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路径思考

2021-11-14 09:19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受众关注电视民生新闻,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定位精确、价值取向贴合群众的特征,所以收视群体众多且相对稳定。传统媒体传播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期面临重大转变,媒介形式、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播业态的发生变化等。如何改善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有效路径,满足受众收视需求,是民生新闻的抉择;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品牌构建的路径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畅达民意,本色表达百姓生活的特性,各级各类电视媒体不断地在改善改良民生新闻节目,契合这个时代的观众心理。如央视《共同关注》、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进,已经形成了品牌,节目品牌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同时结合市场要素也增强了广告附着力。成功的民生新闻品牌节目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品牌战略的构建是民生新闻节目巩固发展的良好路径。

核心竞争力是民生新闻差异化传播的关键要素。民生新闻以民为本进行传播,普通老百姓尤为关注和喜爱。在民生新闻节目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兴趣不减,各类民生节目大量涌现,数量急剧增多,这种状况既喜且忧。在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民生新闻的传播路径受到了挤压,出现了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现象。民生电视节目在节目名称上就有非常多的相似,光是取名为《第一时间》的民生新闻播放平台就有中央台、安徽台、辽宁台、温州台。特别是在同城民生新闻中,因为媒体很难拥有独家报道的机会,所以报道相同的现象难免会发生。此外,新闻选题大多集中在“小民生”的层面,以民众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为主,逐渐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受众面缩小、观众热情降低,久之则损害了品牌的影响力。

品牌节目是一个精心策划逐步成长不断创新的过程,逐步为民众熟悉、关注。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品牌,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节目的定位。根据受众分化状态确定目标收视群体,针对性地设置节目,精细化传播。其二是节目内容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新闻节目主要蕴含民生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张弛有度,走差异化路径。其三是民生新闻节目独特性与创新。民生新闻以社会责任担当,为百姓说话,体现人文关怀为己任,地方媒体突出地域性的特点,适应受众“求新求变”“喜新厌旧”的收视心理,针对受众通过信息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判断乃至抉择,新闻节目不断调整改善品质,使节目逐步形成品牌,持久影响受众。

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立足以民为本、突出人文关怀、体察民情、本色表达,经过长期的打磨,应用新的技术传播手段,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2005年《都市一时间》组织策划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报道,选择湖南抗战胜利受降地——湖南芷江做连线直播,联合了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台、江苏、上海等多家卫视及传媒机构,连线各抗战纪念地同步直播,追忆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实现跨省、跨地区直播,影响大,传播效果好。对于民众的热点、焦点问题,节目关注动态消息、公共事件、公益活动、百姓说话、百姓维权、百姓关心的事件,信息集合在每天110分钟节目里,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流,集中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要求。湖南经视利用节目的品牌实施跨媒体、跨行业运作,还应用SNG直播手段、白描手法的表现形式,多样性整体包装,整合品牌构建要素和资源跨媒体传播,使《都市一时间》的品牌具象化,精彩不断,使受众上“瘾”。

社会责任的路径

1947年,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提出了新闻界对社会负有责任,报告指出美国新闻自由正陷于危机中,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的约束。媒体的传播功能,无论哪个时期,在什么状态,客观、准确、真实的传达信息是其责任。大众媒体的传播活动中,新闻行业享有某项权利,理所应当要承担起传播过程中的责任。因此民生新闻就社会责任而言,直面的是广泛的普通受众,现实指导意义尤为重要。

一、注重导向与正能量,承担社会进步的使命责任。民生新闻应当对受众进行公正、准确、及时的信息传播,传播正确的导向和正能量,这是媒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既是道德责任,还是传播文明、沟通交流的责任。

2020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湖南经视精心制作了七期《战旗美如画》特别节目,展示了七位现代军人把青春元素与正能量结合在一起的主题片,在学界引发热烈讨论。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庆平教授表示:“这部片子能够凸显出内在精神的东西,这几期片子其实也是塑造这些平民英雄,作为一个普通战士,也是一个传奇”。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认为:“《战旗美如画》之所以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关键在于刻画真实,这些英雄在军队是铁血战士,回到家庭他们是温情的丈夫、孝顺的子女,他们有着军人钢铁意志,也有着凡人的青春气息”。

现代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因为定位、传播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题材选择、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位置上不尽一致,但在价值导向、正确引导舆论方面都是责无旁贷的。服务社会公众、推动社会进步、树立良好的精神文明、传播正能量等要素是民生新闻基本的责任担当,是基本态度与立场。电视主流媒体的民生新闻必须清楚,媒体的政治属性是第一位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民生新闻应该要着力讲好本土故事。

二、进行舆论监督,彰显道德与法律责任担当。民生新闻舆论监督范围宽泛,有浓重的平民化、多元化特征,站在民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层面,以老百姓日常遇到的难事、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公共事务的舆论介入,让民众说话,为百姓说话。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低视角”是其显著特征。民众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经民生新闻节目披露后多数得到较好的解决。民生新闻通常“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干预生活,发挥监督作用,实用且效果好。

央视二套《第一时间》在2020年12月2日报道有关小区违章建筑堵塞消防通道的新闻,有力地发出“生命安全至上,消防通道不容侵占”的声音。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之《法在你身边》节目,2020年9月19日播出的“男子饮酒后意外坠楼,法官解析共饮者者责任”的新闻,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事件,通过民生新闻的清晰解释传达给观众。民生新闻监督诸多实例说明,舆论监督有助于规范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规范市场行为,约束民众的道德与法律行为。

因此,在舆论监督上民生新闻应当更具实用性、生活化,借民众身边事例切中环境、社会安全、廉洁、消费问题进行干预,发挥平台的警示批评,教育督促作用。

三、平民视角体现人文关怀。民生新闻平民化视角是贴近民众的关怀,属于“暖新闻”,素材来源于民众日常的“小事”“烦恼事”“平凡事”。湖南经视用“你所关心的,我来表达”接地气的语言,记录、展现普通老百姓生活,体现出贴切的人文关怀,使老百姓有诉求对象、有亲近感。

如何践行平民视角的人文关怀,应当响应中宣部“走转改”的号召,只有充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才能够做到重视新闻来源、百姓视角、群众利益以及表达基层呼声。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在2020年12月6日的新闻中,对于长沙双拥路段居民违规停车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发现问题实则是配建车位严重不足,长沙缺口82万个停车位。周围的居民与医院病人有苦难言,只能违法违章将车停在路边,经报道后,长沙市政府进行了专题调研,最终提出了四大举措缓解停车难。这就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来源于基层且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注重信息的“血肉”,服务百姓的同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坚守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传播内容的创新路径

民生新闻内容的细分不同于时政新闻节目,它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内容。如央视与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专注于国内、国际重大时政、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民生新闻专注于地方新闻、城市新闻与市民新闻。新闻报道领域的细分,体现在不同的电视栏目关注的地域与行业有所区别,新闻运作方式的细分则在于新闻传播理念方式,新闻生产流程等方面。如民生新闻的平民化、大众化报道理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闻采访报道角度、评论、观点、播报方式等新闻生产方式的独特性。

民生新闻传播内容的创新,首先是内容的丰富性,提升节目的相关信息,满足民众对“量”的需求,扩充针对性、接近性、服务性的内容,拉近民众对社会生活“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其次是外延的拓展,开阔民生新闻报道领域。深度报道是民生新闻观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内涵要求,满足对事物深层次的求知欲。民生新闻增加深度报道是根据事物的发生变化过程,满足民众了解信息的全部过程。

在央视《新闻1+1》2020年8月13日新闻“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如何治?”中,对于粮食浪费有着具体的数据揭示。只有先弄清楚全国城市浪费的最真实情况,之后才可以从立法、监管、教育等多层面对症施策。2013年底,在中办、国办制定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后,不必要的公务接待减少,管控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则深度报道呈现多角度、归纳性的叙事,聚焦在餐饮浪费和如何治理上,有现状、有数据、有分析对比、有对策,循循渐渐逐步展开,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真相,展示题材外延的伸展,满足受众“知其所以然”的需求。

受众分化转型与对事物全过程跟进、深入解析的要求,给民生新闻的策划报道、生产内容的精心程度,传播的价值提出更高要求。民生新闻应对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重大变革进行分析研判,并能提供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给受众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参考。因此,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在内容定位上指向性更明确,传播方式也是多渠道,多样性并举,适时增添新的节目板块元素来持续吸引和影响受众,如《民生新闻眼》《救在现场》《都市健康讲堂》《江妈来了》,让受众既有可看性又有实用性,突出服务性就是内容精准传播的路径。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迭代关系中,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路径随之发生变化。新时代的传播环境中,受众互动性、参与感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新兴媒体呼应了这种需求。

新媒体平台与受众实现了参与、交流、共享,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格局,突破了跨时空、跨地域的局限,传送互动性成为一个真正重要的特点,重新定位了传者与受众的传播关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传播有“黏合”作用,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选择、节目构成、议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受众既是信息发源也是接受和参与者,还是一个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受众在接受民生新闻做出的判断与思考的同时,还对传统媒体提出了多元化、互动性平台设置的要求。民生新闻信息的关联度越高,传与受的关系就越密切,如果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不改变路径,分化的受众就会因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背离。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主,成了民生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受众通过PC端、客户端主动介入民生新闻事件接受信息,互动交流。如今部分民生新闻事件是经过受众关注后,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才跟进做深入的报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四川姑娘刘仙带领团队签好生死状逆行武汉为医护人员免费供餐,由于没有防护服,每次都穿雨衣进入医院,被称为“雨衣妹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涌现了大量吸引人、感动人的民生新闻。《泪奔,湖北市民街头跪送医疗队》这则新闻在通过自媒体、电视媒体在网上引爆,新闻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交融,观看数和点击量互动人成千上万,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疫情期间的这一系列融媒体联动的民生新闻报道,占领了舆论头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民众通过“两微一端”加入行列持续发酵。特殊时期特别事件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民生新闻关注社会现象、民众话题,准确定位传者与受者关系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吸引力。

结束语

新时期,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加快、加深,新闻生产的主体多元化,竞争环境与经营方式的变革,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构建优质品牌有利于培养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民生新闻的构建需提升媒介素养,承担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在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专业化、深广度的创新;在融媒体时代转变思路、应用新技术升级转型,与新兴媒介互动融合是有效、必然的传播路径。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