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烟台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我们知道,舞蹈艺术是一门具有独特文化和功能的学科,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能让校园文化品味有所提高。同时,可以让更多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在感官上获得更多乐趣,保持协调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对舞蹈教育工作予以重视,进一步发挥舞蹈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并致力于在效果上取得最大化,帮助学校育人工作的贯彻落实。
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让身体每个部位的肌肉处于和谐稳定状态,达到身体匀称协调的效果,对于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同时,舞蹈还是大学生仪表仪态和行为举止的最好训练途径。大学生在校园舞蹈学习中学会优雅的姿势来进行社交,使舞蹈升华为一种文明的礼节和浪漫的举止。
要想真正展现事物的内涵,就必须先从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中深入了解。在舞蹈上,可以让学生听与舞蹈相关的音乐曲目,从内心去感受体会舞蹈音乐结合的奥妙,也可以了解人文历史以及其他人体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充实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审美素养的过程。
舞蹈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的表现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期间,强烈依赖父母家人的呵护与监管,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期间,生理、心理在社会意义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舞蹈的环境气氛轻松自然,为参加者提供一个平等的互动平台,学生往往在不经意间,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弥补了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冷淡的缺憾。因此可以说,舞蹈教育的介入,能够很好地解决并避免某些负面思想的出现,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现如今,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创新对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而人才培养从教育出发,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舞蹈在艺术形式、动作的设计与编排、舞美等方面,都包括大量的创新思维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舞蹈具有潜力挖掘、思维开拓、创造能力的提升等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说,创造力意味着对待事物的想象力,是在舞蹈创作中以前沿的思维模式进行舞蹈主题构思、题材选择、形式建立的过程。
从原始舞蹈发展至今,中国舞蹈在各个时期发挥不同的功能,无论是以歌颂、祭祀为目的的上古乐舞,还是以欣赏和娱乐为目的的俗乐舞,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以来,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近现代校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陶冶情操,还是表达审美情怀,舞蹈在新时期都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美育内容。从吴晓邦的新舞蹈开始,中国舞蹈工作者在舞蹈这方土地上相继开垦,培育和创新了诸如现代舞、当代舞等舞种在内的众多舞蹈形式,为新中国和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种下了累累硕果。
在美育教育中,舞蹈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问题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思考。据我们所知,艺术教育包含舞蹈教育这一部分,舞蹈的目的是能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而不只是舞蹈技巧和表演方面的能力。否则,舞蹈教育必将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脱节甚至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广泛的梳理,发现在我国各高校中,舞蹈教育在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据调查,目前普通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分两方面,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活动节目的排练,与其他艺术类专业课程相对比,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笔者认为,仅仅从这两方面去学习舞蹈远远不够,并没有按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设《舞蹈鉴赏》《舞蹈发展史》等课程,无法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该课程,在舞蹈知识方面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对舞蹈失信,课程冷落。
在大多数高校中,更强调重视学生舞蹈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还应将学生的舞蹈艺术认知和创新人才目标相结合。各高校中,都有各学校相应的培养政策,并以此设置合理的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重视,导致高校学生舞蹈艺术修养不够,课程效果不明显。所以,笔者认为提高高校学生的舞蹈素质水平,老师应积极配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中发现,在普通高校中,舞蹈教学的师生比约为2100:1,教师人数远低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6 年)规定的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众所周知,舞蹈教育最主要的是针对性地教学,师资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因此,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合理设置课程,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舞蹈教学的标准,是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建设专业的舞蹈教室,配置把杆、镜子等重要设施。而目前普通高校专业的舞蹈教室数量难以满足舞蹈专业的教学要求,更难以谈及针对非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高校舞蹈教学投入上的不足,阻碍了学生提高其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限制了其舞蹈教学的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高校教学中需区分舞蹈教学和专业舞蹈演员的差别。普通高校学生应更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从提高学生的能力、艺术修养、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多个方向发展,并通过舞蹈的表演充分展示出自己对生活以及情感的认识。
如教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口传身授法”和“示范法”。舞蹈教师以自己多年的舞蹈身体实践为动力,将学生“因地制宜”以分类教学,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融汇。又如在舞蹈欣赏课中,教师运用最多的就是视频欣赏和解说相结合的方式,这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在欣赏舞蹈精品的同时,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最终完成对舞蹈作品的最终把握。
这种以教学方法为重的教学理念在舞蹈教学中至关重要,如何形成多元立体且具有创新性的舞蹈教学方法是每位舞蹈教育者应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传承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应该跟进,舞蹈艺术教育更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贴近时代的步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同时,必须增强创新。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不仅需要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的推进,还需要提升舞蹈艺术理论素养,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时代的优势,方便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更进一步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帮助学生不断拓宽舞蹈知识视野。
熟能生巧是关键,舞蹈艺术是一门不断练习,不断模仿、欣赏的课程。在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各种舞蹈艺术技能技巧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舞蹈的真实表达进一步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专业课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或者命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传统性的教学,转变为智能性的开发、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能够用身体语言灵活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向往。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由于其孕育着独有的文化特点,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身体美和心灵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助于营造大学校园的和谐氛围,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要想将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培养高质量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舞蹈艺术教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