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影响
——宽恕的中介作用

2021-11-13 09:59:28刘地秀韩羽航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正信念个体

刘地秀,韩羽航

(赣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江西 赣州 341000)

古语有云“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不断追求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公平公正。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公平公正可以帮助人们化解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个体的角度上来看,公平公正可以让个体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人格向良好和谐方向发展。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LERNER M[1]首次提出公正世界信念这一概念。LERNER MJ等[2]认为,公正世界信念是个体有一种这样的需要,即:“相信他们自己生活在一个公正世界里,在这里,人们得其所得。”。公正世界信念给人带来了对环境的控制感和安全感,因为它使得人们相信自身生存的环境是和谐有序的,这种信念也会使人们做人做事更积极乐观[3]。

公正世界信念和宽恕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宽恕是由NORTH J最早定义为受害者在经历侵犯情境后,对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进行调整和把握,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以友善态度对待侵犯者的过程[4]。MAUGER PA等[5]依据宽恕的具体对象,将宽恕分为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宽恕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过错采取接纳接受行为;宽恕他人就是指在被他人侵犯后,采取接纳并以友善态度对待他人[5]。KARREMANSJC等[6]采用实验法探究大学生公正和宽恕之间的关系,他们从公正所在的亲社会领域选取公正、助人变量形成公正组和助人组,又从非亲社会领域选取雄心变量形成雄心组,并以空白组(即不做准备)作为控制组。结果显示,与雄心组和控制组相比,公正组与助人组参与者的宽恕倾向更高;并且,公正认知有利于提高被试的宽恕水平,即公正启动后,人们的宽恕行为会更容易做出来[6]。与此相一致,李敏发现,公正的激活对宽恕倾向有推进作用,且这种推动作用比亲社会刺激激活对宽恕倾向的促进作用要高[7]。在聂兵霞的研究中,她通过Dalbert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自尊量表、感恩量表和Heartland宽恕量表对随机抽样的大学生被试采取问卷统计,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查与探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与宽恕两个变量之间有正相关[8]。另有研究也表明,恢复性公正取向与宽恕相互促进,呈正相关[9]。

一些研究表明,宽恕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4,10],且宽恕倾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11-12]。且宽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抑郁水平[13]。国外一项针对经历战争的退伍军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宽恕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14]。还有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在胡悦对公正世界信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和抑郁存在相关关系,且对抑郁有直接预测作用[15]。而在一项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对抑郁症状起到预防和缓解的作用,可以有效对抗抑郁[16]。以高中生为被试的研究中发现,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17],而主观幸福感又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18]。另外,以留守儿童为被试的研究也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可以调节控制感对抑郁的作用,即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控制感更难引起抑郁[19]。除此之外,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对经历了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的受害者起心理缓冲作用,从而对抑郁症状起到缓解作用[20-21]。

综上所述,根据公正世界信念与宽恕存在显著正相关,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预测抑郁,以及宽恕会使人抑郁水平降低,我们推测,公正世界信念、宽恕以及抑郁倾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状况、宽恕及抑郁水平现状,进而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宽恕在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的抑郁状况干预体系提供参考,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做出以下假设:H1: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与高公正世界信念组个体比较,低公正世界信念组个体的抑郁程度更高,且更少的采取宽恕行为;而高公正世界信念组个体则更多采取宽恕行为,整体抑郁水平也更低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H2:宽恕在公正世界信念、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线上方式发放问卷。线上发放主要是将问卷的网络链接及问卷的二维码,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发放给在读大一至大五年级的大学生。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无效数据12份,回收率96%,抽取338名大一至大五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平均年龄(21.40±3.10)岁。其中男生111人(32.80%),女生227人(67.20%)。

1.2 工具

1.2.1 人口学调查量表 为调查被试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自编量表收集被试性别、年龄、年级等信息。

1.2.2 宽恕倾向量表 本研究采用张海霞修订的宽恕倾向量表[10]。该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自我宽恕、宽恕他人和情境宽恕,共14个项目,其中1、2、4、5、7、8、11、13为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更容易宽恕。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4,3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9、0.819、0.857。

1.2.3 公正世界信念问卷 本研究所选用的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由Dalbert 1999年编制,共有13个题目[15]。该问卷包括2个分量表,其中,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由7个题目组成,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由6个题目组成。施测时2个问卷均使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代表公正世界信念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1,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7、0.877。

1.2.4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由Zung 1965年编制,是用于评估抑郁状态的自评工具,具有较高信效度[15]。该量表一共包括20道题目,量表中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乘1.25后取整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超过53则检出抑郁症状。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33。

1.2.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对所回收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定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处理,定量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中介效应分析使用Hayes的process 3.3宏程序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与区分效度检验 在施测环节,本研究的部分条目存在反向计分的题目,且强调了被试的匿名性,尽可能降低共同方法偏差带来的影响。采用哈曼单因素分析法,将所有项目进行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被提出,且第一个公共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5.892%,小于Podsakoff等提出的40%的标准[22],同样符合HAIR JF等提出的小于50%的标准[23]。

2.2 研究数据的描述统计结果 对人口统计学等各变量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宽恕、抑郁的得分分别为64.96±12.21、59.54±9.29、42.27±8.62。

2.3 不同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的抑郁情况以及宽恕的差异性检验 为了解不同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的抑郁情况及其宽恕现状,将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得分按照由大到小排列,位于前27%的被试作为高公正世界信念组(n=91),位于后27%的被试作为低公正世界信念组(n=91),并对两组大学生的抑郁情况以及宽恕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公正世界信念组的个体抑郁得分高于高公正世界信念组的个体得分,但宽恕得分低于高公正世界信念组的个体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抑郁程度及宽恕行为得分/±s

表1 不同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抑郁程度及宽恕行为得分/±s

组别低公正世界信念组高公正世界信念组tP n 9191抑郁得分46.385±3.74737.945±9.9416.7010.000宽恕得分56.593±6.39864.352±11.549−5.6050.000

2.4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宽恕、抑郁的描述性与相关分析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宽恕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宽恕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表2 公正世界信念、宽恕及抑郁之间的描述性结果及相关性/n=338

2.5 宽恕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抑郁中起的中介作用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宽恕和抑郁的关系,解释其内部影响机制,我们依照温忠麟等[24]所建议的中介效应分析流程进行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抑郁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且采用SPSS20.0及Hayes的SPSS宏程序PROCESS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年级等条件下,将该研究中的全部被试当作Bootstrap总体,采用有所放回地重复取样得到一个容量为5000的Bootstrap样本,进而通过对该5000个Bootstrap样本的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进行估计从而检验中介效应。

将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宽恕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表4。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355,t=−7.099,P<0.001),当放入中介变量宽恕后,该直接作用依然显著(β=−0.224,t=−5.030,P<0.001)。公正世界信念对宽恕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66,t=5.081,P<0.001),宽恕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也显著(β=−0.489,t=−10.816,P<0.001)。此外,宽恕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不含0(见表4),表明宽恕能够在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成立,宽恕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3%。本研究结果模型见图1。

图1 本研究结果模型

表3 宽恕的中介效应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表4 宽恕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3.1 不同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及宽恕行为 本研究发现,与高公正组相比,低公正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程度,且该组个体宽恕倾向更小;相反,高公正世界信念组的个体则更倾向于做出宽恕行为,同时抑郁程度更低,且与低公正世界信念组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显著。这与KARREMANS JC等[6]和胡悦[15]的研究结果一致,符合假设H1。根据制度正当化理论,人们会为减少焦虑抑郁而发展自身的公正世界信念[15]。当个体处于控制感不高的环境时,会导致个体因为缺少控制感和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为了恢复自身的控制感,个体会增加对外界事物是可控的和有序的信心,发展并维持认知中的公正世界信念。

另外,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个人资源在个体认知当中起到一个重要作用[25]。根据个人资源假设,公正世界信念的积极作用广泛存在于个体当中,有利于个体在面对困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消除那些由不公正的因素产生的心理威胁。那些公正信念个人资源强大的个体,有足够的个人资源去应对各种问题,会更多利用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去处理问题,进而减缓及减轻个体的抑郁程度并尝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根据蒋怀滨等[26]的研究,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作为应对策略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调整、保护个体、提供有一定意义的对外界环境的解释,从而使个体可以更好的应对外部威胁。

由此可见,公正世界信念保持了个体对这个世界的控制及安全的感觉,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不让自己沉浸在不良情绪当中,有良好的适应意义。同时,个体也会更倾向于减少消极的思维认知,认为出现的问题是可控的,是有一定原因的可接受的,从而更容易做出宽恕的行为。

3.2 宽恕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能显著正向预测宽恕,显著负向预测 抑 郁,这 与KARREMANS JC等[6]、李 敏[6]和JAMESCARIFIFIO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宽恕也显著负向预测抑郁,这一结果与姚碧芳[10]、胡三嫚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结果表明,宽恕水平不同,抑郁水平也不同,这与“心理张力”有所关系[10]。“心理张力”是个体因其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为了达到个体目标满足个体需求的能量。当个体不选择宽恕时,个体所生活的空间会与其他的情境产生差异,产生“心理张力”,使个体变得更加抑郁。另外,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27],大学生处于亲密对孤独阶段,该阶段个体身心发展都趋于成熟,但是在处理问题上,由于经验不足,容易出问题并造成相应的应激事件,导致内心充满苦闷与痛苦,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因此,与宽恕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宽恕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接纳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能和周围的同学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的社会支持也更多,更会减少空虚、孤单、焦虑、寂寞和抑郁,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在本研究中,宽恕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这说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影响过程中,公正世界信念除了会直接影响抑郁,还可以通过对宽恕的正向影响作用进而负向影响个体的抑郁程度。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个体认识到自己态度或态度与行为间存在差别,或做了一件与自身态度不一致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紧张与焦虑抑郁的感受[28]。根据该理论,个体可以利用公正信念所供给的认知架构对不公平事件进行解释,帮助个体恢复认知平衡,宽恕自己、他人与环境,减少心理的紧张感和焦虑抑郁感。另外,有研究者认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器起积极作用[21]。心理缓冲假设强调公正信念在因果之间的调理作用,即当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后,公正世界信念缓冲了由这一事件或情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人的心理起到一定保护和缓冲调节作用。由此可见,在面临不良生活事件时,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情景在认知上进行一定的解释,赋予合理的意义,缓冲由此带来的心理不良影响,进而更愿意做出宽恕行为。

3.3 建议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可以负向预测个体的抑郁情绪。因此,大学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低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的日常的心境情绪状态,通过给予其一定的外界支持来维持并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宽恕训练等来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使之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另外,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较稳定的人格特质[29],本身并不容易改变,且该特质的改变受到其他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制度、风气等[30]。而宽恕则是一种积极的对情绪进行调节的过程[31],且宽恕干预也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手段,对不同群体进行一定的宽恕训练和宽恕促进,进而改进个体状况[32]。因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从宽恕训练和宽恕促进入手,培养大学生在面对不利的生活事件时更多采取宽恕行为,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由负性事件所带来的负性心理状态。

4 结论

在大学生群体中,与具有更高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个体相比,低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个体的抑郁水平更高,所采取的宽恕行为也更少;而抑郁作为个体的一种负性情绪,会增加对负性事件线索的敏感性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公正敏感性,进而使个体更多意识到不公正问题[33],同时,抑郁个体所经常表现出来的反刍,又会对个体宽恕水平起到削弱作用[34],形成恶性循环。相反,高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宽恕的行为,个体体验到的抑郁水平也更低,个体也可能更会去考虑宽恕,进而增加自己的宽恕行为。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抑郁的影响之间,宽恕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公正信念个体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迟到的公正
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10
发光的信念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
公正赔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