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卓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音乐素养则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各高职院校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中就需要积极进行“校本化”课程建构。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课程建构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为了确保音乐教育课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对课程进行建构,使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及专业建设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建构以专业核心知识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核心。音乐教育的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能训练等。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和作品分析等,这些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基础职业能力。音乐实训技能主要包括基础声乐、器乐演奏、舞台表演等。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技能改革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在不断提升,音乐技能对标的市场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发、建构是时代的要求、市场的需要、职业能力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开发建设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校本化”课程对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对标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人才培养目标要对标市场导向,职业能力对标岗位需求,课程建设以培养人才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为目标,把音乐教育的学科性与职业能力的适应性相对应,从“校本化”课程开发建构,了解音乐对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发挥“校本化”课程建设的优势。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课程内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受学生数量多、来源复杂、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兴趣不大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课程建设上,课程内容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其一,课程内容局限在课程书本的框架内,很多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依然坚持以本为本,书上有的讲,书上没有的不讲,而书本要经历编撰研究、出版商出版等一系列流程,往往存在滞后性;其二,由于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塑造,因此现行职业教育往往忽视了人的岗位要求所需要的实践体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从教学内容来看,现有教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为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这会影响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然而,音乐教育强调技能实践,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特殊性,传统的授课方式因为人数众多并不能直观解决学生的问题。另外,尽管近几年来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创新教学模式,但改革创新的力度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对课外第二、第三课堂没有积极开发,学分时间换算也不够清晰,这就导致其音乐教育存在活力和动力不足的现象。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它能够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课程教学评价普遍存在单一化的问题。音乐教育的考核评价应该体现基础音乐知识、基本音乐技能等。但是,高职音乐教育评价多以考勤、回答问题、课上积极性等量化指标进行考评,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等,这就会导致课程教学评价不全面,很多学生并没有全面掌握音乐技能。仅通过量化测评不够科学,不符合教育根本规律,也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的“校本化”课程建构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教学课程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对应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模块形式进行教学整合,从而开发适合专业教学的“校本化”教材,该教材应匹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和岗位要求相一致,即凸显教材实用性又保障教材的教育性。近些年来,对于职业院校“活页式”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逐渐引起高校的重视。音乐教育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根据理论和实践进行划分,包括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其中理论模块主要是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岗位知识的熟悉情况以及职业教育阶段对应的中小学、幼儿园岗位需要。结合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主要从事的艺术培训、小学、初中的音乐教学岗位来看,理论模块知识需要由音乐游戏、音乐赏析、音乐评述等构成;实践岗位则需要由音乐演唱、弹奏技能所构成,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清晰地体现了职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性、职业化。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要开展“校本化”特色课程建构,一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要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三要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融入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等内容,例如,湖南地区的土家民歌、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传统花鼓戏、湘剧等,都可以引入湖南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让音乐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同时,课程内容还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强项、办学特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要结合学校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点,融入职业精神,更好地体现音乐教育课程的底蕴和职业性。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音乐教育智慧课堂,打造在线精品课程,将音乐教育活动与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及学生社团活动实现有效融合,探索音乐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借助项目实现对教学的带动,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指导音乐社团开展实践类活动,搭建艺术实践舞台;通过音乐专业课网络平台,推介专业的核心知识,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同时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荣誉感、自信心和集体意识等,以多元的校本化教学方式,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评价中挖掘深层次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音乐教育要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表现情况、理解程度以及音乐技能的展现等要素通过刚性指标开展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兴趣、活动的参与度、音乐的合作力等可以通过柔性指标开展评价。在音乐教育的项目化评价中,将音乐课程评价从原先的课堂测试向项目结果的评价转变,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积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例如,社团活动的参与情况、才艺的展示情况、比赛项目参与度、文艺汇演服务情况等,都可作为评价指标。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可以采取项目化的评价模式,采用“教学+舞台”等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我们要让音乐教育课程评价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且课程评价也从理论评价向过程实践评价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课程建构不合理、不系统等情况,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以及高校人才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进行音乐教育专业“校本化”课程建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实现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