薰衣草花海等美景数不胜数,已经成为全县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乡宁县集中精力打造“城北垣农业产业园”,先后发展苹果12000 亩、葡萄6000 亩、玉露香梨、樱桃等其他林果业40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 元以上。尤其在推动生态振兴方面,让“拆”“清”“靓”“评”“制”五字法见真章、出实效:

“拆”。面对“拆违治乱行动”中矛盾凸显、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谈规划前景,讲政策,辨利弊。城北垣各村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主动拆除、配合拆除逐渐成为主流,累积拆除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废弃圈舍等215 处。

“清”。按照“一米一米过,挨家挨户来”的硬标准、硬杠杠,全力推进“六乱”整治工作,与可视范围内的“旧疾顽症”较劲,出动清洁队伍3500 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6000 余吨。

“靓”。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种植薰衣草花海、景天花海12000 平方米,绿化城北垣10公里主干道30000 余平方米,整治沿路建筑立面1500 余处。因地制宜,利用村内废弃水缸、瓦罐、石槽、磨盘等废旧物品,打造农村特色微景观69 处。

“评”。以农户为单位,按照院落美、绿化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的“五美”标准,在城北垣各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同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悬挂门前“三包”责任牌。对获得“美丽庭院”称号的380 户农户进行挂牌和资金奖励。

“制”。建立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城北垣购置分类垃圾桶1000 余个,出台《全日制保洁员聘用管理考核办法》,配备全日制保洁员98 名,确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督查工作,不断形成高标准、常态化环境卫生管理模式。

思考与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解决城乡突出的环境问题,打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五、在组织振兴的路上,强化核心、“群雁齐飞”

临汾市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障。

1.让“接力赛跑”棒棒有力

漫步在乡宁县昌宁镇龙鼻村,所到之处花木葳蕤,一座座整洁庭院排列在宽阔的道路两旁,从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龙鼻村共有647 户1864 人、5500 余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吕梁山纯农业村。这个村曾经是乡宁有名的“上访村”“矛盾村”,连续多年被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看着村里产业不济、群众懒散、集体无力的现状,2014 年,长期在外经商的白金峰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村报答乡梓。他先是成功竞选村委会主任,随后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通过聚人心、兴产业、治环境,实现了该村的顺利脱贫。脱贫攻坚胜利后,他带领一班人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就是一场“接力赛”,要棒棒精准,跑出更快的速度,让村里焕发更蓬勃的活力: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白金峰强党建、抓班子、带队伍,持续提高全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组织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走访谈心,给大家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渐渐地龙鼻村由乱转治、由疲转兴,干群关系近了,各种矛盾少了,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小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个模式一方热土。龙鼻村脱贫之后,仍然是产业单一,群众挣钱门路少。村“两委”结合当地实际,成立了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乡宁县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运行模式,逐渐形成了全村村民共同受益的产业新业态。目前,龙鼻村已建成1300 余亩葡萄园、735 亩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300 亩有机蔬菜杂粮示范基地、150 亩中药材基地、100 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40 亩观光采摘园、10 亩人工智能蔬果温室大棚等,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一套制度一阵花香。曾经的龙鼻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村里遍布旱厕、猪圈,气味难闻,一派狼藉。为了弥补欠账、改善人居环境,近几年,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投资修建6 公里村组道路、2 个农村休闲文化广场、1200 米文化墙,硬化绿化3000 余平方米街巷,安装85 盏太阳能路灯……如今,徜徉在龙鼻村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骑行步道上,两侧的院落外墙颜色统一,文化雕塑错落有致,微风吹过,一阵阵花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2.让集体经济“根须延伸”

古县北平镇贾寨村现有430 户1326 人、党员58 人,1100 亩耕地。贾寨村被临汾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光荣称号,2016 年度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实现脱贫后,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贾寨村两委班子着眼长远,超前谋划,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立足实际,“黑色”资源助力经济扬帆。依托贾寨村丰富的“黑色”资源,村支书任晋宝带领大家采取全村村民共同入股的形式,投资420 余万元,组建了拥有26 辆大型运输车的凯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加油站,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确保合作社高效运转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模式,目前,合作社资产已达3000 余万元。2020 年,村集体收入达400 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 万元。

发挥优势,“绿色”产业引领转型发展。如何走出资源型村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摆在贾寨村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贾寨村昌晋核桃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荒坡、荒地1200 余亩,建设了千亩核桃园,年收益持续保持在25 万元以上。乡村振兴以来,这里还成为全村党员干部的活动基地,全村党员纷纷在农闲、节假日期间自发参加到核桃园的管理和劳动中来。

不忘初心,“红色”旅游带领乡村振兴。贾寨村是太岳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就驻扎于此。2021 年,贾寨村申报中组部红色旅游乡村项目成功,决定打造一所高标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目前已初具形态,既保护了红色资源,又为村集体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思考与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写好这篇大文章的关键。只有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真正把农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猜你喜欢
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No.3 《2022年抖音电商新品牌成长报告》发布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初代数码极客,玩出了『电商导购第一股』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备战双十一
2016年“电商百佳县”TOP20
汽车电商生态:盈利之考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