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物纪录片,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形式之一,可以理解为体育纪录片和人物纪录片的一种结合,对于运动员的形象建构等有着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选取腾讯体育2019年制作并播出的李娜退役后首部纪录片为例,以其视觉形象呈现为切入点,试分析在纪录片《娜就是我》中李娜的形象建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娜就是我》整部纪录片时长约为58分钟,分为上下集两部分。在主题上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破茧成蝶”“身为人母”以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纪录片在内容设置上,将李娜运动员时期的部分比赛视频穿插进她退役后的日常生活记录中,因此本文主要将以李娜退役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为划分,以李娜的面部妆容和穿着服饰两个方面,分析其视觉形象呈现的不同。
运动员时期视觉形象呈现。在《娜就是我》中,李娜运动员时期的体现主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训练画面和转型职业运动员后的部分参赛画面,例如,2011年法网决赛、2013年澳网决赛和2014年澳网决赛等画面。从这些比赛画面中可以看出,李娜的穿着服饰均为上半身短袖,下半身短裙,身穿运动鞋,带有帽子和护腕。妆容配饰方面,多数时候为不化妆状态,配饰主要为耳饰。运动员时期李娜的视觉呈现主要偏向为运动风格,服饰搭配上也是多数女性网球员的常规搭配形式,在服饰的颜色上多以亮色以及浅色系为主,如白色、粉色系。较为紧身的短袖上衣和短裙勾勒出了李娜作为一名女性运动员的身体曲线,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了女性运动员的性感一面。淡淡的妆容和部分耳饰搭配则是展现出了李娜的自信阳光与对美丽追求的一面。从运动员时期李娜的整体视觉形象来看,呈现为阳光性感、充满活力、富有力量、自信美丽的女性运动员形象。
退役后时期视觉形象呈现。李娜退役后时期的视觉形象呈现主要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纪录片中,人们可以看出退役后的生活中,李娜的日常穿着多为短袖、运动裤或牛仔裤以及运动鞋;在妆容方面多数为淡妆并佩戴耳饰或项链。在工作时,穿搭较为正式,如西装搭配高跟鞋;妆容也相对较重,并且发型也时有不同。生活中,无论是从穿着搭配的休闲随意还是妆容配饰的日常风格,都可以看出李娜视觉形象是一位体贴心细的母亲形象,而在工作中,西装搭配高跟鞋的正式穿搭,以及精致妆容都可以看出其呈现的视觉形象更偏向为新时期的职业女性的形象。
运动员时期视觉形象建构原因。首先,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因素。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娜在运动员时期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球运动服的搭配选择,即每一套服装不论颜色如何,从形式上来说都是紧身T恤和短裙的搭配。这种网球服装的选择其实背后与女子网球运动的历史发展存在极大联系。安进辉在《女子网球服装的演变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女子网球服装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原因。在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的初期,女性运动员的穿着通常为长袖、长裙和帽子。但随着网球运动的逐步发展,这样保守的穿搭严重影响了女子球员在球场上的发挥,限制了女子网球的发展。从以上不难看出,女性网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时,其穿着搭配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背后与女子网球运动自身的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女子网球运动的不断向前发展,女性运动员的网球服饰也变得具有美感,运动员在服饰的颜色搭配上也更加大胆,具有突破性。
其次,消费主义语境下大众文化的需要。周宪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一书中提出在消费社会以及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化为一种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商品。此观点同样也适用于本文的研究主体,即体育纪录片的视觉建构中。在《娜就是我》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李娜的网球服饰选择为短袖和超短裙,颜色搭配也是极具美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消费主义语境下,大众尤其是男性观众的审美所带来的影响。彭丽在《消费语境下视觉图像中的女性形象透视》一文中认为“在大众传媒中,男性往往充当着领导者、欣赏者、保护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而女性则表现为一种被领导者、被欣赏者、被保护者、问题制造者的特点。”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男性的审美成为大众审美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一方。因此,人们看到即使是在网球这项体育运动之中,女性运动员的服饰选择也透露着性感、漂亮的元素;女性运动员的妆容、搭配也追求着美的标准,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男性审美习惯、幻想等。
最后,体育领域男女性话语权失衡。在《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媒体》一文中,徐嘉玲则认为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没落,女性话语权已经渐渐地成为失落话语权,女性媒体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一种依附于男性话语权的发展状况。正如《Understanding Sports》一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在现代体育的形成过程中,占据主要话语地位的一直是男性,女性通常处于边缘地带,甚至是多数时候被剥夺话语权。综合以上两种观点并运用于体育运动领域中,人们会发现,男女性话语权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论是体育领域的各大国际组织男女性员工数量的不平衡,或是男女性运动员在相同运动项目中薪资的不平衡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男女性话语权的失衡存在一定联系。这些不平衡则在潜移默化中对女性运动员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女性运动员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努力被动地适应规则;比如在网球运动中,女性运动员必须身着网球裙。这种话语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女性表达自我,摆脱束缚的意识。
退役后时期视觉形象建构原因。首先,丰富人物形象的需要。邵雯艳在《论纪录片人物的形象建构》一文中提到“纪录片需要塑造相对独立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个性形态”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娜就是我》中,李娜退役后的视觉形象呈现主要侧重于两种形象的塑造,即母亲和职场女性。一部着重刻画体育人物的纪录片,在其主角的形象建构上必然是追求全方位、立体化形象塑造。一个鲜活的体育人物形象的建构,其不可能只是单纯地呈现运动某一个方面,而是应该追求尽可能地展现运动员真实的、多样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整纪录片就是通过不同的视觉呈现、事件描述等方式塑造了李娜的运动员形象,母亲形象和职业女性形象等多种不同身份,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和完整。
其次,当代新女性形象建构的需要。前文提到,在大众传媒中,由于男性占据着更为主动的地位,也使得女性形象往往在朝着符合男性审美的方向进行塑造。然而,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男女平等呼声越来越高涨的情境下以及女性对自身权益的不断追求中,新的女性形象的建构开始被需要,被塑造。正如在《娜就是我》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有意识地从李娜的视觉形象呈现上的改变来凸显其不同的人物形象。运动员时期,她可以是阳光自信、拼搏向上的运动员形象;退役后,换上休闲服饰略带妆容,她可以是温暖细心、关爱子女的母亲形象;而在工作上,干练的西装结合精致的妆容,李娜又化身自信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形象。新的女性形象的建构需要呈现更加完整、更加全面的女性。作为一名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李娜构建和呈现自信美丽、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使女性群体得到新的性别认同。通过新女性形象的建构与呈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女性慢慢意识到自身的独立性、独特性,逐渐摆脱被动地位,摆脱附属感。
《娜就是我》这部纪录片通过不同的视觉呈现,塑造了网球运动员李娜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下的不同的女性形象。在这些视觉呈现中,既包括运动员时期处于被动依附状态下迎合男性审美的部分,又包含新时代女性追求自我、独立自主的部分。从中,人们可以看出视觉呈现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运动员外表的呈现,其背后包含着大众审美、消费主义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这纪录片也给未来大众媒介对女性运动员的形象建构提供了一些启示:第一,利用视觉差异化呈现来塑造女性运动员更加全面、完整和真实的人物形象。一个运动员不是只有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一面,也可能有着私下生活中为人母、为人妻等多种身份和形象,因此在塑造形象时应该更加全面;第二,建构新的女性运动员形象,避免简单地将女性单纯塑造成一个依附男性的形象,而是开始展现出自身更为独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