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与价值嬗变

2021-11-14 18:03余忆文张福萍
电影文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艺术

余忆文 张福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电视剧”这个名称,并不是世界各国所通用的,其实是中国电视界自行确定的。1958年《一口菜饼子》在电视台演播室直播,由演员表演,经多机拍摄和镜头分切的艺术处理,通过电子传播手段,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收看。这种艺术活动既不同于舞台剧的转播,也不同于电影故事片的播放,是一种全新样式的电视文艺节目,至此,电视剧艺术文化在中国开始发展、更新与蜕变。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里,电视剧根据市场需求、社会变化等因素将不同题材、人物、情节进行系统化归类,以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期待。早期的中国电视剧是由译制片转向文艺片,这种转变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及思想潮流、文艺审美取向下共同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电视剧的创作一直处于封闭式状态,类型单一,内容单薄,一批批创作者陷入创作瓶颈。随着社会经济意识的加强,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多类型剧集不断被创作,电视剧市场逐渐打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如今,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已经进入稳步上升阶段,本土类型的电视剧已经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核心力量,不断保持自我特色,积极努力向全世界发展,在世界电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中国电视剧的生产意识——从电视艺术到大众文化的观念之争

电视剧艺术的本性,从根本上说,是电视剧艺术必然和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艺术地再现和表现社会生活,这样,它就必然地要介入生活,介入社会的广泛联系,介入历史或现实的、本土或异域的时空。从《一口菜饼子》开始到1984年,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总体上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强化了电视剧艺术水平,充分体现其审美价值。

在电视剧艺术领域里,社会文化环境正发生改变,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电视剧产量令人惊叹。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通俗电视剧快速占领了中国电视剧市场,从而也引起众多争议。通俗电视剧的创作虽然走进市井生活,但其身上具有一定的商业倾向。解玺璋表示:“电视剧本来就是‘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它是不需要‘精品’的。”这与之前强调的“电视剧是艺术”相矛盾。因此,通俗电视剧与电视艺术的文化形态之争成为电视剧领域中两种形态的主要矛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映现实生活、聚焦历史事件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努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崇高美,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此时的中国电视剧已然朝着电视艺术方向而创作。然而,电视艺术在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的冲击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开始转向,关于电视文化的争论在此时乍然而起。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这类武侠剧的出现,让不少观众看得废寝忘食;《还珠格格》等古装剧的热播,更将大众文化思潮推上了巅峰。除了武侠剧和古装剧,台湾的偶像剧也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发展创造新的高潮。从武侠、古装到偶像剧,多多少少有些作品被大众吐槽“幼稚”“肤浅”“没内涵”,甚至一些作品内容“太过浪漫、不符合实际”,但观众却依旧愿为这些作品买单。由此可见。中国电视剧中的大众文化思想正在不断扩散,为之后电视产业的走向奠定了基础。

回顾电视艺术与大众文化之争的中国电视剧,大众审美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发展走向,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转向于商品性、娱乐性的外在表现。这场观念的争夺与较量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即使现代大众文化思潮下的观众依旧为武侠剧、古装剧而疯狂,但在社会不断发展、民众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观众的审美取向在不断提升,必然会促进电视艺术的多向发展。

二、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图景——从家国情怀到现实主义的叙事聚焦

一部电视剧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其内容是否吸引大众,因此叙事模式是整个大众文化艺术不可忽视的存在。所谓叙事模式(narrative mode)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人们通过在观看电视剧过程中长期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认同或质疑,恰恰是电视剧的一种代入式表现手法。

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以传统文化叙事为主,从小人物视角切入,展现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碰撞,如《雍正王朝》(1999),讲述一代君王的一生历史,构建传统模式下国家意识与思想;《我爱我家》(1993),借由一家子轻松幽默的家庭氛围,展现出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绚烂斑斓的生活画卷;《编辑部的故事》(1992)中六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正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武侠剧的出现,也是在写实传统电视剧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艺术色彩。通过传统与艺术的碰撞达到展演情节、加强渲染家国大义的英雄情怀,成为传统叙事走向现实领域的前驱,许多电视剧至今延续着传统叙事的艺术思想。

随着大众文化的推动,新时代下中国电视剧更新了属于自己本身的美学体系,电视表演中所表现的多重夸张手法更能赋予人物多样、真实的形象,充实电视文本的现实性,让观众更能感受到有生活气息的社会情感体验。以《奋斗》(2007)为例,这部都市励志青春奋斗剧在表现当下现实的生活时,体现出较多的浪漫元素。台词中的“有钱一起花”“我爱你,跟物质无关”,男女之间的爱情不会因为金钱或是家庭阻碍而改变,他们心中的金钱只是物质的代表。这是完全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拍摄手法,电视剧中的浪漫情感集中升华主题,夸大的表现形式营造出当下社会现实的残酷无情。《武林外传》(2007)这部情景喜剧的出现,也是得到了业界内外极高的评价。这部剧展示当下社会中世俗青年们的情感倾向。与其他世俗生活剧不同,《武林外传》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欲望,大多是一些年轻人在经历过现实社会后所表现的情感纠葛与人生欲求。剧中的同福客栈就像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休息站,连接着个体独特性和现实整体性,满足年轻人的自我表现空间,展现自我能力,发现自我不足,创造自我价值。

由此可见,当下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完全是一种幻想的传奇世界。以情感表达为主旨,离奇的故事、大胆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艺术表现,浪漫主义叙事模式为开发新的剧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宫》《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以穿越的形式,古灵精怪、想法独特的人物设定,打开了平行世界的双重想象。这类穿越古装剧拓展了叙事模式的多重形式,“电晕”“车祸”等系列穿越行为的发生,是大胆想象的结果;历史剧情的走向是写实手法的表现,以及女性对男性统治权力的束缚和双时空爱情虐恋及悲惨命运,更加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相比传统主流剧,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电视剧艺术反而另辟蹊径,展示现实社会的问题,用各种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贴近当代社会人的思想情感,满足精神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多层需求,其快速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在叙事模式转型上更加明确,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不再是浪漫色彩的表露,反而回归于写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当代社会的现状。《都挺好》《什刹海》等家庭剧将镜头的聚焦点、人物形象的层次感、场景的真实性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生活剧,让观众看到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剧叙事的多重内涵。《三十而已》这部剧立足社会与女性问题,特立独行的王漫妮、金字塔顶端的顾佳以及平凡的上海女人钟晓芹,自我风格极其强烈的三个女人,全面地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真实情景。“30岁”是剧中女性生活的转折点,也是人物关系的重要支点。现实主义电视艺术从叙事角度进行根本性转变,将角色内在不断外化,在社会情景中达到真实写实的效果。

三、中国电视剧的类型景观——从个人舞台到群像世界的创新逻辑

中国电视剧虽然年轻,但其类型变化之多令人惊叹。从“个人表演”到“群像斗争”的场景表现,一方面体现出了电视艺术的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不断催化,电视类型创新实现中国故事的创造、艺术表达的更新、网络文化的多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在生成艺术价值之外,同时也具有摹刻大众内在审美心理的社会性功能。

早期的电视剧多以个人叙述视角为主,在符合时代斗争与抉择中进行叙事表达,比如,仙侠剧的开山之作《仙剑奇侠传》,是对个人英雄成长的真实写照;《古剑奇谭》则强调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IP改编成影视剧越来越多,创作者开始意识到文学艺术与电视艺术的相辅相成。由此,中国文学推动了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孔笙、简川讠禾两位导演的《欢乐颂》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剧中都市场景、职场生活、家庭纠纷、情感纠葛与现实生活一一对应,五个女生就如同当代社会女性的缩影。剧中樊胜美从“美艳”到“疲态”的形象变化,将原生家庭这一现实问题显露出来;女强人安迪虽然事业有成,但面对自己凄惨的身世与童年时的痛苦挣扎,冷静、理性、睿智这一形象已荡然无存;邱莹莹、关雎尔她们在都市生活遇到的各种险阻与纠葛,一幕幕的场景就像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每个人的形象转变是她们内心成长的过程,亦是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意义。

新时代以来,这种群像剧范围越来越广泛,“群像”不是关注一个人,而是放大一群人的社交世界,聚焦当下最现实的生活景象。汪俊导演的宫斗剧《如懿传》改编自流潋紫小说《后宫·如懿传》,剧中后宫嫔妃们表面上的钩心斗角与她们每个人内心中的无法倾诉形成鲜明对比。如懿从对皇上“倾心对待”到“相看两厌”的形象变化,将后宫女性的一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付宁编剧并执导的《什刹海》,一部完全“京味儿”的影视剧,将地道的、真实的北京景象构建出来。通过一家三代在北京的生活景象,现实生活的烟火气愈来愈烈,让观众不禁对城市生活的发展感慨万分。

结 语

中国电视剧的演变,使其由高雅艺术不断走向大众文化,通过新媒体的发展而更加远扬传播。纵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主导下,由传统叙事的价值观念不断迈向后现代环境下现实叙事的动态过程。电视行业的创作不断开放,在多平台发展下,一方面坚持“传统化”的延续与传承,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环境结合起来,以融合发展的态度深入社会,与观众产生共情能力,揭示更真实的社会现状与人性思考;另一方面,发展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电视叙事类型及模式,逐步建立多元、成熟的叙事观念,不断培养和提高电视艺术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推动电视工业体系的全方面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艺术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纸的艺术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爆笑街头艺术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