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机制研究

2021-11-13 02:18:07顾宏亮
科技视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学徒产教师傅

顾宏亮

(无锡技师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2018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旨在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企校一体育人为载体,校企双制共同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1 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现状

1.1 项目运行取得的主要成绩

1.1.1 从政府机构层面来看项目“动”起来了

2018年以来国务院将企业新型学徒制纳入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指南》,省市层面出台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相关管理要求》,规定了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向社会分批公布《企业新型学徒制备案实施单位和培训计划》,并且开发了统一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网上管理平台,确保了项目的规范运行。

1.1.2 从校企层面来看项目“转”起来了

相较于私企和外企,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意识强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办学经历,深知企业定制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他们愿意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一体育人,以培养方案编制、课程体系构建、企业教材开发、双师队伍培养、实训场地建设等为切入口,开展深入合作,为学校提供企业优质资源,推动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效能。在整个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运行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真正地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所突破。

1.1.3 从招工招生方面来看项目“热”起来了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系统化的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骨干,为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良好的远景,新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学徒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招工即招生、学徒即学生,学习费用由政府买单,减少学徒生活学习成本等优势,深受新职工和转岗职工的欢迎,加入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的企业越来越多,对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2 项目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培养模式未能体现企业主体作用

企业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相关政策还不了解,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热情,校企双方的对接、融合还不够,学校方教学方式传统没能考虑学员生产学习实际,发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优势开展混合式教学,企业方生产任务重,没有课程开发经验,影响了企业特色课程开发,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校企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1.2.2 课程体系未能体现企业岗位需求

没有企业真正地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课程设置更与社会化技能培训等课程设置无异。由于没有深入开展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没有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提升且与企业岗位标准进行对接,没有对凸显企业特色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没有按照技能培养目标、职业发展规律设置课程等,导致企业特色课程没有显现,课程体系比较凌乱,失去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点对点定制培养优势。

1.2.3 教学方式未能体现师傅徒弟角色

“学徒制”是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形式,实际运行中一方面由于企业岗位和师傅有限,无法满足学徒实践需要;另一方面真正具备理论、实践都过硬的师傅少之又少,加之教学安排比较麻烦,所以师徒角色技能传授形式受到制约。企业对于师傅带徒弟的管理机制等尚未形成,一定程度影响了师傅的积极性。

1.2.4 技能认定未能体现企业评价特点

衡量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成效的主要方式就是技能等级认定,然而多种原因导致技能等级认定指挥棒作用未能体现。一是技能等级认定与企业评价机制之间的衔接尚未形成;二是企业没有有效组织技能骨干进行技能等级认定形式、内容、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三是技能等级认定内容与课程设置之间尚未衔接;四是部分企业不具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需要第三方机构介入,导致整个认定工作比较烦琐等。

2 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机制研究

2.1 围绕产教融合核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四共”是校企产教融合的纽带。所谓“四共”,即共赢、共享、共建、共育。“共赢”是产教融合的核心,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动力,对于企业而言他所需要的是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学校则是通过校企合作,变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效能。“共享”是通过校企两个平台的优质资源实现共用,以产业来推动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以专业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共建”是校企双方发挥各自所长,集合力开展协同创新平台、一体育人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是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共育”则是产教融合最大的落脚点,通过培养方案共订、课程体系共建、知识技能共授、学徒教师共培、技能开发共举、技术革新共研等形式,共同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2.2 主动服务对接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多样化

校企双方紧紧围绕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作为校企合作切入口,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学校要有主动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意识,积极引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校企共同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以缓解生产、学习之间的矛盾。双方共同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课程,共同开展企业岗位调研、技能等级认定标准提升研究,加快两者之间的融合,共同构建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共同推进技能等级认定与企业评价机制之间的衔接、融合,制订具有企业特点的技能等级认定方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精准性。

2.3 校企双师带徒形式,创新培养新时代工匠

技能传授与知识传授不同,只有“手把手”教、师傅带徒弟形式才能高效培养技能人才,在师傅带徒弟潜移默化中,师傅具有的工匠精神逐渐移植到徒弟身上。校企双方要帮助双师建立师傅地位,可以采取集中拜师、签订师徒协议等形式,让师徒双方在仪式感中重视、珍惜师傅关系,为后续技艺传授筑牢基础,师徒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实现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培育新时代工匠任务。同时学校要帮助企业导师掌握教学技能,在讲解表达、动作示范、授课技巧、师生沟通、教学方法、文本撰写、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将企业师傅角色升级为企业导师,体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特点。

2.4 实行灵活弹性学制,培育学徒学习新模式

学习与生产两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引入弹性学制和学分管理后,让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运行更加灵活。一是弹性学制可以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和学徒学习实际,灵活安排授课和学习时间;二是学分制更是鼓励广大学徒走“一专多能、一技多长”复合型技能人才之路,学徒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相应学分,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获取相应学分等形式,让学徒学习的知识技能从满足一个岗位需求发展到岗位群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徒的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核心任务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一体育人,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学徒产教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花火彩版A(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魔术师的学徒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7:25:42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