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民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20世纪80年代末期,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指导,中国社会以超常的速度迈入了物质与精神尤为丰富的现代化社会,社会文化语境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各种思潮的涌现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优质的养料,但也隐含着腐朽、错误思潮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整合的危机,对此我国提出“主旋律”电影的概念,旨在借助重大的历史性或现实生活性题材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抽象精神意蕴,并达到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的现实性效果。例如《开国大典》《毛泽东的故事》《大转折》《焦裕禄》《我和我的祖国》等均是能反映我国人民在抗日与革命战争中、日常生活以及传统国学继承与发扬中主流意识价值精神的电影。
抗日战争是我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这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中国巨大体量的生命代价与血泪,蕴含着全国人民高度一致的文化认同与情怀认可,拥有巨大创作空间,因而以抗日战争为题材背景的电影作品占据主旋律电影相当大的比重。由于题材本身的严肃性,此类电影在创作中一度陷入叙事严肃、表达严肃、艺术风格严肃的强调纯粹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说教式叙述困境,全片沉重的情感反倒难以唤起情感共鸣,部分导演尝试进行调整与创新,但是由于片方经费短缺、刻意迎合恶趣味审美、相关部门审核不严等原因,原本严肃、沉重、悲壮的话题被恶搞成一部部夸张、低俗的雷剧,这也造成了我国“主旋律”电影被污名化与妖魔化,主旋律电影亟待底线的坚守与表达方式的创新改变。电影《夜去晨来》作为新兴主旋律电影,实践性地证明了主旋律电影可以在坚守电影创作底线的同时尝试一定程度的“变”。
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斗争、抵制国民党政府压力和利诱的坚定革命立场是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主旋律电影无论设置何种情节、叙事形式、表现手法,坚定的革命立场都必须是电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处在战争一线,与侵华、反动势力坚决斗争的新四军、八路军和共产党员们是舍身救国、不畏强暴、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坚守革命立场的重要代表,因而也成为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中的主要表现和刻画对象,从其视角出发,对战争场面、社会环境、人民斗争意志等各个方面进行展现,从而实现传播主旋律意志内涵的目的。
电影《夜去晨来》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不再只关注战斗在一线的新四军、八路军和共产党员,而是以多样化的视角,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全面的战争年代。电影以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萧传玖作为电影的主视角,萧传玖的少年、青年、壮年、中年以及老年作为叙事时间主线。在记录萧传玖信仰建立、人生观价值观成熟、革命立场坚定、艺术造诣深化的过程中,兼顾着其他人物角色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的各类表现,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日、建立新中国的坚定革命立场与精神以多样视角进行展现。
萧传玖从小便受到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黄先生悉心教育与熏陶,他年纪轻阅历少但有着一身的书生意气与民族傲骨,不崇尚虚荣与浮华专心于自己的创作,在面临日本入侵东北的民族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积极参与鼓励抗日演唱、表演影子剧、分发抗日传单,遭受反动势力的联合抓捕与迫害之后无奈逃亡日本。身处日本的萧传玖看到日本街道上集结了一群群准备奔赴中国的士兵十分忧心国内的情况,辗转回国希望尽其绵薄之力,周围志同道合的同伴们死的死、散的散,萧传玖也踏上了漫漫逃亡路。多年挚友老耿死在自己面前,襁褓中的孩子被日本炮弹炸死,无数的磨难没有摧毁萧传玖坚定的革命意志,也丝毫未能动摇他坚定的革命立场,他尝试摧毁日本人运送物资的火车、帮助转移八路军、帮助共产党员与革命者,希望能够让中国早日摆脱被侵犯与随意支配的命运。
萧传玖的母亲是一个未受过教育的洗衣老妇,每日为其他人洗衣赚取微薄收入,丈夫早早去世,靠着洗衣将萧传玖拉扯长大。胆小怕事的萧母在经常帮助隐蔽的八路军医疗救助中心清洗带有污血的衣服,日以继夜地为伤员整理医用绷带。萧传玖的妻子刘伯音年少时跟随革命者表哥从湘潭乡下前往长沙,帮助表哥观察异常情况,时常参与救治负伤的军人。刘伯音在跟随萧传玖逃亡的过程中不幸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但是同丈夫一样保持着坚定的革命立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身怀六甲的她也参与到支持共产党员的工作中,不惧怕反动分子以丈夫的生命作为威胁,积极掩护地下党员。
电影《夜去晨来》以萧传玖为人物主视角,并发散式地将萧母、刘伯音、姜美霞、叶平、老耿等被大流主旋律电影所忽略的小人物展现出来,多样化人物视角将战争年代参与斗争的人民坚定立场与中国所遭遇的苦难立体式地展现出来。电影主要视角身份的转化,缩减了身份落差带来的理解隔阂,更能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立场认同感,高效地实现主旋律的表达。
意义内涵表达以及精神意志传递是电影艺术作品创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电影艺术从现实世界出发,结构化处理现实性的题材内容并加以艺术性的重组,从而得以构建一个超越于现实的精神世界。电影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要求电影展现抽象意义之际,不能使用简单直白的说教式教育、讴歌式表达,而是要符合电影的基本原理与观众的观影需求,需要借助叙事、情节、人物、独白等电影诸多元素的协力搭配。
以战争为背景的主旋律电影拥有海量的史实支撑、巨大的创作空间、深厚的情绪情感底蕴与高度一致的文化认同等性质,不需要花费过多笔墨进行电影叙事合理性铺垫和相关场景的介绍,便可以轻易将观众带入特殊的情境中。人物塑造与表现上拥有了更多打磨的空间和可能性,塑造英雄人物也因此成为抗战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重要部分。在塑造英雄形象之际、借助英雄人物的成长故事、语言行为、精神意志等内容还原战争时代的现实环境、社会样貌、人民精神形象,从而实现电影主题的间接式展现。
受制于时代性审美的局限,传统主旋律电影之中英雄人物呈现出完美化和模式化的特征,多是饱受阶级压迫或是被战乱波及的普通群众,接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与精神引领,在国破家亡面前挺身而出,是勇敢正直、不畏强权、甘愿牺牲的完美战争英雄。这种英雄形象的塑造手法一度成为抗战主旋律电影的主流。随着电影市场良性竞争秩序的逐步完善、导演创作艺术水平的提升、观众电影审美变化等因素,英雄形象塑造需要打破原有标杆式、模板式的手法,寻求新的突破。
电影《夜去晨来》在塑造英雄人物之际,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电影中完美塑造手法,而是在人物性格、意志等各方面的不完美中发掘出精神力量。萧传玖虽然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但生活平稳、衣食无忧,并未遭受到阶级的压迫或是反动势力的迫害,生活以个体和自我为中心,自由追求艺术和信仰。他自发参与到鼓励抗日的学生活动后,也惧怕反动势力的迫害与追杀逃亡日本;敢私下联系抗日斗士,也被浑身污血的抗日士兵吓到身体僵硬无法言语;冒着日军的炮弹与战火往前线运送物资,可目睹昔日好友、未出襁褓的儿子与善心老和尚被炸死后彻底抽光他所有的力气与斗志,一蹶不振;摧毁日军运送物资火车的计划失败后,恼羞成怒到情绪崩溃……
萧传玖不是传统的完美英雄,面对强权、迫害、死亡、失败会出现恐惧、退缩、怯懦、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并未同其他英雄一般直接参与到战火一线中,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家庭、艺术创作之中。但是在一次次抉择之中,又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将“小我”置于“大我”之后,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和家国利益让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苦难岁月里,有无数不完美的英雄,他们愿意牺牲、勇于斗争,但是又无法摆脱平凡人人性的弱点。电影《夜去晨来》塑造的不完美英雄,将更具真实性、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来,这种源自现实的人物力量直击观众内心,唤起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由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题材本身的真实严肃性,涉及的政治问题与态度立场问题不容曲解与恶搞,此类电影在进行创作之时必须建立在战争史实的基础上保证电影叙事的严肃性、逻辑结构严谨与情节设置的合理性。电影工作者们可以尝试在艺术风格、表达等各个方面适当放宽严肃性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将原本严肃、沉重、悲壮的话题被恶搞成一部部夸张、低俗的雷剧,被收视率观影率所裹挟违背主旋律电影的初衷。
电影《夜去晨来》坚守严肃叙事的底线,电影的时代背景、情节安排、场地配置、服装道具等均是在进行了一定程度考核的基础上构思、重建或者还原的。影片不同于其他抗战主旋律电影过于严肃的艺术风格和表达,而是尝试在丰富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创新尝试,让这个影片在节奏舒缓叙事平淡的萧传玖人物传记中,将中国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进行串联,展现共产主义信仰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成长、传播、壮大,并如何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
在萧传玖求学时期,导演设置诸多求学少年们意气风发、壮怀天下的情节:挚友围坐在一起讨论家国天下与未来人生,联合策划了一场精彩纷呈鼓励人民联合起来抗日的表演;萧传玖在同学兄长面前委婉道明他们的革命立场并希望获得长辈们支持……知国难,哀兴亡,最是少年。之后便是萧传玖遭受迫害的逃亡之路,亲睹挚友被当众羞辱、杀害,来不及告别亲友便独自逃往日本。在日本的萧传玖日夜担忧祖国的安危、思念祖国的亲人,又忍不住重新回国。
回国之后原本想要将革命灵感投入创作的萧传玖又被迫再次走上逃亡之路,反动势力追杀,昔日好友叛变,日军无差别扫射与轰炸,孩子死在逃亡路上,妻子的表哥为救自己死在日本特务枪下,抗日战争胜利后遭到国民政府的污蔑……萧传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是又在一次次打击和威胁下迅速站起来,革命立场越发坚定,越发拥护共产主义信仰,与妻子合谋破坏日军铁轨,掩护地下党员并帮助其转移。
电影不局限于某一场战役、某一个关键节点,而是随着萧传玖颠沛流离的苦难人生,在历史洪流翻涌与时代变化中把握革命信仰给予每一个英雄和支持新中国的平凡人的影响。拒绝煽情、拒绝过度渲染,在坚守严肃叙事的基础上,利用具有真实色彩与现实性支撑的丰富情节在慢节奏的人物传记中传递革命精神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主旋律电影经历了20世纪末的主流电影的辉煌和21世纪初被商业片压迫的边缘化没落,近两年又开始重新发力,突破以往固定化、程序化的电影创作,增添了诸多新的元素与新的创作表现手法,涌现了如《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优质主旋律电影,借助主题、叙事、制作的创新探索占领了国内的票房市场高地并取得了良好口碑。主旋律重回影坛高峰,并进一步走出国门,需要进行创新和尝试,但也必须坚守相应的底线,严格把控价值观传播的内容取向和传播效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