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苏志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延展,在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挖掘生物课程教学的多元价值,结合生物课堂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生物课程中包含着多样化的知识,其中不少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思维的向导,有助于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建立。教师要善于通过这种教学延伸,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能够让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认识生物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且有助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
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课本中的相关资源,进行灵活的教学构建,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将理论化的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引入生活中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范例和实例,创建更加开放化的教学环境。这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基石,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指导。同时,学生也能够基于不同角度认识知识,并且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一些问题有新的思考。这才是在生物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更加全面的学科能力。
例如,在教学“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一节内容时,给学生讲解了知识原理后,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在班内开展一个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正式讲授教材内容之前,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母爱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等。基于这样的沟通,学生能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也会发现母亲在孕育新的生命时经历了诸多困难和不易。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这不仅有助于知识要点的传达,同时,也会让学生受到正面引导,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营造教学氛围,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延伸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内主题产生更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展开互动,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对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相关反思,这些都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落实。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节课的教学为例。为了给学生展示当前生物多样性受到的挑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告诉学生它们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灭绝,人类不能漠然处之,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当学生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后,学生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深深认识到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学生将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从自己出发,参与到生物保护的行列中。这是一种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生物课程教学价值的一种延伸。
初中生物课本中,很多学习内容都在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比如建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向学生讲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依托。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要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典型生活实例的引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促进学生正面价值的形成。教师要多利用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带给学生更深的学习印象,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生物课教学的多元培养目标良好实现。
比如在教学“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次性筷子和被砍伐的森林的图片,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想法?森林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创设了这个学习背景后,教师随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开放性的讨论: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破坏环境的事例?破坏环境有哪些不良影响?你是否知道哪些行为和举措能够保护环境?随着学生之间讨论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很多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其实都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学生会进一步达成价值观上的共识,那就是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传递了正面价值,并且潜移默化地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