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运河沿线本土戏剧音乐的研究

2021-11-14 07:38张衍户
戏剧之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满江红曲牌宿迁

张衍户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文体中心文化馆 江苏 宿迁 223800)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古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 千米,流经宿迁全境的大运河被称为中运河(台儿庄至淮安之间)。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深远影响着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中运河沿线的本土戏剧以柳琴戏和淮红戏最具地方特点,柳琴戏在枣庄市、临沂市、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等地已有较多的文化工作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故不再赘述,在此仅浅谈淮红戏这一剧种。

一、淮红戏的概述

淮红戏原名“清音”,因其主调为【满江红】而得名淮红戏,俗称“旱船调”“百曲”,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它自明、清以来,汇集了苏北一带来自四面八方的民间音乐、民歌小调近百种,配以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戏剧,故有“百曲”之称。其在淮阴区、宿城区、泗阳县、泗洪县、新沂市、邳州市等地区广泛流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淮红戏最初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跑唱”,在传统节日时,以旱船的歌舞形式行走演唱,多以演唱曲牌为主,如《追舟》《扑蝶》等;另一种是“坐唱”,在戏台或固定舞台上表演作品,多以演唱中篇、长篇剧目为主,排演了现代大型“淮红戏”,如《夺印》《血泪仇》等。淮红戏的行腔以苏北宿迁一带百姓的语言、语调为主,唱腔以柔为主,悠缓细腻,婉转优美。

淮红戏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班社,仅宿迁城区有记载的就有十余家,如民众娱乐社,社址初设赞化宫;宿城票友社,社址在古城街道;晓店清音会,社址在湖滨新城;埠子业余京剧团,社址在埠子镇;耿车业余淮红戏剧团,社址在耿车镇;宿城北关群英二团,社址在马陵社区;宿迁霸王公社业余淮红戏剧团,社址在项里街道。众多的戏班证明了淮红戏百年来的辉煌历史。

《中国戏曲文化》载“淮红戏是我国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建国后形成的新剧种。起源于江苏宿迁,由当地流行的‘淮红调’发展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载“‘淮洪戏’,别名‘淮红戏’,由广场歌舞花船发展而成。”《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载“淮红戏,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宿迁,因由当地流行的‘淮红调’发展而成……”在《江苏省戏曲志(淮阴卷)》第192 页中记载:淮红戏的主体唱腔与扬州清曲的主体唱腔都是来自淮安的【满江红】,因此淮红戏中的“红”就是指的【满江红】,【满江红】是淮红戏中的开山之作、扛鼎之篇,是淮红戏中、长篇作品不可绕行的曲牌。

二、淮红戏的代表曲牌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中国古代民间与宫廷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经典曲调称曲牌。

淮红戏音乐唱腔以曲牌联曲体为主,少部分为板腔体。其主要曲牌有:1【满江红】、2【八板】、3【凤阳歌】、4【穿心子】、5【鸳鸯句】、6【魏调】、7【关东调】、8【上河调】、9【下河调】、10【银纽丝】、11【小郎调】、12【垛子】、13【小工调】、14【老工调】、15【软伞】、16【罗江怨】、17【莲花落】、18【鲜花调】、19【十杯酒】、20【倒板浆】、21【探亲家】、22【道情】、23【太平年】、24【八剪鼓】、25【数落】、26【剪剪花】、27【倒花篮】、28【八段锦】、29【呀儿吆】、30【杨柳青】、31【南调】、32【瞧亲家】、33【南关调】、34【叠落鲜花】、35【梳妆台】、36【上小楼】、37【小寡妇调】、38【马头垛】、39【闻鲜花】、40【湘江怨】、41【烟花调】、42【玉兰香】、43【玉美郎】、44【照花台】、45【离调】、46【披香】、47【耍孩儿】、48【叠断桥】、49【补缸】等。

淮红戏中音乐曲牌名称的形成基本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根据词的内容来命名,如【鲜花调】;二是根据音乐形象来命名,如【上河调】;三是根据流行地点来命名,如【凤阳歌】;四是根据音乐板式来命名,如【八剪鼓】;五是根据内容的衬词来命名,如【杨柳青】;六是根据词作的名称来命名,如【满江红】。

三、淮红戏的音乐发展方法

戏剧的音乐,对于戏剧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揭示主题精神或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红戏中的音乐是以【满江红】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这就注定了其他曲牌中的许多乐句旋律会留有【满江红】的乐汇和影子,也就为整部作品的创作埋下了有利的动机种子。

淮红戏采用曲牌串联的艺术手法。淮红戏在演唱中篇或长篇书目时,都用比较固定的、程式化的套曲结构所组成的全篇音乐,如开始先奏【八板】乐曲,后接【满江红】或【八剪鼓】。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和感情需要再串联一些较有特色的曲牌,采用过门音乐或说白连接,在串联曲牌的过程中既要考虑音乐唱腔的丰富又要考虑风格主调的有机统一。戏剧音乐的高潮部分,一般会使用【垛子】【数板】,结束乐段会再次回到【满江红】,或者【落腔】。

例如:

1.单支,【八板】——【满江红】——【叠落板】。

2.双曲,【八板】——【满江红】——【穿心子】——【叠落板】。

3.三合一,【八板】——【满江红】——【梳妆台】——【数板】——【叠落板】。

4.四喜,【八板】——【满江红】——【梳妆台】——【银纽丝】——【数板】——【叠落板】。

5.五瓣梅,【八板】——【满江红】——【银纽丝】——【叠断桥】——【罗江怨】——【倒板浆】——【叠落板】。

6.六喜,【八板】——【满江红】——【叠断桥】——【剪剪花】——【罗江怨】——【呀儿吆】——【太平年】——【叠落板】。

7.翻七调,【八板】——【满江红】——【叠断桥】——【数板】——【梳妆台】——【烟花调】——【鲜花调】——【耍孩儿】——【叠落板】。

8.八段锦,【八板】——【满江红】——【银纽丝】——【叠断桥】——【数板】——【凤阳歌】——【倒板浆】——【烟花调】——【剪剪花】——【叠落板】。

9.九连环,【八板】——【满江红】——【梳妆台】——【数板】【垛子板】——【倒板浆】——【上河调】——【小郎调】——【补缸】——【杨柳青】。

10.小十段,【八板】——【满江红·首段】——【倒板浆】——【凤阳歌】——【满江红·二段】——【叠落鲜花】——【叠断桥】——【数板】——【小郎调】——【满江红·叠板】——【凤阳歌】——【剪剪花】——【杨柳青】——【叠落板】。

四、淮红戏的伴奏

淮红戏的主奏乐器是高胡。乐队编制有二胡、中胡、扬琴、琵琶、三弦、竹笛、唢呐、笙、大提琴等。打击乐器一般采用京剧编制和京剧锣鼓经。另有一特色是使用小碟子进行伴奏,小碟子的音高选用与剧中主要曲牌音调的高低相同或接近,敲击碟子的节奏比较丰富,能满足各种感情的需要。

板由带队领头的人敲,在伴奏队伍前排起到指挥的作用;两支笛、一支管、一架扬琴、四支笙在中排;两面琵琶、两把三弦、两把二胡、两把中胡、两支笙在后排;鼓、大锣、小锣、小镲、唢呐、高低音铃等在最后。

淮红戏伴奏方式:以主胡(高胡)演奏,采取套子(加花)手法;其他乐器用托腔伴奏法,随腔伴奏;有时采用正、反弓拉法;乐队在伴奏时常用“唱繁伴简,唱简伴繁”法,使伴奏与唱腔音乐自然形成民间“支声复调”的效果,有时也专门写乐队配器谱。

“跑码头”一词可精准地概括水运、运河对传统艺术、对中国南北艺术交流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大运河哺育出的各戏种,既有独属于当地的地方戏种,也不乏横跨数个地域的戏种。”如今,大运河沿岸城市对运河进行保护、传承、利用也要如此,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也要将运河沿线的本土戏剧文化给予重视。大运河促进了中国戏剧的南北交融,展示了中国戏剧“百花齐放”的面貌,随着沿线城镇遗产生态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淮红戏作为地方特有的小剧种,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虽然现在很少有人表演,但是大量的剧目内容直接来源于平民生活,保留了许多当地文化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对于研究宿迁地区的社会人文史、大运河文化带具有弥足珍贵的辅助价值。淮红戏作为宿迁地区特有的地方戏剧剧种,不论是淮红戏剧本还是淮红戏音乐,都承载着宿迁地区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宿迁地区的人文历史,对淮红戏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是保护宿迁的传统文化,是江苏音乐文化多元化的佐证,也是运河文化带丰富的艺术体系的展示。淮红戏为维护地方音乐文化生态平衡、增强宿迁文化自信、丰富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满江红曲牌宿迁
满江红·贺新年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曲牌园地】
宿迁,宿迁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