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综述)

2021-11-13 03:40黄敬宇汪路路刘万成石秀全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管胆汁

陈 杰 黄敬宇 朱 杰 汪路路 苏 龙 李 新 杨 郑 刘万成 石秀全

作者单位:颍上县人民医院 安徽颍上 236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人民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高龄人群罹患急性胆囊炎就是其中之一。急性胆囊炎的高龄患者常常合并很多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处理很棘手。本文就高龄患者罹患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急性胆囊炎的概述

急性胆囊炎(AC)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多为胆囊颈部梗阻、寄生虫、消化道细菌等微生物逆行感染。通常表现右上腹胀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进食油脂类食物后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升高,彩超或上腹部CT可见明显肿大胆囊,可伴有胆囊结石。高龄患者胆汁分泌较弱,对高油脂类食物消化能力较差,容易使胆囊内胆汁浓缩,使胆盐结晶析出,最终形成结石。患者通常炎症反应较重,而临床表现较轻,AC为老年急性胆系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病情易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部分患者既往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本身并未察觉。杨玉山等认为,随着病情进展,多出现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继发性腹膜炎,脓毒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由于人民物质水平上升,蛋白类及高油脂类食物摄入过多,超过肝脏脂代谢负荷。使得AC发病数量明显增加,在外科急腹症患者里比例逐年增加。使高龄患者生活品质下降,加重国家医保负担。

201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高龄患者身体基本情况较差,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对常规开放性外科手术及麻醉耐受较差。患者及家人担心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意愿不强烈。随着手术方式不断演变,医疗器械的日益创新,用时较短,并发症较少,愈后情况好,快速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逐渐成为治疗AC的主流方式。目前对于AC的外科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由于微创手术广泛应用,AC的治疗效果得到巨大提升,新技术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高龄患者的生活品质,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本文就高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做一综述。

2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

2.1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PTGBD) 最早在2000年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随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在国内推广,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临床实践表明PTGBD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微创有效的操作,适合治疗高危、高龄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梗阻患者,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其操作主要为消毒铺巾后通过超声引导,用细针经皮肤及肝脏穿刺,进入胆囊,然后在胆囊中置入导丝,沿导丝置入6~10F的猪尾巴管对胆囊进行减压引流。其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单人局麻下即可完成操作,能留取胆汁标本,可做胆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患者的胆汁细菌菌群差异性较大,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多见于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但是,PTGBD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对于合并严重凝血障碍,出血倾向较高,可能胆囊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的患者不适用。怀疑胆囊或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穿刺会导致肿瘤细胞播散,也不适用。其中,经肝入路操作有医源性气胸、肝内出血、胆漏、引流管脱位等并发症。但是,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减少。患者拔出引流管时,通常会住院治疗。而且,由于胆汁引流量无法控制,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及消化能力减退,切口部位可能感染,引流管护理不便,带管出院影响生活质量。引流管拔除,有3个评估拔管的指标:①炎症消退,白细胞计数正常。②经引流管注入造影剂后,DR摄片可见胆囊管和胆总管通畅。③彩超未发现腹腔内因胆漏造成的积液。目前PTGBD是高危A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并且PTGBD具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据Siddiqui A等统计,操作成功率较高(86%~97%),通过一定学习曲线,年轻医师也能掌握技能。

2.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近几十年,LC逐步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也被认为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患者获益及疗效较高,能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LC通常采取四孔法:脐部做10 mm切口为观察孔,剑突下2 cm偏右做10 mm切口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右腋前线肋缘下2 cm各行5 mm切口做辅助操作孔(如果患者肚脐和剑突的距离很短,选择脐下;如果下腹或盆腔既往有手术史,则选择脐上)。由脐部观察孔置入腹腔镜,通过光纤连接到显示器上,用于观察;另外两个孔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借助腹腔镜器械手术,将胆囊切下,然后从主操作孔取出,手术基本完成。

2.3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把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胆管胰管共同开口于肠道的位置),将显像管插入两者交汇处,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诊断十二指肠、胆管和胰腺疾病,也可用于胆管引流不畅造成的急性胆囊炎。通过ERCP,不用开腹手术,即可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碎石、取石、清理等操作。在ERCP的基础上,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塑料胆道置管内引流术(ERBD)等相关治疗手段。ERC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已经成为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陈平安等认为当十二指肠大乳头处引流不畅时,胰液逆行进入胆道系统,也会出现急性胆囊炎。胆汁与胰液混合后,加强胰酶的消化作用,后期可继发细菌感染。

不过,EST会永久性破坏了胆管下段括约肌(Oddi括约肌)的功能,术后可能出现食物及胃肠液返流进入肝内外胆管,使胆管内细菌数量增加,胆管炎及菌血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一定程度来说,没有EST的ERCP可能是治疗患者的理想方法。内镜乳头球囊扩张(EPBD)也可以替代EST,明显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减轻Oddi括约肌的损伤。

2.4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囊引流术(EUS-GBD) 与PTGBD相比,EUS-GBD已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替代方法。超声内镜进入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寻找胆囊,选择合适位置作为穿刺点。一般经胃窦部穿刺胆囊壶腹部,或经十二指肠球部穿刺胆囊底部。穿刺针或针刀进入胆囊后,回抽可见胆汁,注入造影剂观察胆囊位置及囊腔容积。向胆囊内置入导丝然后扩张胆道,在导丝引导下,放置合适全覆盖金属支架,经内镜检查无误后,操作结束。放置的金属支架可用于后期胆囊腔探查及取石,更加适合ERCP操作失败或晚期肿瘤缓解患者。EUS-GBD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比PTGBD更安全,更清晰。

EUS-GBD在消化系统内进行,适应性强,生理耐受较好,对胆肠循环影响较小,易被患者及家人接受。适合PTGBD操作困难,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不愿带管出院的患者。EUS-GBD是治疗非手术患者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新兴疗法,Cho D.H等人研究发现,一些回顾性和随机对照试验显示EUS-GBD优于PTGBD。参考东京准则,对于非手术胆囊炎患者,PTGBD可作为初步治疗方法,EUS-GBD可考虑在专业内镜中心,由内窥镜医生操作。

2.5 中医治疗 《景岳全书·胁痛》记载“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传也。”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胁痛、胆胀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肝胆泄泻失畅。陈玉德及殷光辉等人认为胁痛主要以急性胆囊炎常见,胆胀主要在慢性胆囊炎多见。后人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加深对本病的理解,记录更为详细。如《诸病源候论》“身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周强等认为书中叙述的胆胀、胁痛,可能与AC症状类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王巧琳等认为急性胆囊炎是由于外感毒邪,湿热入里,腑气不通等所致,因此其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祛湿、利胆退黄为主 。清热利胆中药辅助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改善中毒症状,恢复肝功能,缓解腹部胀痛。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清热解毒,辨证论治,各取所长,弘扬传统中医医学。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数的增加,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增多,高龄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更为重要,也需要更多研究中心的多样本对照试验来支持。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对急性胆囊炎认知的加深,未来会有更全面、更先进的治疗方法造福患者。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管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再治疗有哪些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早做检查,不让胆囊炎胆囊结石“狼狈为奸”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X线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