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洁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里强调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在主流媒体中,时政新闻播音工作是重中之重,因为时政新闻是传播的党和国家政策主张、重要政策和信息,播音员的个人表现、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整体呈现的表态意图等等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和立场态度。作为一名时政新闻播音员需要从里内到外、从浅到深的明确和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完成时政新闻播音工作的光荣使命。
播音员在播报时政新闻时,是在通过语言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是在通过语言进行与民众立场构建的交汇或是碰撞,从时政新闻工作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属于播音工作中政治因素占重要地位的,也是属于政治工作中需要播音占主要地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拼搏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有理论高度总结下来的理论思想,学习并将理论思想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刻要求自己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树立一生践行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能够“正心正根”——能够从心底里认可并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现在是继往开来的时代,既是中国话语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响亮并有影响力,着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时代,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节点与阶段,时政新闻播音员正起到生力军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主动并及时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要求、理论知识,使视野、观念跟上党和国家的步调,政治学习始终贯穿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去感悟和理解,只有自身做到理解和认可和不断精进政治学习,在用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更能发挥出时政播音工作的重要性。
1.注重声音形象。合格的时政新闻播音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灵活运用的语言技巧才能做到在播报时抛去对基础语音面貌的顾虑,自如并全神贯注地投入稿件中处理好细节和情感、投入出镜表达中处理好播报状态和镜头前效果。这就要求勤于练习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做到发声时,气息下沉、唇舌灵活有力、吐字清新透彻,不吃字,无浊音,语调自然、节奏明快,通过严谨、规范的有声语言,从而由稳固的肌肉记忆变成灵活呈现的整体状态,给观众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时政新闻播音员,在作者看来,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声音的传声筒,是在播报工作中不断给观众、听众树立起能够代表国家形象、传达中国故事的声音形象。在播报过程中,内容准确清晰、语言规整大气、自然流畅是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播报内容需要体现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时机性;播报态度准确把握分寸、根据稿件灵活调整。从细节上来说,掌握和调整播报时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进行综合运用。停连恰当能够使语意完整更准确;在《中国播音学》中,张颂先生对重音下的定义是:“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由此可见,重音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尤其在时政新闻播音中,重音的选择更是尤为重要的,一旦出现选择偏差或者选择过多、过少都会使意思完全错误,这与语句目的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所以重音要做到少而精。与此同时,丰盈语气变化,对时政新闻播报工作展现声音的流动性和播报内容的可听性都是极为需要的,播音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向观众传达令人可信的客观事实和政治立场是在镜头前、岗位上要一以贯之的要求。
2.镜头前表达。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屏幕形象应当以端庄大方、亲切自然为基础。正确的坐姿一般是坐在椅子前端,腰部自然挺直,胸部放松,两肩自然下垂,胳膊自然弯曲平放在桌上,这样既有利于气息通畅,姿势大方端庄。由于新闻播音员处在强烈灯光下,妆容适宜,使脸部轮廓富有层次不宜浓妆艳抹,分散观众注意力甚至引起反感,也会对播报内容产生不信任感。镜头前表现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形象也是国家形象,从小来看,好的出镜形象对声音形象是加分的,从大来看,服饰、表情、妆容也代表着一种“语言”,背后反映出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态度。这就要求播音员学会注重电视审美上镜,客观观察自己的体态、表情、互动意图;积累观察,看各个电视台以及电视台各不同新闻节目,从已经很成熟的时政新闻电视节目中了解并养成正确的话语体态,观察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栏目定位、适合播报内容或者播报当天日期的特殊意义的服饰、妆容等等。
3.动态思考。在播报过程中需要经过“眼-脑-嘴”的过程,不能直接是“眼-嘴”,也就是需要做到动态思考,这不仅是对文字内容的分析也是在时刻把握着表达是否能被受众接收到的实时分析。动态思考也不仅仅是在播报过程中做到的,是贯穿在投入时政新闻工作中作为民众主动广泛了解时政新闻大事之后的思考,作为播音员在拿到稿件之后对文字为什么要这么撰写和编排的思考,继而是在播读过程中观众是否能理解到、态度是否有分寸感拿捏的动态思考。
首先我们应主动广泛地了解时政新闻,对于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国家立场、政策实施情况有事实依据和内心支撑,从一个“被动参与者”到成为一个“主动讲述者”;等有了解之后,会有自我的判断认识,同时结合媒体报道方向和政策背景就能理解明白为什么它值得被播出、它被播出之后要起到的价值和效果应该是什么、在播报时候你的立场和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等等。例如,在主题为“乡村振兴”的稿件练习中,先是需要搜集到有关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情况和发展现状的新闻稿件。搜集好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录音播报训练,回听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如果出现死板,“念字”情况严重,层次和重点不清晰的情况,调整方向为:搜集大量有关乡村振兴的文件批示、各地落实情况、政府官网数据以及网友评论甚至在这段时期涌现出来的文学性作品,除了文字信息之外,也可以搜集大量视频信息,按照时间、乡村振兴中的侧重点、乡村振兴中的参与成分分类予以总结归纳和思考。再一次进行新闻稿件的播读时,就明显有进一步的感知:自己的脑海中有画面、内心中有支撑,调动起之前积累的所有资料,并进行内化,播讲出来的效果是从容与有信服力的。除了新闻稿件播读自己也可以在工作下进行“自我消化”,形成一篇主旨围绕“乡村振兴目前成果如何,最后一公里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实现”的新闻评论,可以使自己的对国家政策的思考、对国家现状之于自己、对自己的使命责任感会不断加深。
时政新闻传播的是党和国家政策主张、重要政策和信息,它会受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作为时政新闻传播的重要一环,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和镜头前,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传播,将党和国家、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新闻播音员尤其是电视新闻播音员基本功扎实稳固、语言技巧灵活运用是上岗前和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但更重要的追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发展,时刻精进自己的时政播音状态,时刻了解国家的最新理论、最新政策等等。我国的播音工作是极其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性的,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第一声开始,时政新闻播音是我国最能代表党和国家的向民众、向国际发出的声音,这是我国时政新闻播音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是需要播音员需要意识到的使命责任。
对于电视时政播音员来说,业务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永恒的,具有时代性能使自身播音风格、节目更具生机和时代气息。需要做到“加一减二”:即为在每篇稿件播出之前先在内心加一个大的目的性话语:这篇传达出来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达到什么效果或传递出什么信息?减去固化格式以内容推动;减去这样在镜头前会不会不好等顾虑,多跟镜头交流,自然而然能够产生出交互意图和如流水一样不断流的表达状态。为坚守好主流媒体新闻宣传舆论阵地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