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雕塑塑造手法对风格形成的影响

2021-11-14 07:09李学成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8期
关键词:风格影响

李学成

摘要:随着我国陶瓷技术得到完好传承,陶瓷行业也趋于稳健发展,陶瓷风格具有着奇特多樣的特点,而陶瓷雕塑的造型技法对风格的形成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陶瓷雕塑的两大特征,之后探讨了陶瓷雕塑造型技术对风格的影响,以期为同行做参考。

关键词:陶瓷雕塑;塑造手法;风格;影响

陶瓷雕塑通常是用陶和瓷为主要材料,通过塑造立体的主题形象来表现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和宗教教义的一种雕塑装饰艺术。众所周知陶瓷雕塑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秦朝时期就有了成熟的陶瓷雕塑产业。经过唐、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到了现代,在西方雕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陶瓷雕塑更加多元化和开放。陶瓷雕塑是泥与火的艺术。它是由各种方法形成,然后在高温下焙烧。可分为素色雕塑和彩色雕塑。

一、分析陶瓷雕塑的两大特征

陶瓷雕塑具有两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空间感,第二大特征则是形式美。这是属于不同形态的两大特征,就第一大特征的空间感而言,一个完美的雕塑是能够体现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层次感,就像是叠加起来的,从某一个特殊的角度观察,看起来会觉得非常奇妙,而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观察,则别有一番风味,具有不同的形式。以艺术家约翰逊·曾的作品《敞开心扉》为例,该作品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从某一个特殊角度或是多方面的角度来观察,都具有着不尽相同的意义,完美体现出了作品的空间感。此外,第二个特征是形式美,这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它反映在雕塑的颜色和形式上。在色彩上,要求雕塑表现出透明和光感。在形式上,要把刚柔结合起来,赋予死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所谓的形式美。陶瓷雕塑想要塑造成功,需要在雕塑到时候对其注满生命力,让泥土“涅槃重生”,通过艺术家这浑然天成的雕塑手法,为陶瓷雕塑注入生命的魅力。

二、阐述陶瓷雕塑的塑造手法

随着世界文化的逐渐交流与融合,艺术的塑造也受到其影响。许多陶瓷艺术作品注重与外国文化的兼容,但又保留了自己的传统风格,即中西结合。陶瓷雕塑不同于木雕和玉雕。众所周知,陶瓷的制作都是需要通过高温烧制来达成最终艺术成品效果,这意味着对于雕塑塑造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温裂变、收缩和变形等。为了融合中西元素,解决外部因素对形象的影响,陶瓷雕塑的造型技法逐渐发展和突破。陶瓷雕塑塑造手法有四种常见类型:圆雕、捏雕、浮雕和雕琢,在这其中,圆雕技术在中国雕塑属于最为常见的雕塑塑造手法。以宋代陶瓷为例,宋代陶瓷中的日用陶瓷罐和儿童玩具的雕刻多是采用的圆雕技术,而捏雕的捏花塑造手法则对于陶瓷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而对于浮雕来说,是属于平面型的雕塑,与立体雕塑相比是有所区别的。浮雕的雕塑手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的字画,雕刻则是平时的镂空雕刻,即能够将镂空的印刷品附在艺术品上,将背景通过镂空的形式印刷出来。

三、探讨陶瓷雕塑塑造手法对风格形成的影响

(1)捏泥塑造手法

捏泥塑造,即直接用手揉制,其生产传统悠久。首先将主题材料(如羽毛、花瓣、鱼、昆虫等)用手捏制,再将揉制的材料与瓷坯粘接。最后,整个工作都是通过烧制完成的。捏泥塑造手法的手工痕迹会比其他的塑造手法更为明显,毕竟是纯手工制作,没有工具来辅助操作,打破了常规的禁锢,因此,捏泥塑造手法的艺术方向也较为自由,艺术家可以完全发挥自身的想象来完成作品。捏泥塑造手法运用的是一种写实手法,作品可天马行空、浮夸,也可以含蓄细腻。捏泥塑造手法的塑造风格也偏向于逼真,通过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来透出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2)模具塑造手法

模具成型的关键是使模具成型,最后通过注浆或空白印刷工艺成型。模具成型依靠工业技术,适合大批量生产。注浆工艺在陶瓷雕塑的工业生产中经常见到,分为空心注浆和固体注浆。固体灌浆主要用于体积小,需要完全填满模具的产品,而空心灌浆主要用于薄胎产品。通过旋转模具,使模具壁均匀吸附,实现成型。印坯是按一定规格的泥条(或泥泥片)一定规范的石膏模型,使用竹签检查泥条的纹理,以确保每个位置的厚度是均匀的,必要时补充泥浆处理边缘,用多个模具,压等泥片变硬,取下模具,修补完成成型。模具塑造手法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典型的工业化特征,大量生产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重复性,艺术性因此被一些艺术家所否定。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工业化特点,促使陶瓷雕塑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泥条塑造手法

泥条塑造是主要塑造手法是通过泥条盘筑的方式,从而对陶瓷雕塑成型。泥条塑造手法和捏泥手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年代久远。它以泥条为塑造语言,通过泥条的堆积和弯曲来制作各种雕塑。成型时,由于泥条重力产生作用,下面的泥条则产生挤压,会导致陶瓷的外形发生变化;在烧制过程中,泥条过干会出现裂缝,过湿会塌陷,所以要格外小心。因此,基于工业化的大背景,泥条塑造手法是罕见的。在泥条的塑造手法中,泥条是唯一的塑造语言。这就好比画家笔尖的线条,有自然的纹理效果。艺术构成是很容易塑造的,经常给人视觉冲击。泥条容易形成强烈的肌理艺术风格,以简单朴素的艺术手法突出艺术家对生活的追求。

(4)泥片塑造手法

泥片塑造是以泥片为主要塑造语言来完成雕塑造型。第一先做出雕塑的大致框架,然后通过泥片的粘接、切割、卷曲等方式完成雕塑的精细加工。与其他陶瓷雕塑塑造方法相比,泥片成形主要是基于泥片片的材料特性和外观属性,这通常需要艺术家有一个相当大的整体艺术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泥片的特点,以及灵活使用切割、揉捏,用滚压等方法完成成型。泥片的湿度决定了泥片的粘附性,揉制捏造工艺也决定了泥片的光滑性,其自然的肌理效果可以突出艺术特性。此外,泥片不注意就容易变形、坍塌,这也对于艺术家的制作技术较为严格。总体来说泥片的造型手法使作品的风格更具动感,特别是在塑造衣片时,泥片具有内在的灵动趣味感,使艺术作品更具张力,充满写意之美,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

结束语:

我国陶瓷艺术是经典的、深受大众的喜爱。这也正是因为我国有“陶瓷之都”,陶瓷雕塑技术精湛,能够体现出各种类型的雕塑艺术风格。一块不起眼的陶土,经过艺术家的精心雕刻和塑造,融合了多种风格,不同颜色的釉烧成不同的效果,就会出世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这便是陶瓷的奥秘。

参考文献:

[1]林政国. 陶瓷雕塑技法浅谈[J]. 2021(2015-4):96-96.

[2]王硕. 浅谈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性[J]. 人文之友, 2019, 000(021):P.11-11.

猜你喜欢
风格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