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休闲农业模式的比较与发展建议

2021-11-14 22:22鸣,陆
市场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园农业产业农业

雷 鸣,陆 彦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一、 引言

休闲农业是一种集休闲旅游、农业生产与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其主要结合现代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把生产、生活和生态交叉融合,形成有效的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模式相比其他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在该模式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绿色农业发展与休闲生态旅游相辅相成,体现出农业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下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与创新,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在这个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民族复兴重大任务的开年之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节点,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将不断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进,并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新的机遇。 2020 年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节点,应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优秀成果,并在这一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 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及市场前景

休闲农业最早兴起于欧美,从1830 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 其中荷兰、法国、德国和美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较早,二战以后休闲农业开始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逐步发展起来。 这些国家休闲农业的发展共性都是主要通过利用农村的传统生态景观、人文资源等吸引游客,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休闲与旅游相结合的服务。

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兴起并向内陆地区逐渐扩张。 休闲农业产业近40 年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 2019 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高达32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了8500 亿元,相较于2015 年的22 亿人次接待数和4400 亿营业收入有大幅增长,也代表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 年,全国共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388个,已组织推介970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8 年起,在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仍不够完善,还需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逐渐转型。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得消费者对休闲娱乐的追求越来越高,并且当下消费者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和休闲养生,因此,人们对休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集休闲与养生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自然而然成为都市休闲的重要选择。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让消费者对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与憧憬,这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由于利益驱使等原因,全国各地的休闲农业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竞争能力弱、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的弊端。 因此,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三、 中外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比

由于历史发展的环境差异,各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经营管理的方法不尽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一)国外主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 美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美国休闲农业兴于19 世纪,主要由上层社会所喜爱的乡村旅游延伸发展起来的。 当前的美国休闲农业是以政府大力支持下的“政府+协会+农户”发展模式为主。 在此模式下,由政府负责联系协调农户、协会以及相关组织,对相关休闲旅游项目的立项、开展、推广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追踪辅助工作。 农场主与社区共同经营,共担费用,共享盈利。二战后,美国在农村实施土地转移计划,休闲农场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 美国市民农园以原始农业资源为主,绿色生态、农业产品和设施多样化,注重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主要休闲农业类型有文化遗产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农村生态度假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和科教型休闲农业旅游。 市民农园促进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2. 法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法国休闲农业是以非政府组织形式下的专业农场为主的“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其经营模式较为独特,主要有都市科技型、乡村传统型与休闲度假型三种模式。 巴黎的都市科技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其在传统家庭农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的多样化,进行专业化单一或综合性体系经营,将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同时保持农业发展的原生态与本土性。 专业农场的经营对工作人员的学历和操作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在经营的过程中强调服务与管理意识,以及对本土文化的传播等。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专业化农场发展模式为主的休闲农业在法国快速发展,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机构(农协)作为中介机构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整合农业资源、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并深化了休闲农业主体间的行业规范。

3. 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休闲农业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主。 其主要通过延长产业链,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基础上拓展下游产业,整合上下游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庄园为例,其主要以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和酿制工艺、庄园的特色农业景观和葡萄酒的酿制体验为特色,将休闲娱乐、农业经营、体验消费相结合,既拓展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内涵,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经济协同效益,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此外,澳大利亚还有农场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澳大利亚的家庭农场规模大小不等,风格迥异,传统式农场和现代化农场结合发展。 部分农场还开发了休闲度假村,让游客体验澳大利亚的农庄生活和传统文化,如剪羊毛、观看骑马、牧羊犬表演、参观澳式住宅等,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4. 荷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荷兰休闲农业以“科研中心+农户”的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为主。 荷兰是欧洲的农业高新科技强国,具有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发展模式是在先进的设施农业基础上,延伸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业设施作物,并依靠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其中以花卉行业为中心的休闲农业举世闻名,荷兰郁金香是其特色产业。 其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于花卉行业的科研水平高,荷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在于荷兰农业的环境和特色产业。

荷兰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就是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比较著名的休闲农业案例是荷兰的风车村,风车是该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风车农舍和郁金香农场的结合有着与众不同的休闲农业产业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于体验式农园的乡村工艺项目。 比如,著名的荷兰木鞋制作工艺休闲项目、荷兰奶酪的工艺休闲项目、荷兰白蜡的制作工艺休闲项目,以及各种独特古老的杂货店。 独特的传统乡村文化传承、悠久的特色建筑、多样的游览方式、坚实的产业支撑,使得荷兰休闲农业极具特色。

5.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的休闲农业以“农协+农户”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为主。 其休闲农业产业主要由地方农协主导发展,农户依托于农协进行产业集聚和产业整合,细化多种休闲农业产业模式。 具体如观光式农业、体验式农园、民宿式农庄、市民农园和生态养生农园发展模式。

观光式农业是指对农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形成集观光旅游、文化价值为一体的观光式农场或者特色休闲采摘庄园等。 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至今,日本的观光式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北海道富良野地区的日本富田农场,其主题为薰衣草观光农园。 此外,还有甲府市的葡萄乡、青森县的艺术稻等经典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色瓜果和蔬菜园广受好评。 日本的观光农业以购票消费模式为主,但总体门票价位以及园区消费价格在人们可接受范围内,受到大批游客的青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体验式农园是依据农园自身条件和优势,打造满足不同游客体验感的项目的发展模式。 日本各地方政府特别重视体验式农园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对孩童的教育的项目。 体验式农园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让工作人员对农作物进行详细介绍,并为游客答疑解惑。 同时,体验式农园还会给游客提供农作工具并指导游客进行农作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民宿式农庄就是指日本乡村传统民宿。 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大幅发展,传统“古民家”民宿式农庄愈发罕见。 20 世纪90 年代,一些农民自发将多余或废旧的农舍加以改造装修,旨在打造传统民宿式农庄,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住宿地。 现在日本的一些“古民家”民宿式农庄主打休闲和享受自然,其建筑独具历史厚重感,提供传统日式服务,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传统的餐饮膳食,让游客拥有别具风味的体验。

市民农园发展模式就是指租赁式农园。 与美国的市民农园不同,日本的市民农园是指经营主体将自己的农园租赁给城市市民,并由经营主体代为经营管理,最终的生产产品归市民所有。 在租赁期间,市民可以亲自去农园耕作休憩。日本的市民租赁式农园的产业规模很小,租期较短,但数量和类型多样。 市民农园是日本休闲农业的特色发展模式,有很多国家借鉴学习。

生态养生农园的发展模式就是指生态乡村旅游,日本最著名的生态养生农园发展模式就是温泉旅游项目。 该项目是一种结合温泉自然资源发展的特色产业,以温泉为中心打造休闲、养生的旅游主题。 日本的温泉产业发展完备,有两千多座温泉,近八万家温泉宾馆,有“温泉王国”的称号。

(二)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自21 世纪以来,中国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不断创新。 发展至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农家乐”模式、民俗文化村模式、观光度假农业园模式、研学农场模式、农业科教基地模式等。 本文主要介绍前三种发展模式。

1.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指农民依靠农家周边美景、乡土文化等资源,利用自家庭院、自产农产品吸引游客的一种休闲农业经营方式。 “农家乐”是一种能够贴近和体验自然,能够放松身心的休闲养生方式。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一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城市游客的喜爱。 农民主要利用自产农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成本较低,价格实惠,但大多规模较小,卫生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2. 民俗文化村模式

民俗文化村模式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的传统底蕴,以乡村风土人情、民俗礼节、民间技艺等为特色,建设多功能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街等。 其主要通过在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有利于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民俗文化村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把经济、文化、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多样化发展,联动式发展。 这一模式多数被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观光度假农业园模式

早些年,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发展模式单一,以至于消费者的体验感较弱,人们主要以游园观光为主。 如今,国内观光体验休闲农业不断发展,相应的观光度假农业园应运而生。 观光度假农业园以农业园为基础,兴建休闲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食宿、度假、休闲、养生等服务。 主要类型包括休闲观光度假村、特色休闲农庄、休闲乡村民宿、休闲乡村酒吧等。 观光度假农业园经营范围广,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不断追求,使其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较好。 但观光度假农业园的休闲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较多,不能普遍适用于农村广大经营主体。

四、 中外休闲农业发展主要特点对比

(一)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法律法规健全,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大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从休闲农业发展初期,政府便十分重视法律法规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规范作用,并在财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美国出台了《国家荒野和风景河流法案》等多部联邦立法,九十年代美国成立国家农业旅游基金会,加强了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 同时,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开始实施《特定农地贷付法》《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农山渔村停留型休闲活动的促进办法》等专项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现有的休闲农业法规体系,并推动了农协的快速发展。

2. 信息化程度高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至今,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宣传,通过网络来吸引顾客。 通过网络,游客可提前预约行程,制定好相关策略,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农场主亦可在农作物成熟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以达到吸引游客及时前往的目的。

3. 生态保护意识强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都对生态保护极为重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至今已建成58 个国家公园,形成了国家公园体系。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其国民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休闲农业保留了较多的自然原始风貌。 如九州岛阿苏国立公园的日本阿苏农场,本州岛岩手县的小岩井农场等,都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同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场。

4. 特色鲜明,体验感强

国外休闲农业主要融合当地的自然农业与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感较强。 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天堂农庄,有多种传统体验项目,如剪羊毛、冲泡传统比利茶等,其特色鲜明,彰显出澳洲风情。 法国有许多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在休闲农业开展过程中,游客可以自采自摘,参与酿酒过程,品尝原汁原味。

(二)中国休闲农业的主要特点

1. 基本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国内休闲农业由超一线、一线城市的近郊逐步向二线、三线城市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相对于国外较短,起步晚,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与规模不一,并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2.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弊端

休闲农业用地的标准不一,休闲农业用地的申请限制较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品牌意识较差,农业发展项目雷同度高,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和特色创新意识。 早些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大多以“农家乐”为主要发展模式,存在业务项目单一、规模小、功能不全等弊端。现在,休闲农业不断地向民俗文化特色、农耕文化特色、风景观光特色方向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务项目的多样性,推动国内休闲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传统休闲农业弊端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各地区水平差距反而不断扩大。

3. 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

过去国内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多为农户,其生态环保意识较弱,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乱排污水等损害自然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应经营者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随意发展,没有章程,限制了休闲农业现代化广泛传播发展。近五年,农业部做出多项措施推动国内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比如,成立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并且有直属休闲农业处负责规范指导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同时,国内各地区的农业和旅游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地方休闲农业的规范化管理,极大地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4. 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方针。 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乡村产业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山水田林湖草的综合开发。 同时,国内的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推动规范化发展

我国过去的休闲农业发展相对自由,规模不一,发展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不一,难以统一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相关引导,推动休闲农业规范化生产经营。 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相关产业规划,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二是资金支持,划拨专项资金,扶持休闲农业产业基础性设施建设;三是法律支持,建立健全休闲农业专项法律法规,构建立体休闲农业法律体系,为休闲农业提供一个健康、规范的发展方向。

(二)开发与保护并行,推进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出现了盲目生产、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等现象,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将环境指标作为衡量休闲农业发展品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监控,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能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

(三)提高整体效益,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休闲农业是集农业、旅游业、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格局,注重产业发展的多重效益和协同发展。 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鼓励企业对休闲农业的投资和经营,促进休闲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注重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实现协同发展。

(四)突出地方特色,推进品牌建设与营销

目前,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多数还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品牌化经营,普遍存在项目相仿、特色缺乏等问题。 因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将其包装形成品牌与特色产业尤为重要。 在突出产品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产业品质,通过品牌效应加快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步伐。

在做好品牌建设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品牌的运营与推广,利用网络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软实力。 要管理培育营销推介模式,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猜你喜欢
农园农业产业农业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江苏省农园建设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