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的演出与我们观看的影视剧相比,和观众的距离相对较远。演员脸上的妆容、穿着的服装、演员表演的动作、演员脸上的表情都会夸张化,音响效果也和影视剧的音响效果差别极大。影视剧中的音效较为丰富,小到呼吸声、脚步声,大到滔天巨浪、炸弹爆破,配合演员的表演、不断变换的场景,还有各种道具的运用。都能轻易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而在戏曲表演中,有时甚至一场戏长达1 小时都是同样的场景,舞台灯光的变化也较少,舞台音响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运用扩声技术来让演员的声音,和器乐的声音放大以外,音响师还需将演员的演唱和乐队的演奏结合进行二次创作。
在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中,整个剧情的丰满亦离不开音响效果。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讲述的是公元1645 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镇守扬州,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以三千将士对阵十万清军。清军主帅多铎屡屡劝降,史可法秉怀忠义,誓死不屈。兵力悬殊,扬州守城,七日而破。面对生死刀斧,史可法肝胆慷慨、正气凛然,与扬州军民一起,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节气的“不破之城”!在序曲中一众将士催马狂奔伴着乐队的演奏率先出现,史可法从内幕唱词伴着混响音效出现,一声令下,幕后伴唱呼应,显得意气风发。
接着在第一出《拒降》中,李遇春劝降递信时,史可法那一阵笑声与板鼓结合的比例,要做到既突出人物性格进而表现了史可法守城的决心。之后,李遇春在了解了朝廷不出任何兵马、粮草、钱财,猖狂大笑,这里的笑声就无任何配乐,音响效果也稍作夸张处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李遇春的嚣张气焰,反衬出史可法外无援军的绝望,之后,史可法手书遗表,这段配乐与史可法的独白的比例,就和开场史可法刚亮相时明显的不同,更加慷慨激昂,再次强调了史可法守城之心的坚定。
之后是第二出《明心》。先是高岐凤和李栖凤密谋生擒史可法,将其带去清兵阵营投降。史可法迅速识破,但配合着两人装睡,假意感叹今日之战是死局。二人误以为史可法也有投降之意,劝降的话语顺势而出。这时史可法才将二人计谋捅破,怒拔佩剑,最后念在往日旧情,放二人离去。对二人离去的嘱托,也仅仅是孤身出城不要带兵马,也不要投降清兵反来屠杀同胞。将遗表转交圣上赏赐的女子桐华,并劝其也出城。史可法转身,这时主题曲响起“梅开似我碧血溅,梅落为我掩孤魂。嶙峋梅枝如傲骨,不移坚贞是梅根。后来如若将我问,梅花岭上再相寻。梅花岭上再相寻……”气氛渲染到位,音响师和灯光相配合,用由弱渐强的手法将全剧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再来是第三出《宴敌》。随着鼓声,“杀”声音效同时响起。令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到公元1645年的扬州城,感受到战事一触即发的紧迫感。接着多铎行过辕门,入元帅帐中。再次劝降之后,史可法反带多铎游览扬州美景,自东向南再向西,介绍诸方风物。唯独望向北面时,当史可法略带得意的把台词唱到“问将军你甚样法儿来挡抵”时,水浪声的音效骤然响起,跟乐队的演奏互相呼应,时低时高,时缓时急。几乎完美展现了史可法和多铎站在城楼望向高邮湖的场景。如果这一处没有音效,只有乐队演奏的拟声,则会显得有些单薄,无法让观众有这样声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第四出《守城》的开场,便是老马夫一人敲锣传令。在老马夫用台词演绎时,加上了混响的音响效果。但也不是整段台词都使用了混响,是在“元帅有令,大战在即,老少百姓,速离扬州,免遭涂炭!老少百姓,速离扬州哇!”这段台词的中间,“老少百姓”处开始,在“速离扬州哇”处加到最大。演员在现场演出时,根据情景又重复了一遍最后一句的“速离扬州”,混响的音效又开始渐渐弱。老马夫下场后,伴唱的女声立刻接上,配上女演员们为丈夫孩子缝补衣物的表演。使得舞台上悲凉的气氛更加浓重。史可法和桐华一段对手戏后,舞台出现短暂宁静。炮火轰隆的音效猛然响起,震破静谧。再加上场景瞬息变换,立刻又让观众身处战火纷飞的情景。随着战况激烈升级,将士们纷纷牺牲退场,舞台独留史可法英勇奋战。这时“杀”声音效再度响起,刹那间仿佛有千军万马攻来。史可法宁死不屈,坚持守城到最后一刻的英雄形象就此彻底立住了。
之后史可法被擒,多铎再次劝降。在表现史可法最后内心挣扎的唱段中,混响音效再次出现。和之前不同,这次几乎整段都运用了混响。但混响效果的强弱程度随着唱词不断做着调整。这段唱,也是史可法对妻子、母亲的告别,为舞台的悲壮气氛做了进一步的渲染。最后史可法欣然赴死,主题曲再次响起,伴随两侧字幕上一个个烈士名字的出现,将全剧推向最高潮。
每一场戏曲演出的完美展现,除了在剧目中演员的演绎、乐队的演奏、灯光之外,音响效果也是不可或缺的。音响师将演员的演唱和乐队的演奏相结合,再加上在适当的时机配上恰当的音效,才能够在视听上为观众献上一场戏曲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