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光
在当前互联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新闻传播的媒介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整个新闻媒介传播的环境也逐渐变得复杂,各大媒体平台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大媒介平台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部分媒体会借助假新闻以及新闻炒作等手段,利用大众舆论作为推手,逐渐趋向于广告以及商业化新闻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新闻不断趋向数字化发展,并不断趋向于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形式,来增强媒体以及各大新闻播报平台与大众之间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以及受众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媒体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做出一些无良行为从而赚取相关的商业利益。并且这些商业价值以及背后存在的利益关系都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来反映,越多的关注量以及大众群体过度关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这些无良媒体的利益。新闻炒作与新闻真实性原则有很大出入,其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对于新闻炒作的管理是很重要,也引发了一系列隐藏在网络新闻炒作背后的传播现象的思考。
新闻炒作是指各媒体把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不断放大,利用大众舆论造势并作为推手,以次数的频繁和力度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并且当新闻背后的提供者以及相关的传播人员,不断地介入到新闻事件中,对其中的某一些情况与要素加以引导性的指出,例如利用新闻中弱势一方的可怜,就会使得大众舆论的方向有所改变,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吸引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注意力。进而在新闻炒作事件背后的媒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其中的商业利益。换而言之,新闻炒作就是的将一些近期发生的新闻,利用互联网以及大众舆情作为幕后推手,从而赚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无良行为。与此同时,新闻炒作也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独创性、多样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新闻炒作事件频繁发生,在2019年发生的典型的两件新闻炒作事件也让互联网留下了深刻记忆。第一是“安徽女子称遭‘奸杀’威胁”,女性受到侵犯本就是社会舆情重点之一,新闻事件当事人利用这一弱点在互联网上进行不断造势,在2019年7月,微博ID@春秋两不沾的一位女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在视频中她双眼红红肿,断断续续的在哭诉自己被一名男子强奸并受到了人身威胁。由于视频在微博的转发量和浏览量一下子飙涨,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慨。当地警方立马介入案件并进行详细调查。经过调查后,发现案情大反转,与当事人的说法完全不一致。随后该女子向警方承认,是自己和媒体机构在炒作新闻,被强奸威胁的事情都是自己编出来,并不属实。此次事件在互联网民中掀起了一定的波澜,在当事人爆出视频后全网转发数量达到了百万,最后在警方的协助调查下竟然发现是她自己炒作,但这背后也必定少不了一部分无良媒体利用各种推手进行不断造势。
第二,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微博上一名博主发文并配图,自己在一个公园里面把所有的垃圾都扫在一起,并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当时这则新闻在微博上立刻冲上了热搜,大家都对这个长相甜美,人美心善的女孩非常有好感。但是随后在微博上有一名自称该公园管理人员的男性网友,晒出相关监控视频,指责该网红为了博取大众眼球,先将4袋大垃圾带到公园里,伪装成公园遍地都是垃圾的样子的,然后假装是自己在打扫,从而为了吸粉涨流量。但让一众网友最意想不到的是该网红发文称,自己和那位自称是公园管理人员的网友一起策划了这件事情初衷是为了通过“反向宣传表达”让更多人关注环保。随后警方发布通告,经过他们调查后发现确实是他们两人“自导自演炒作行为”,不仅占用了互联网资源,还消费了各大网友群众的情感。随着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网红想要借势炒作,不惜做反面教材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从而来增加粉丝数量,但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在大众群体心中留下负面影响。
新闻炒作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度速度,使得信息在大众群体中不断扩散开来。对于炒作方的媒体而言,高收视率或点击率已经达成了他们想要的目的,更很多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对于一些低俗且违背真相的新闻事件加以渲染,只为迎合受众群体的猎奇心理。
因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新闻已迅速发展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上某些针对受众而特意进行的炒作如果大量占用了网络新闻的空间,很有可能会让处于发展阶段的新闻畸形发展。并且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中,文化自由发展成为思想主流,不再是像从前那样的单一文化。而大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具备三个特点,分别是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因此在受到市场化的影响之后,媒体利用稀奇古怪的标题以及偏离事实基础的新闻作为他们获取商业利益的根本。然而这些极具有异常性的信息中,虚假新闻的可能性非常高的,无良媒体隐瞒事件真实情况,凭借这一点就已经的违反了新闻的首要特性——新闻真实性原则,也就犯了新闻报道的大忌。
众所周知,媒体在信息传递以及新闻事件曝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媒体来说,公信力是各大媒体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同时也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对部分新闻事件不分真假就炒作,在特定时间内能够通过点击率和曝光率赚取一部分的商业利益,但在查明该新闻事件的真相之后,媒体的公信力会大大降低,互联网群众对其信任程度也会不断降低。新闻炒作对于媒体自身来说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并且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各种新闻和消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新闻炒作已经爆发就会造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后果,因此必须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之前一项针对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有44%的网民认为现在大多数媒体非常热衷于新闻炒作,不断造势,对于这些媒体之后再发布的一些相关内容和信息都不敢相信,有39%的群众认为媒体发布的信息质量不高,还有17%的网民认为现在很多新闻媒体发布假新闻太多了,由此可见不少媒体对于一些新闻的炒作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无良媒体或平台为了赚取自己的商业利益而不知悔改。但只有公正才能深得读者的信赖和尊重,随心所欲自毁形象的做法,万不可取。
虽然对于媒体来说,新闻炒作具有很大的弊端,但是站在普通受众群体的角度上来看,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种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点:第一从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去考虑,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人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新闻炒作正是利用这一点,不断消费一众网友的情感。第二,大多数炒作新闻的传播速度会高于普通新闻的的传播速度,因为其前后大反转所带来的落差感,群众更乐于去传播,因此有部分新闻炒作的当事人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人承受能力不行更是导致抑郁的也有。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传播速度飞快的情况下,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不管你是谁,来自哪里,只要你想红,媒体愿意炒作,你就会红”。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一夜爆红而赚钱的人愿意放低道德下限,不惜借助媒体炒作,但其中很多都没有想到过后果,会伴随各种谩骂声和谴责声。同时普通的人民群众对于各种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具有相应的知情权,不仅如此,对于新闻媒体的运作程序也有权利了解。而新闻炒作团队以及媒体人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都是建立在掩盖事实真相之上的。为了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可以通过各种电话、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对媒体表达意见,提出批评意见,从而促进我国媒体更好的受大众群体的监督。
如今部分媒体为了一己之利,做一些违背新闻媒体工作者原则的一些事情,毕竟媒体想要在市场中取得飞速发展,也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新闻炒作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我们必须要对的网络新闻炒作作出有效反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相关利益机构,以及各个媒体人之间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必要。
新闻媒体的市场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我国对于新闻炒作以及虚假新闻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还是非常少的,对于很多发生的炒作事件只能通过警方的切实调查来还原事件真相,并对相关的媒体作出一定的惩罚。但这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雷同事件的发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不断制定并改进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从而对于层次不齐的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全方面的约束和管理。不仅如此,市场对于的新闻媒体的监督环节能够很好的在部分新闻被曝光在大众眼前之前就进行及时的加工和处理,不给新闻炒作团伙任何趁机而入的机会。
同时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可以规划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上的一些恶性新闻炒作进行监督,在没有查明新闻事件的真相之前,对于舆论氛围加以控制,避免发生像之前类似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全网被骗的团团转的情况,从而对于新闻炒作等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不仅如此,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对于新闻和媒体的门槛管理还有待提高,不断引导群众在网络中健康发展。
就网络新闻炒作愈演愈烈的今天来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在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越拉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和无良媒体为了牟取更多的商业利益,1不断迎合一些较为自私且冷漠的大众群体,从而使得在互联网中,有越来越多的新闻炒作现象,并且有很多时候都是伴随着在揭露他人隐私的情况下,来不断增加媒体以及平台的曝光率和新闻阅读量以及点击率。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人来说,在保持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的责任,例如提高大众社会素质,以新闻媒体为传播切入点,不断弘扬正义以及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利用虚假新闻以及新闻炒作来博取大众眼球,掀起舆论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