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斌峰 柴健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城市地下建筑越来越大,空间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人们提供更大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发生概率,加大了灭火救援难度。而且由于地下建筑一般层数较多,纵深大,很多功能区域相互关联,消防救援空间有限,导致消防技术、装备等难以有效施展作用。因此,要对灭火救援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查找原因,提升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技术水平,降低火灾危害性。本文主要对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技术进行有效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火灾救援效果。
关键词: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技术
地下建筑结构较为复杂,人员密度大,一旦出现火灾现象,很难进行人员疏散和实施救援,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地下建筑火灾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人为因素、电气故障、消防等级较低等。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技术水平,保障火灾被迅速有效控制,提升火灾救援效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下建筑起火因素
引起地下建筑火灾的主要因素:第一,人为因素。商场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都很可能引起地下建筑火灾。此外,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问题,容易引起严重的火灾问题。地下建筑装修时,使用消防等级较低的材料,容易出现严重火灾问题。第二,电气故障。地下建筑较为潮湿,电气设备、电缆容易受潮,或者是年久失修,出现损坏等问题,容易出现短路、过负荷、漏电等问题[1]。第三,火灾现场情况复杂,难以施救。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的消防通道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拥挤,消防人员难以通过消防通道进入地下建筑进行救援。而且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热量难以排散,导致地下空间烟雾、毒气浓度较高,难以进行有效扑救。
二、地下建筑灭火救援措施
(一)先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在地下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时,需要尽可能地动用所有资源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使其到达安全地点[2]。需要使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把人员向有利方向疏散,并将其转移到安全通道出口。在对救援人员进行组织设置时,要结合实际的火灾情况,对救援小组进行合理组织,充分利用水枪进行地下人员救援。要对地下建筑的基本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制定针对性的火灾救援方案,完善救援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对火灾形势进行控制。在火势猛烈燃烧阶段,需要对火灾的具体形势进行分析,并科学预判,保障火势的有效控制。消防人员要配备完善的防火装备、器材等,以便有效开展救援行动。要安排专业的安全员,对火场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监测和记录,包括人数、时间、空气压力、建筑物是否存在坍塌等问题,提升内攻救援效率,提醒人员紧急避险。
(二)开启建筑消防设施
现代化地下建筑中,安装设置了完善的消防设施系统,其中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等,消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之后,首先要到消防控制室,利用监控对火灾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并检查消防设施能否正常使用,然后开启防火卷帘门以及其他消防设施系统,以便最大程度上降低火势蔓延速度[3]。消防人员要对地下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道等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制定合理的灭火与救援方案。
(三)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性
在地下建筑火灾救援行动中,要保障应急救援通信联络的畅通性,确保相关信息的有效传递,提升火灾灭火救援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对地下建筑实施火灾救援行动时,需要把现场指挥部设置在通风口处,可以对现场火势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并展开有效指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提升火灾救援效果。地下建筑火灾救援行动难度较大,需要对救援人员进行优化组织,保障每个救援小组人数在三人以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救援方案[4]。要确保应急通信的畅通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移动中转台,并设置地下应急通信设备,保障信息的顺利传递,对现场救援行动进行有效指挥,时刻保持联络,并和深入内部的救援人员时刻保持联系。
(四)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战术策略
结合火灾现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方案,保障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在救援行动实施过程中,要对火灾现场空气温度、烟雾、毒气等进行科学检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如打开现场通风窗口和排烟窗口,必要时可以使用专业化的机械设备对烟气进行排放,降低火灾现场的烟雾浓度,提升能见度,减少火灾救援行动的难度,加快救援速度。救援指挥人员要对现场火势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充分利用水枪、隔离带等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并对空气中的烟雾进行驱散[5]。如果火势处在猛烈燃烧阶段,需要利用机械设备对烟雾、热量等进行排放,然后再组织人员开展内攻。一般情况下,在对地下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时,一般采取喷雾、开花射流降温等方式对热量进行驱散,以便消防人员组织进攻梯队,开展内攻作业,对人员进行救援。
(五)保障救援安全
地下建筑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较快,而且地下建筑内的烟雾、毒气浓度较大,温度较高,能见度低,消防人员在进入地下空间开展救援之前,需要配备完善的个人防护装备,保障自身安全。不同的救援小组人员需要配备的装备有所不同。内攻人员需要进入火灾深处进行救援,因此需要佩戴好消防装备,如氧气呼吸器、紧急呼救器、防爆照明灯具、安全绳等[6]。在具体实施中,需要专业人员对安全绳进行专业化操作,并对现场温度进行及时检测,结合实际需求,规范性穿戴隔热服。火情侦察小组在对火情进行侦察时,需要使用专业的热像仪、测温仪、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等,以便对现场的可燃物品、有毒气体等进行科学检测,结合检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方案,保障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在进行救援行动之前,要强化消防人员的纪律性,树立正确的救援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火灾救援常识,如果地下建筑的能见度不好,或者对前方情況不了解的状态下,严禁消防人员贸然前进,以免引起消防人员意外伤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地下建筑建设水平逐渐提升,其建设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需要密切关注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保障消防安全设施的完善性、可用性。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常识和火灾防范知识,树立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及时发现消防隐患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在进行火灾救援行动时,要注重对救援技术进行有效管理,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灭火救援技术策略,促进火灾的有效控制,降低火灾危害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为民.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今日消防,2020,5(06):46-47.
[2]韩志军,吴建平.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222+135.
[3]梁毅龙.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20(07):50+52.
[4]车耀.地下建筑火灾消防安全现状及设施优化应用分析[J].今日消防,2020,5(01):16-17,19.
[5]周维建.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分析[J].低碳世界,2017(28):165-166.
[6]严伟民,袁可夫.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