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耕
熬夜写报告、加班凑材料、台账一本本、数据一条条……这是“材料督查”下单位部门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一线查、实地看,而是一份份通知、一个个电话忙得欢,让基层部门或单位手忙脚乱。在一份份材料、一张张报表、一本本台账轮番上演后,督查“完美收官”,实则大事小事都没解决。
督查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工作作风,是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通过督查可以及时发现基层工作中的短板弱项,起到提醒纠正、督促落实的作用。“材料督查”的出现,使工作落实走了形、变了味,上级部门热衷于层层安排报送材料、填写表格,基层干部忙于准备台账资料、处处留痕,搞得叫苦不迭,而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材料督查”源于作风漂浮。不跑现场、不下一线,一边上网喝茶,一边发号施令,比在基层一线直面问题矛盾自在多了。有的基层单位瞅准漏洞,只在材料报表数据上下功夫,把问题遮起来,把矛盾捂下来,进一步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果小毛病变成了大问题。对此,必须严厉整治“材料督查”,从干部作风抓起,做到真督查、实督查,使督查切实成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
要下沉督查重心。把基层一线作为督查重点,切实深入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当前重点工作的最前线,面对面倾听基层声音,发现新情况、督办新问题。要强化减负意识,把减负作为督查的红线,防止滥用督查“尚方宝剑”,给基层增加负担,真正起到“督一次、成一事、带一片”的效应。要形成落实合力。基层单位要转变应付督查的心态,自下而上抵制材料“造盆景”、讲稿“树典型”,以严实的作风和态度,落实上级各项工作,做到不怕查、随时查。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不怕揭短、不怕亮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绩取信于民,向上级组织交上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