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兵(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技是实现强国梦的翅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是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 万亿元大关,达到1015986 亿元。 其中,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426 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超过60%,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科技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在实现自立自强的同时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美好生活,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之中。 人类进步越快,对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要求越高,而改善环境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同时也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今天的发展不能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短期的利益不能成为长远利益的羁绊,当代人不能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科技创新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和完善。 新发展格局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格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科技是和百姓衣食住行用等密切相关的科技,是离老百姓最近的科技,也是直接造福百姓的科技。民之所想,政之所向。我们必须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低碳节能、人口健康、重大疾病防控、人口老龄化等领域,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我们要汇聚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支撑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