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改编电影20年发展述评

2021-11-14 12:52康思齐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电影文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创作

康思齐(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是当下的一个热门现象,它火爆于2015年前后,但这种电影模式的出现却可追溯到21世纪伊始。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已走过了20个发展年头,于此历史节点上,对此热门电影模式进行整体梳理总结,是一件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作为IP改编电影的主力,它在2015年的“IP元年”里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既产生了《寻龙诀》和《九层妖塔》等票房成绩优异的商业大片,又出现了《七月与安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左耳》等颇具特色的文艺片。2015年和2016年无疑是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间共有18部相关作品上映,其中超过半数影片票房破亿。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它却迅速由盛转衰,不论是在产量、票房还是在口碑上都呈断崖式下跌,一时间“IP已死”之声不断涌现。直到2019年末,《少年的你》大获成功,才再度唤起了大众对此类作品的关注和期待。对于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研究而言,要想真正理解其近年来的这种巨大起伏,理清其当下的发展前景,就有必要对其整体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认识这一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跨媒介创作

互联网是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必要基础,从很大程度上说,“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是‘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所催生出的电影新样态”。对于网络文学改编电影而言,互联网不仅为其提供了素材的来源,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产业支持和文化基础,而这两点恰恰是该类创作得以存续的重要根基。

从产业层面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此类创作提供了宽裕的投资环境。在中国电影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宣传与发行模式,刺激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凭借新兴技术而快速崛起的新公司与新行业,并不仅满足于做个推动者,它们更希望通过自身强大的整合能力来主导电影的创作。这些通过各种渗透与整合而建立起庞大的文化版图的互联网巨头强烈而迫切地需要将手中的各种文化资源(尤其是网络小说)进行跨媒介的转换,从而在“注意力经济”环境下实现资本的增值与体系的高效运转。因此,在互联网经济极速扩展与逐渐掌控影视创作话语权的背景下,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环境。

而从文化层面看,互联网所带来的文化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众对电影的观赏期待和评价标准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精准而即时的大数据反馈,电影行业可以便捷地了解当下大众的兴趣热点与观影喜好,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生产。观众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凸显,电影行业会密切追踪他们的关注点,一旦某个文本热度持续攀升,便很容易进入电影改编者的视野。另一方面,随着大众对于互联网的日益依赖,他们自身也越来越容易被互联网所影响,许多互联网巨头可以通过各自的信息手段来悄然引导观众。通过丰富的大数据与高效的云计算,它们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固定受众与潜在受众,从而充分发掘出热门文本的市场潜能。因此,在互联网文化的这种双向影响下,热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逐渐成为行业惯例,而追随网络信息的引导去关注这类改编也逐渐成为许多人的习惯。

因此,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发展也可视为互联网与电影融合的一个侧面,它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电影的新特征、新现象及新趋势。

二、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创作概述

从2000年至今,总共有50多部作品登陆过国内的院线,这些作品集中出现在2015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约占总数的一半,而前10年中仅出现了10部作品。根据产业状况、社会影响与风格特质,可以大致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2010年,为开辟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2014年,为探索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2017年,为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2018年—2019年,为转折阶段。

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起步相对较早,首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是2000年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电影改编自现象级网络小说,其制作传播过程也大量运用了互联网平台,因此曾颇受期待。然而,影片上映后口碑还有票房都遭遇了惨败,原著小说中那些浪漫的情节与诙谐幽默的话语并未能转化成影片的亮点。这种跨媒介转换中的水土不服现象几乎贯穿于第一个阶段的各种作品中,其间的许多作品都未能完成在叙事上达到完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目标,大多还是停留在题材或形式的猎奇层面,如《天黑以后不分手》《意乱情迷》《请将我遗忘》《PK.COM.CN》等。而开辟阶段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当属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该片同样根据热门网络小说改编,但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相比,这部初始于海外华文网络文学网站的《山楂树之恋》可谓经历了一场更广泛、漫长且声势浩大的跨媒介传播。凭借着导演的知名度和电影自身相对精良的制作,《山楂树之恋》最终收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不错的成绩,它的成功也打开了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新局面,勾勒了全产业链运作的雏形。

此后,网络文学改编电影逐渐找到了适应于市场的发展策略,在探索阶段中,多部作品取得了票房佳绩,如《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片。此时的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体现出了更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更成熟的叙事能力,许多影片都善于把握受众的文化心理,一些作品甚至能通过对电影文本的精致打磨与互联网平台的巧妙运作而创造出全民性话题的效果。如《失恋33天》就充分地发挥了其独特的互联网特质,体现了此类作品在“传播速度、传播路径、传播范围、双向互动等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作品的成功奠定了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基本思路。

2015年开始,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迎来了短暂的繁荣局面。仅在2015年与2016年这两年内,就有20部作品上映,约等于之前15年的总和,同时还出现了不少非常火爆的作品。其中,既包括《寻龙诀》《九层妖塔》这样制作精良、广获市场好评的商业大片,也包括了《左耳》《七月与安生》等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文艺佳作。不过,在这种空前的繁荣之下,也出现了泥沙俱下的现象。随着市场投资环境的不断火热,许多浮躁粗放的生产模式在行业内蔓延,“互联网流量逐渐成为衡量标准”,“大IP+小鲜肉”的“生产配方”开始大行其道,造成了许多问题和争议,如《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作品,虽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在口碑上广受批评,引发了许多质疑。

在经历了短暂的过热发展后,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渐显疲态。2017年开始,其整体成绩就开始出现下滑态势,首先是《悟空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心理罪》等“大IP”的改编不尽如人意,随后则是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全面性退潮。而到了2018年,则只上映了一部影响微弱的《云南虫谷》。此危机一直蔓延到了2019年,随着粗放式生产的连续失利,创作者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与摸索。电影《诛仙》吸取了之前作品的教训,有效控制了制作规模,把叙事重心放在了人物关系上。因此,尽管该片口碑评价褒贬不一,但从商业层面看还是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而年末上映的《少年的你》则再度打开了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创作的新视野,尽管它并非热门网络小说改编,但凭借着自身的精良水准与之前的口碑而广受关注与好评,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这部带有严肃的社会思考内涵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中长期存在的脱离现实、矫揉造作的不足。

三、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发展中的成绩与经验

在中国电影近些年的发展中,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可谓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商业片的创作模式,因此商业方面的效果是评价此类创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整体而言,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是丰富了中国商业片的创作经验。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创作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往往高度重视主流受众的文化诉求,善于迎合变化的市场环境。在故事内容方面,网络文学改编电影选择以类型化的策略来建构文本,多数影片都有清晰的类型定位,能快速地对潜在受众进行引导,如主打青春怀旧气质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好的我们》和主打惊险刺激风格的《寻龙诀》和《九层妖塔》。对于这些影片的观众而言,即使没读过原著也能够大致了解作品特点,会带着相对清晰的观影期待而来。事实上,对于类型片创作经验相对欠缺、类型格局相对残缺、“类型模式比较含混”的中国电影而言,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探索无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相较于其他商业类型片的移植或模仿,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类型化探索更具本土性,一方面由于它取材于本就类型定位明晰的网络小说,另一方面它又深受相关影视类型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中,类型的定位不仅清晰明确,并且格局也相对丰富和精细。

其二是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发展。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作为当下最热门的电影跨媒介形式之一,相对较容易获得相关的社会资源和关注,其中的一些热门项目往往具备完成大规模制作的现实条件。同时,网络小说本身的丰富想象又为改编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造梦空间。因此,一些“大IP”性质的奇幻或探险题材的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就成为新兴电影技术实践和探索的重要阵地,如《寻龙诀》《九层妖塔》《悟空传》,这些影片在充沛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大胆地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富有震撼力的视听奇观,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感官刺激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国产电影的工业水准,践行了“重工业电影”的发展战略,部分优秀作品在技术层面起到了一定的标杆作用。

其三是拓展了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形式。在互联网与电影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互联网的强大交互功能愈发明显地改变了电影的传播形态,使得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发生转变,传统的“传者—受者”关系逐渐模糊,观众的中心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交互性是互联网的一个鲜明特点,而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由于与互联网有着更长久、更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凸显交互性。一方面,相关创作者懂得去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潜在受众的需求,并善于对庞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另一方面,此类电影的主要观众也基本是活跃于网络的群体,其中又有许多是原网络小说读者,通过网络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捍卫自己的喜好本就是其所习惯的生活理念。因此,在此环境下,观众的诉求和意志往往能够直接地影响到电影的创作,以至于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与受众的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在一部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成型过程中,其隐含作者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最终使得一部电影不仅具有用户订制属性,还带有社群合作特点。尽管就目前而言,这种以网络受众民意为指引的创作策略还颇受争议,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带有“数字化民主”色彩的电影现象其实代表了当下大众文化演变的一种趋势,而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无疑处在探索的前沿。

其四是加强了电影行业的辐射力与带动力。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制作与传播往往都会涉及多个不同的行业,同时它的主导者中又不乏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司,如互联网巨头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这些巨头公司的布局与牵线,相关作品或话题能够高效地在不同行业领域里广泛传播,如网络小说《何以笙箫默》被改编成电视剧热播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先后出现了同名的电影、广播剧、再版书籍以及海外翻拍版电视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一个故事文本的资源转化率,实现业内所谓“一娱多吃”的商业目标,发挥了“电影行业的火车头式带动作用”。对于一直在缓慢地探索着全产业链经营的中国电影而言,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或许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四、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就目前而言,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发展可谓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曾经的诸多成绩已证明其所具有的市场号召力,但另一方面,在过热发展之后它所暴露出的弊端仍在不断凸显,严重制约了其后续的发展。整体来说,当下的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类型单一、题材和风格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的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都是青春爱情题材或奇幻探险题材,其他类型的故事(尤其是现实主义类的故事)则少有涉及。同时,这些相同或相近题材的影片的内部差异性也较小,基本上青春爱情题材的影片都习惯于以清新唯美的氛围来进行叙事,带有鲜明的偶像剧气质,而奇幻探险题材的影片则往往都是一味地铺陈惊险刺激的场景。因此,此类创作的选材视野还较为狭窄,同时原创力薄弱。

其次是整体的电影感薄弱,多数作品的影像叙事能力较为欠缺。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许多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并没有完成好将网络小说进行影像化转译的工作,它们仅仅是将表层的情节进行直白呈现,而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影像本身的叙事特点,普遍存在着叙事时间破碎或模糊、叙事空间单调或空洞、叙事结构松散或生硬、叙事情境随意或混乱等问题。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采用了大量的旁白来直接表现原著中的一些议论性内容,对观众代入戏剧情境产生了很大干扰,而《最好的我们》则费了很大工夫在结尾“彩蛋”等“伴随文本”上,其高潮部分的叙事很仓促,却不断通过一系列炫目的字幕和VCR来实现故事的“点题”。可见,目前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艺术水准还是有所欠缺,相关创作者还有待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再次是系列创作方面缺少延续性,没有树立起电影的品牌效应。众所周知,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代表的好莱坞IP改编电影已成为当下最具经济效益的电影品牌之一,令许多电影创作者羡慕与竞相效仿。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在这方面有所尝试,但往往是浅尝辄止,很多根据长篇“大IP”改编的作品都只拍摄了一部,之后便很久没有后续项目跟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资源和制作成本的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整体规划与长远布局的缺乏也是限制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位的,这些问题的凸显,既有电影创作者自身的原因,又与整个行业的浮躁氛围密不可分。因此,要想突破当前的瓶颈,走上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必须重视提升电影创作者的能力素养,充分发挥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作用。就目前而言,多数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的导演都属于非科班出身或创作经验相对欠缺的群体,有一部分甚至是首次执导,而改编过程中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又相对较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导演工作的失位,使得创作陷入松散混乱状态。因此,努力提高相关电影创作者的专业性是一个较为迫切的任务,越是形式复杂的跨媒介创作,越需要创作者充分懂得电影媒介的艺术规律,这样才能充分吸收转换相关文本。另一方面,必须限制互联网资本对电影创作的过度干预,同时努力打造专业化的投资模式。互联网资本对于电影创作而言有时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充沛的资本和丰富即时的市场信息,但同时也以强大意志和手段剥夺创作者的主体性,很容易使电影改编沦为简单的文本“直译”,艺术的审美规律被简单的网络数据所替代,这是需要警惕的。事实上,电影创作固然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但更需要的是富有专业眼光和长远布局的资深行业资本,正如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便与其专业且系统化的制片人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电影而言,既需要强化创作队伍的选拔和建设,努力提高创作者的整体艺术素养,又需要规范统筹好整体的资本市场,努力纠正浮躁跟风、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从而真正使得这种新型的电影形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创作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一墙之隔》创作谈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创作随笔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