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摘要:微课是目前各学科教师广泛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预习、创设情境、自由想象与突破难点等方面灵活应用微课,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是学生读书生涯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极具重要意义。小学生因为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在学习语文时易感到教材中部分字词难以理解,而微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直观呈现的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语文教师将微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既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体现,又是优化教学方式的新途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微课具备的特点与优势,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通过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全面理解与消化教材知识,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前预习,活跃课堂氛围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以往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普遍是根据教材内容思考自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而,教材内容中部分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易产生抗拒情绪,加之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前预习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微课对课前预习的环节与内容进行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由于该首古诗的题目相对较长,教师可基于题目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设计。首先,引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每一首古诗都有题目,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诗题中隐藏着什么奥秘呢?现在一起来探索吧。”其次,教师将教学环节划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以“鹤”“陵”为重点进行字词教学,引导学生读准诗题、读准字音,做好停顿记号。第二是通过诗题分析古诗内容,通过视频与图片向学生展示黄鹤楼风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的送别在文学史上堪称一绝,从而引出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以便学生把握古诗的情感。最后,学生根据题目关键词猜测题目的意思,想象送别的情景,在品读古诗的同时感悟诗境,完成本首古诗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未知世界。教师若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微课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可吸引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的理解。有趣的教学情境、立体的动画,也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鲸》时,为了讲解“鲸是哺乳动物”的概念,教师提前收集鲸的图片等素材制作出微课视频。在课堂上,首先导入新课:“同学们,辽阔的海洋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就是鲸想参加海底举办的鱼类运动会,但是虾将军将它挡在门外,鲸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拒绝,在虾将军的解释下,鲸恍然大悟,便回去了。”对此,大部分学生产生了疑问,并且迫切想要知道虾将军如何说服鲸。其次,教师播放视频,创设出与以上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同时结合提前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即陆地、浅海、海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渐渐”“完全”与“整个”三个关键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鲸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概念,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鲸是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并非鱼类,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解决问题。
三、自由想象,碰撞智慧火花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其中大部分知识可感悟但难以表达,尤其是小学生语言认知与表达能力不如成年人,在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与吃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鼓励学生基于教学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悟與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意识,让学生经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碰撞出智慧火花。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作者,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以前录制的一段农民干农活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关注。其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在自由朗读结束后,学生拿出空白草稿纸,通过图像记忆法进一步学习古诗内容,即根据诗句简单画出古诗描述的内容,其中包括人物、动作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古诗,思考农民除了耘田、绩麻之外还需要干的农活,根据注释与想象配上颜色丰富的插图,展现出非常忙碌的农村生活。待学生完成插图后,引导其对比教材插图与自己的插图,再次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农民劳动的辛勤与田园生活的美好。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未来会在农村里生活,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要求学生思考以上问题,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教师也可以播放网络上收集的一些农村生活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思考与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碰撞出智慧火花。
四、突破难点,提升学习质量
小学生因为逻辑思维正在发育,在学习时难以迅速理解相关的教材知识,进而影响到对教材中难点与重点的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突破难点,吸引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关注,为学生的思考与分析指明方向,从而达到突破难点与掌握知识的目标。同时,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教师灵活应用微课视频展示优美的画面,有助于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白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白鹅高傲的特点,并分析与掌握教材描写白鹅特点的方法(重点),分析教材中看似贬义的词语(难点),以此领悟作者对白鹅的感情。由于部分学生对白鹅并不了解,仅根据教材学习难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此时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默读教材,标注出一些关键词语,为下一步的学习做足准备。其次,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白鹅的片段视频,展示白鹅与鸭子步态上存在的区别,突显白鹅高傲的特点。此时,大部分学生会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把白鹅与鸭进行对比?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为解决学生的疑惑,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标记教材中作者描写鸭子与白鹅步态的词句,通过对比充分了解白鹅的特点,并分析教材中看似贬义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实现对全文内容的掌握,促进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而且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状态。故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微课为学生讲授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微课的辅助下吸收所学知识,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