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生文化自信与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1-11-14 12:25潘永华
戏剧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歌少数民族舞台

潘永华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目前国内研究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文献有:陈伟《浅谈如何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曾敏《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三个自信”的重要性》,叶峰、刘建刚《如何在广西的普通高校中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彭云《浅论音乐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张文波《培养舞台表演能力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等。以上的研究成果没有涉及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学生文化自信和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高校特色办学和加强少数民族音乐生的文化自信和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知

自信是人相信、信任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的一种意识状态。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落后等因素,造成少数民族音乐生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和交际困难等问题。

(一)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

实际上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传统的民俗民风保持得相对较好,很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对自己各方面都特别的自卑和不自信。所以,要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让学生知道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风貌。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过祖祖辈辈世代相传,构筑成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每一个成员实现自我认同的血脉和纽带。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认识和感知,才能产生热爱、实现传承。因此,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本民族的相关传统文化。侗族大歌是国内音乐学者关注较多的少数民族民间多声部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多声部合唱的代表性歌种之一。当侗族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有新的认识后,有助于打破他的自卑心理,为自己是侗族人而感到自豪。因此,教师应该先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信的首要。

(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自信,绝不是对自己民族文化保持一种虚骄或是狂妄的态度,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见之于行、内化于心的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具备两个特点:第一,热爱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熟知自己民族的历史,认清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能够如数家珍,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有一种底气和自豪感;第二,胸怀宽广、包容阔达,即一个坚守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的人绝不是一个自私自利、唯我自尊的狭隘的民族文化保守者。他应该具有开放的文化胸怀,应该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能理性地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别人之所长,弥补自己的短处,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一个能坚守民族文化自信的人,应该是一个敢于担当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自愿做一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二、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少数民族音乐生文化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通过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音乐才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是文艺工作者的道德和灵魂,一个没有道德文化修养的文艺工作者,不会真正地热爱艺术,而是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不会真正地做到为人民大众服务,缺乏奉献精神。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程度和见识都比较有限,思维比较狭隘,因此,需要加强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中得到锻炼和学习。由于每个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逻辑思维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舞台上的感觉、态度也不同。对此,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表演基础和技能的训练,使其在舞台上运用独特的情感和文化修养展示自己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建立自信心。

(二)深入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民歌音乐表演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歌唱表演形式。在进行民歌音乐表演时,除了歌曲旋律以外,还需要了解歌词和相关的民俗,否则很难把原生民歌的精髓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与歌曲相关的民俗民风,并积极地融入生活经验,从而使其在舞台上表演原生民歌时,呈现自然大方、朴实真挚的状态。例如,在演唱壮族民歌《颗颗木棉红》时,学生需要对壮族的歌圩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壮族歌圩主要在什么时间地点举行?主要的活动内容有哪些?有哪些人参与?在情歌对唱中,主要有哪些曲调?在歌唱有哪些禁忌?歌唱内容主要是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最好让学生在三月三期间到现场感受壮族男女青年对歌的情景,对壮族歌圩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在学习演唱《颗颗木棉红》时就会容易得多,能够更加自如和得心应手。

(三)加强演唱技能训练和舞台实践

民族演唱表演离不开基础的声乐基础演唱技能和技术技巧学习,如果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不牢固、不扎实,他们在舞台上会出现声音不够通畅稳定、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音喊叫等问题,还经常出现嘶哑的现象,声音缺乏艺术美,甚至出现跑调或是节奏不准的现象。只有扎实的歌唱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歌唱者的自信心,使其可以轻松地、声情并茂地完成作品。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歌唱技能和技术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校和老师要争取让学生参加演出和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演唱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

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

广西高校的少数民族音乐生大部分是从山村来城市学习的,他们专业基础相对较差,但他们大多朴实善良、勤奋好学。根据少数民族音乐学生的特点,教师们在授课中要常常从思想上、专业上进行有效引导。

(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建立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鼓励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和原生民歌,增强他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大多是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多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在教学中不要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和艺术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守住传统,勇于创新

在原生民歌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尊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求学生原汁原味地学习传统原生民歌,唱出味道、唱出特色;第二,在传统原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改编和整理,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第三,以传统原生民歌为创作素材,融入现代的技术、技巧和流行元素,使其具有一定现代性和时尚性。

(三)培养团队精神,打造组合表演形式

课程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在课外的舞台实践中运用多声部和重唱与组合的训练方式,课堂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技术技巧,课外的艺术实践组合表演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和团队精神。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音乐生的自信心是提升其舞台实践能力的基础,培养民族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它带有自己民族的烙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要想更好地传承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才更好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民歌少数民族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穿花衣 唱民歌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