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2021-11-14 18:06:27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戏剧标准艺术

王 媛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100037)

艺术教育,是一种获取途径宽泛多样,教育成果评定标准相对多元,注重人的内在艺术素养的养成与丰富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各类专业艺术院校是开展狭义艺术教育的主要场所,如戏曲学院以培养戏曲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主,音乐学院则重点培养音乐理论、创作、演唱与演奏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艺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改造、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使社会趋向于和谐和美好;同时,艺术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纾解压力,净化心灵,愉悦身心。无论是终身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艺术都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不仅能直接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创作与表演人才,而且更多地指向完整的人的价值,对于完整健全的人格养成和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所探讨的学校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和开展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丰富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经验,以美为媒,陶冶心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北美洲部分国家学校艺术教育的做法进行梳理分析,汲取经验,以期对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北美洲部分国家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一)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做法和主要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艺术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关注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先后于1994 年和2014 年制定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和《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明确在全美范围内,学校艺术教育的规范和细则,同时密切关注学校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对政策内容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和《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是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行动指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奠基之作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下文简称《标准》)奠定了当代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主张。它由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研究制定,美国政府于1994 年颁布施行。《标准》建构了一个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教育标准体系,并以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教育实施的四大学科门类,同时明确了艺术作为学校教育核心学科的定位。

《标准》规划了美国学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艺术教育标准。它并不直接限定学校艺术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在艺术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具体能力做出规定。《标准》将基础教育(12 年)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提出标准要求。其中,第一阶段是幼儿园至四年级四门艺术学科各自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第二阶段是五年级至八年级四门艺术学科各自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第三阶段是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四门艺术学科各自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可以说,《标准》构建了美国学校艺术教育庞大而有序的目标体系,通过确立不同层级的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标准,对学校艺术教育实践进行全程化的管理、监测和指导。作为全美艺术学科教学的评估标准,《标准》一经颁布,即对美国各州艺术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奠定了美国近二十年艺术课程的基本格局,也为美国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科学参考与有力保障。

2.《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美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南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1994 年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个人艺术接受与消费需求不够协同和匹配的特点日渐明显。于是美国政府开始着手制定《标准》在新世纪的升级版,2014 年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联盟制定并颁布了《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核心标准》),为美国包括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五大学科在内的艺术课程提出指导性意见。

《核心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艺术教育实质与功能的认识,提出艺术是人们实现认知的方式,并进一步阐明了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五大科目在艺术教育中的共同价值和学习期望,其构成了学校艺术课程学习的“终身目标”,主要包括“作为交流媒介的艺术”“作为个人创造力实现的艺术”“作为文化、历史和联结物的艺术”“作为幸福手段的艺术”“作为社区参与的艺术”五个方面。其中,“作为交流媒介的艺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具备艺术素养的公民,能够使用各种艺术媒介形式及其内在的象征和隐喻,进行独立的创造和表现,以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对他人的艺术创作进行回应、分析和解释;“作为个人创造力实现的艺术”,要使具备艺术素养的公民能够至少掌握一个艺术门类,且能够像一个成年人般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表现和回应活动中去,并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作为文化、历史和联结物的艺术”,要使受教育者能够认知并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积极寻求和欣赏经久不衰的、具有内在意义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理解艺术门类间的关系,培养辨识艺术样式的习惯,以及理解艺术和其他知识间的关系;“作为幸福手段的艺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找到快乐、灵感、安宁以及促进智力的发展,提升生活的品质;“作为社区参与的艺术”,要使受教育者能够积极寻求艺术的经验并参与到本地、本州、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建设中去。

《核心标准》在原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艺术课程的整体框架模型。课程模型把艺术的过程、评价模式、学习成就标准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展示了《核心标准》各要素之间的排布和内在关联。《核心标准》以“学习结果或目标”为逻辑起点,用倒逼理念设计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过程和具体要求,提出了五个艺术学科所呈现的艺术过程、11 个锚定标准、学前到12 年级的表现标准。由此,艺术课程的整体框架模型,将锚定标准细化、阐述成了若干具体的、可衡量的学习目标。较之《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核心标准》进一步关注到学校艺术教育对于每一个美国公民人格养成及成就其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并着手以更加开放、全面的视角,来构建学校艺术教育体系,设计课程方案和教育教学的宗旨。

3.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

始终关注学生艺术学科素养的培养。美国学校艺术教育强调旨在发展学生能力的艺术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这种素养既包括学生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感悟能力,也包括其通过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学习、鉴赏、体验与实践活动,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训练与整体提升,并能够将其自如运用到学校其他课程的研学活动中。美国的这种以发展学生学科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观与课程观,有利于鼓励学生投身于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习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个体成长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自适力与匹配度。

倒逼式的课程模式是美国《核心标准》设计的一大特色。倒逼式的课程标准模式,可以激励教师在科学预判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自主促使教学实施路径多样化。使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始终处于可观测、可调控的体系之中,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规划与导向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艺术教育课程与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加拿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做法和主要经验

在加拿大,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受到国家和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专院校,各层级的学校都更倾向于从宏观视角来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其一方面尊重每一个艺术门类的特有规律与卓越成就,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艺术在帮助人们建设完整人格、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生活能力、营造和谐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加拿大,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超越了对艺术形式的了解、品鉴和体验,而是被赋予了很多超越艺术自身、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具有广泛影响的新功能。

1.LTTA 项目:构建以艺术为辅助的综合教学模式

LTTA 项目(项目全称为Learning Through the Arts TM),由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于1994 年发起,是加拿大主动适应世界教育的新潮流,探索综合学习的多样化模式与方法的举措之一。LTTA 项目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允许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艺术融入传统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有艺术学科参与的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LTTA 项目把艺术家请进学校,将艺术作为一种超越课程的综合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活动由此包括双重教学目标。一是科学教学目标,即传统课程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一是艺术教学目标,即通过将适当的艺术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组织学生开展舞蹈、声乐、戏剧等艺术活动的表演实践,或自主进行节目的创编。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艺术的体验与身体的锻炼,自由快乐地完成学习。LTTA 项目成功地帮助学生们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探索者;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者。这种对学校整体教学活动的新探,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更为重要的是,它给教师、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LTTA 项目也因之获得了加拿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广泛支持。

2.戏剧教学法:推广以戏剧为手段的全面育人方法

戏剧是加拿大学校中的一门常设科目。加拿大中小学戏剧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习戏剧艺术自身,而是坚持“在戏剧表演中启动你的职业,在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中发展你的个人创造力”这一教育导向,旨在以戏剧教育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加拿大对戏剧教育特殊重要性的认识,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为基础。该理论强调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彼此相对独立的8 种智能,其中的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具有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智能,具体表现为用身体表现思想和情感,在戏剧表演中表现尤为明显。据此,如果将戏剧引入学校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将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在戏剧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性格特征、特长及优势,从而可以为教师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同时,加拿大戏剧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通过戏剧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集体中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戏剧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与行动力;在戏剧编演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摸索、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共享资源、愉快合作、有效沟通、融洽相处,从而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小学戏剧教育在加拿大举足轻重,还体现在加拿大非常重视学校戏剧课教师的培养。大学会为未来有可能从事中小学戏剧教学的“准教师们”设计专门的课程方案,旨在使他们熟练掌握戏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方案中所包含的课程内容与考核指标,是专门针对加拿大从幼儿园到12 年级的学校课程设置而确立的。它要求教育学院在校生从舞蹈、戏剧、文学、音乐与视觉艺术五个艺术领域中选课。与艺术学院的教学目标不同,教育学院的艺术类课程都属于“基础入门类”,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但是要能够满足日后在中小学任教的需求。此外,对学校戏剧课教师的培养,还包括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和构建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

二、北美洲部分国家学校艺术教育的启示意义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学校艺术教育,都是在充分认识艺术对于公民成长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探索与改革之路,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艺术教育关注直接的感觉经验,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正是在宣示艺术具有启迪人的心灵,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交流情感的独特功能。艺术教育也是人们认识、掌握本民族和人类文化艺术成果的教育过程,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又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由此可见,艺术教育所形成的智力财富和潜能意识以及其所培育的民族向心力和文化自信,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而,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充分重视艺术教育。美洲国家虽然与我国的历史、国情不同,但是通过对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学校艺术教育情况的考察和分析,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以理性思维管理感性事业:构建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对心灵的培育、对精神的塑造。学校艺术教育要科学规划课程内容,使其与特定艺术门类的特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机制与行为能力、与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深度匹配。使艺术教育真正实现以美为媒,以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实现对艺术教育事业的有效管理,使之高质量作用于人的感性层面,以“风行草偃”化人无形的独特教育方式,实现对学生艺术能力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狭义地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对某一项专门艺术技能的精准掌握上,而是要通过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丰富内容和生动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将教育目标转为教育手段:拓展学校艺术教育功能

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使艺术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锚定青年一代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总目标,实现艺术教育课程、艺术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及活动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艺术教育教材的编写上,要合理规划课程内容,使之体现我国的历史特征与文化特色。中华文化追求美与善的高度统一,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广泛的教育价值,立足当下,融通古今,以高水平艺术教育课程架设青少年与中华文化传统之间认知沟通的桥梁。

艺术,是感性的,但艺术教育则是一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事业。学校艺术教育,是我国学校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体系融通互补的学校教育教学格局。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借鉴美洲国家的经验,探索构建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55.

②陈瑜.美国为何制定〈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中国文化报,2016-3-27(7).

③段鹏.美国〈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2-127+121.

④段鹏.美国〈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2-127+121.

猜你喜欢
戏剧标准艺术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忠诚的标准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还是丑?
纸的艺术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