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

2021-11-14 17:40朱嘉婧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内容

朱嘉婧

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特征,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社交活动。如果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难以有效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以便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得到增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扮演着信息绝对传播者的角色,学生只能够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被动接受。而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则可以逐渐淡化师生之间的界限,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理解需求、认同需求等得到满足,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为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依托相应载体将教育者、受教育者有机连接起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载体较为单一,时间、空间等因素容易限制到教育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促使连接载体得到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可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主体权威性受到影响

过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较少,教育主体享有巨大的信息优势,具备绝对的权威。而新媒体广泛普及之后,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教育主体的信息优势不再存在,显著削弱了教育主体的话语权。一旦有矛盾、分歧出现于教师宣讲内容和新媒体信息之间,将很容易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学生缺乏良好的信息辨识能力

虚拟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每个人在信息发布、线上交往时皆可采用虚拟身份,这样传递信息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强。高校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价值判断能力,无法准确鉴别、筛选新媒体中的海量信息。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辨识能力,将会逐渐怀疑社会主流价值思想,进而阻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

教育内容亲和力有待提高

新媒体虽然具备海量的信息,但大部分信息皆以碎片化形式存在。学生在长期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阅读习惯将会发生变化,对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厌烦,不能正确认知、充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传统媒体所发布的信息皆经过专业人员的编辑与审核,信息封闭性特征较强。而新媒体时代下,每一个人皆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高校学生日趋重视自我个性的彰显。如果有分歧出现于大学生个性彰显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大学生往往优先考虑满足自我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的融合

受家庭环境、社会认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学生具有差异化的思维层次和接受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需将学生、传播内容之间的客观差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合理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如在传播系统理论知识时,可将传统教育方式运用进来。部分教育内容较为零碎,则可依托新媒体来进行高效传播。通过从内容层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充实教育资源。第一,整合利用新媒体资源。过去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则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引入进来,促使教育内容得到拓展和丰富。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将新媒体高效传播的优势利用起来,在现有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基础上,科学组织开展微活动等,这样一来,活动的受众面、影响力可以得到扩大,又可以将“正能量”快速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要依托新媒体将互动活动大范围开展起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与学生开展对话与沟通,或组织网上投票等活动。第二,宣传主流思想意识。现阶段高校往往向学生直接灌输先进文化、主流观念,这样虽然能够保证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但容易受时空因素的限制。因此,高校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宣传前沿理论和主流意识,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例如,在建党节等关键节点,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发展历史、为民族复兴作出的贡献等,熏陶学生的思想,坚定学生的信仰。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合新媒體技术时,需将内容为王的原则贯彻下去,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加生动、鲜活地向学生们传播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新媒体的融合

为切实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高校需从教学方法角度融合新媒体技术。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将新媒体等现代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网上知识学习平台进行构建。这样学生借助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能够实时学习、分享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等。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求实园”这一网上党校开发出来,网站上详细展示了国情与相关政策的出台,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线下教育活动,如专家讲座、报告会等,向学生集中传输理论知识、政策精神,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影响力将会得到扩大。高校教师要将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同步开展面对面教育、网上实时交流等工作,有效互补线上、线下的优势。同时,高校要对学生群体中的“微领袖”着重培养,鼓励先进积极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中积极发表观点,给予其他同学有效的引领,切实发挥先进积极分子的带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与新媒体的融合

通过将新媒体应用到宣传阵地建设中,可以将时空限制有效打破,增强思政宣传效果。因此,高校要积极整合各类新媒体宣传载体,对党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等广泛宣传,革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第一,建设班级新媒体阵地。就目前来讲,很多班级在传播、通知重要信息时,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完成。为切实强化班级的阵地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科学建设班级宣传制度,将班级新媒体宣传平台利用起来,向学生们及时传播正确的理论。同时,筛查、分析班级学生的言论观点,及时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做好防控工作。第二,拓展阵地空间。校报、海报、宣传栏等是高校舆论传统宣传阵地,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进入到新时期后,既要将这些传统阵地利用起来,又要整合新媒体资源,大力拓展阵地空间。例如,高校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建设起来,依据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大学生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网站的栏目和内容,深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第三,优化宣传内容。过去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宣传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导致较为抽象和空洞,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针对这种情况,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过程中,需同步优化阵地宣传内容。要及时、正确地回应、引导学生的关心话题,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便促使高校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等得到提升。

打造高水平的思想教育队伍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需构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的融合深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价值和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思政教育队伍。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活动,着重讲解新媒体的应用技巧和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

此外,要构建长效交流机制,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互相分享个人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要善于挖掘、提炼教育成效较为显著的工作模式,于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深远影响,显著增大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但同时,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高校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特征,在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将新媒体技术深度运用进来。通过创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时代感得到提升,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彩琴.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发展研究[J]. 化工进展,2020(01):426-426.

[2]滕菲.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及策略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70-71.

[3]张志祥,王茜.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变与对策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9(11):89-92.

[4]尉泽. 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融合研究[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09):106-110.

(作者单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内容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破次元
融椅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