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珠: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

2021-11-15 09:01蕊红
莫愁 2021年32期

文/蕊红

今年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她已认不出人了,但那些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在她的大脑中顽强地与阿尔茨海默病抗争。她曾经说过:“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到艰苦的地方去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看过讲述苏联植物育种家米丘林的电影《米丘林》后,她便迷上了园艺。1953年,23岁的她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南大区农林区任技术员,第二年被调到中央农村工作部任干事。1955年,一腔热血的吴明珠主动请缨去新疆工作。

初到新疆,吴明珠被安排在乌鲁木齐地委工作。一段时间后,吴明珠向领导申请去基层锻炼。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领导将她派往鄯善县农技站。住在老乡家低矮的土房里,出门便是她热爱的瓜地,虽然条件艰苦,但那成片的瓜地为她观察瓜的生长提供了很多便利。对此,她十分满足。

吴明珠适应能力很强,没用多长时间就学会了骑马、维吾尔语,还和当地老乡交上了朋友。吴明珠从小生长在城市,没种过瓜,就向有经验的老乡请教。为了早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耐贮运的新品种,她住在瓜棚里,整天泡在瓜地里观察瓜的生长情况。

那时,吐鲁番盆地生长的哈密瓜品种杂、产量低,如果不进行提纯复壮、改良选育,会面临品种退化的风险。吴明珠带领农技站的同事普查哈密瓜种群,建立档案。为了收集品种,她四处打听,只要听说有好的品种,无论多远都要跑去看一看。她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和烈日,常年奔走在荒凉的戈壁沙漠中。有一次,吴明珠听人说底坎乡有种哈密瓜特别甜,就和一位农技站的同事徒步去找。他们从县城出发,穿过火焰山,再经过大戈壁,整整走了两天才到达底坎乡,几经周折向老乡要到了瓜的种子。后来,这个瓜种经过她的改良和培育,成了现在常见的红心脆哈密瓜。

三年时间,吴明珠与农技站的同事在瓜熟季节跑遍了周边三个县三百余个生产队,收集原始材料一百余份,选育提纯出四十四个优良品种。她所做的这项工作,不仅为新疆甜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建立了第一份资源档案。后来,吴明珠经过多年的努力,从其中的优良品种中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等近三十个新品种。许多瓜农通过种植她培育出的新品种,走上了致富路。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回顾扎根边疆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她饱含深情地说:“我的成绩离不开我的爱人杨其祐的默默付出,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吴明珠和杨其祐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大学里相知相爱。大学毕业后,吴明珠参加工作,杨其祐则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1955年,吴明珠决定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与她有着相同理想信念、懂她爱她的杨其祐全力支持。他对她说:“你先去,等我毕业了就去找你。”爱人的支持是吴明珠前行的动力。1956年,杨其祐毕业后放弃留校的机会,毅然追随吴明珠的脚步去往千里之外的新疆大学任教。

1958年春节,杨其祐和吴明珠在老乡和同事们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婚第三天,他们便依依惜别,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婚后,分居两地的他们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各自的事业上,聚少离多的日子让他们对这份感情分外珍惜。然而,随着吴明珠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他们有时候一两个月都难得见一次面。为了照顾妻子的生活,杨其祐离开大学校园,调到鄯善县一个农技站工作。

在事业上,博学多才的杨其祐成为吴明珠的得力助手。他精通英语和俄语,学术视野开阔,在阅读国外学术刊物时,只要发现对妻子的研究有帮助的文章,都翻译出来给她参考。当吴明珠遇到难题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她出谋划策,寻求解决方案。在吴明珠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会帮她去瓜地授粉。

杨其祐的默默支持和付出,让吴明珠的育种科研结出了累累硕果。1981年,杨其祐因严重的胃病被调到江苏省农科院边工作边休养。遗憾的是,他的病情一路急转直下,直到无药可医。吴明珠请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长假,赶到丈夫身边,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日子。在吴明珠的心里,一直觉得欠丈夫一份情。杨其祐临终前,吴明珠问他:“老杨,你为了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不后悔吗?”杨其祐平静地笑笑:“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能跟你一起追求理想,我不后悔。”

1986年,杨其祐去世后,吴明珠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投入到工作中。她觉得只有投入到工作中,才是对爱人最好的怀念。

择一业,终一生

1995年,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种植。她在新疆成立了商品瓜基地和良繁基地,生产出优质的瓜销往全国各地。金凤凰和仙果等新品种更是远销东南亚、美国和日本,成为出口创汇的精品瓜品种。

甜瓜育种对自然气候依赖性很大,一个新品种选育一般需要八到十年,为了加快育种速度,缩短周期,吴明珠早在1973年就开始育种的“南繁”。每年的秋冬季,她都会远赴海南进行科研攻关。南繁基地虽然名义上是科研育种基地,但条件十分艰苦。这个基地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他们住着简陋的干打垒房,建实验室,上设备。吴明珠没有丝毫退缩,在她眼里,条件的艰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进行种子繁衍、种质研究、杂交制种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北瓜南移不是一个小课题,它需要建立并形成甜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技术体系。为此,吴明珠每年必须像候鸟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地进行育种研究。最终,她利用生态差异实现了哈密瓜的南繁北育,并创造了一年四季快速育种的方法,填补了我国北瓜南移的空白。

2009年,吴明珠担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这一国家重大平台建设的首席科学家,后因健康原因,只担任特色甜瓜育种的科学家。2017年,87岁的吴明珠退休了,但她魂牵梦绕的依然是瓜。2018年4月,《吴明珠传》出版。在西南大学举行的首发仪式上,吴明珠勉励年轻学子:“在新疆,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在田间地头默默付出。希望广大学子,能发扬这种精神,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干下去,一定会创造奇迹。”

如今,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吴明珠已经认不出人了,但是有关种瓜的记忆还在,因为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择一业,终一生,成一事,吴明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