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的歌唱与演绎

2021-11-13 03:24余为宣
名家名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瓦利咏叹调歌剧

余为宣

一、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的背景介绍

阿尔弗莱德·卡塔拉尼是一位优秀的意大利作曲家,自1888年以来一直是米兰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他的歌剧属于德国浪漫主义学派,其代表作有《拉·瓦利》《洛勒莱》《德亚尼采》等。1892年,他创作了歌剧《拉·瓦利》,于1892年1月20日在米兰首映,是其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最为成功的一部。

歌剧《拉·瓦利》是卡塔拉尼创作的第五部歌剧,这是一部四幕歌剧,这个故事取自德国作家希兰的同名小说,是卡塔拉尼最后一部也是最喜欢的一部歌剧,他还给他的女儿取名La Wally。该剧描述了一个名叫拉·瓦利的年轻女孩和年轻猎人的悲惨爱情故事。拉·瓦利的父亲将她与海根巴赫强制分开,迫使拉·瓦利与盖尔纳结婚。因为一系列的误会,拉·瓦利和海根巴赫终于在雪山相遇了,但不幸的是,在这短暂的一段相聚时间里,山巅突然发生了雪崩, 将海根巴赫埋在大雪里。拉·瓦利非常痛苦,她自己最终跳下了悬崖。

二、对不同歌唱家演唱的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演唱与研究之后,我将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和思考。下面,以当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为例,分析她们的作品和歌曲,探究她们在音乐会中的演唱过程,我比较性地研究了她们的演唱版本,从而为自己的演唱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雷娜塔·苔巴尔迪

《拉·瓦利》是著名的意大利女高音雷娜塔·苔巴尔迪出演的歌剧作品之一。苔巴尔迪是一位优秀的抒情戏剧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嗓音圆润,醇厚而清晰,极具表现力,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将苔巴尔迪赞誉为“天使之声”。在她22岁的时候,扮演了女主人公拉·瓦利,与女主人公的故事背景完美结合在一起,都是花一般的年龄,似乎代表了她自己的声音。在歌剧中,苔巴尔迪运用了她的音乐天赋和敏锐的音乐技巧,表达了女孩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她深情的表演和优美的嗓音把观众带入了歌剧的情境中,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和荣耀。在歌唱中苔巴尔迪补充了她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例如在歌词“e for sea te,e for sea te”中,加上一个独特的下行滑音,故事情节中的满腔情感通过她歌唱时声音的起伏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包括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对命运的无奈。苔巴尔迪不仅在滑音部分深受赞誉,而且在中音部分的完美技术上也深受赞扬,令人难忘。她用娴熟的歌唱技术完美地诠释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咏叹调。强弱的对比与转换的高低音,展现了她的歌唱魅力。

(二)安吉拉·乔治乌

安吉拉·乔治乌是当今歌剧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以完美的嗓音和动人的外表,成为世界顶级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她表演了许多歌剧,如《蝴蝶夫人》《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托斯卡》,皆是家喻户晓的歌剧作品,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歌剧女主人公的完美形象。在巧妙运用演唱技巧的同时,歌剧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难以忘怀。她是当今歌剧艺术的领导者,也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歌剧皇后。乔治乌的演唱与苔巴尔迪的处理不同。在与乐队的合作下,乔治乌将她美丽的嗓音与乐队结合在一起,伴随着呼吸的有力支撑和娴熟的歌唱技法,乔治乌将歌曲的开头与高潮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在演唱“nepiu la ri-ve-dra-il”时,乔治乌故意延长了这句歌词的演唱时间,并采用了一个明显控制音量的表演方法,深有含义。在结尾部分,“E fra le nu-bi dor”同时也加强了语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歌词中,逐字逐句地深入人们的心中,延长了结尾词“dor”的音值,在一股强大的力量下,整首歌结束了,安吉拉·乔治乌对咏叹调情感的表达让我深深折服。

(三)浅议两位歌唱家演唱的异同

结合前面的分析,在听完两位女高音演唱的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之后,我对这首咏叹调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看到她们对表演处理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首先,两位女高音都充分注意了力度标记,并清晰地解释了重音的强度,特别是在每个句子的加强处,以及强度f的结束,她们在处理上都非常严谨。其次,在歌曲转换的第二部分,两位大师也适当地改变了演唱的情感风格,从E大调的悲伤情绪转变为C大调的清晰和开放,从而使观众如同置身于歌剧内容中去感受女主人公拉·瓦利的情感态度。最后,两位歌手都非常注重意大利语的咬字和发音,通过歌词表达歌曲的情感。当然,两位歌唱家对同一句歌词,也会有不同的处理。例如,从41小节开始的一句歌词:“non fa-ra mai piu ri-tornor,ne piu la ri-ve-dra-il!”苔巴尔迪在原有的速度下,做了饱满的逐渐弱化的处理。而乔治乌则在那首歌的前半部分停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唱了一句“ne piu la”。两人都根据自己的技术和演唱习惯处理歌曲,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苔巴尔迪的逐渐变弱处理是惊人的,以弱音结束这段词,并引导观众进入歌曲的情感,增加歌曲的感染力,而乔治乌的呼吸是情绪酝酿的起点,这使演唱后的歌词更加情绪化。

三、自己的演唱实践

经过近一年的练习和歌唱,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现在基本理解并掌握了歌曲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整首歌又慢又长,比通常的咏叹调速度要慢,它以缓慢的节奏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真实思想,让观众贴切地体会到她的情感。在第一段的歌词上,一开始以较轻的力度演唱歌词、叙说故事,气息和歌唱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动,通过弱音的处理、饱满气息的运用来诠释歌词表达的含义。

当演唱到第19小节末的时候,力度增强到f,“lad do-ve la spe-ran-za,la spe-ran-za”意思是“他们会带来希望,带来希望”,确定的语气加上重复的话语,完美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强烈地表达了她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时需要给予歌词情感的推动。第二段转到C大调,风格变得更清晰了,歌词一开始是抒情的,用“pp”的力量对家乡的亲情进行描写。然后,是对母亲、对童年故乡的感情宣泄。直到第二段结尾,“mai piu,mai piu”它是两种句型的重复,再加上“p”的歌唱强度,再一次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由无奈、纠结,最后决绝地放弃亲情的情感。

在最后一句中,拉快了歌唱的节奏,希望通过增加声音的时值来反映情感的强烈与真实。最后一段转回到E大调,也是再现了第一段并且准备结束了整首歌,在同样缓慢地告别家乡的同时,力量也逐渐增强,直到结尾的高音最强,使整首歌达到了一个高潮,情感强烈迸发。

“n' an-dro-n' an-dro! so-laelon-ta-na!”意为“再见,我的故乡,我将去远方”,语气越来越强,直到最后一句道出自己最后的期盼,女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渴望,对自由爱情的无限向往是肯定的。表情符号使第三段的情绪变得复杂而浓烈。

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是一首很好地展现歌唱技巧功底的曲目。我们都知道,一般咏叹调都会有高潮部分,有些曲目中高潮部分虽然有很多高音,但是运用我们的歌唱技术,这些高音音符都不是很难达到。还有一些曲目中,虽然高音不多,但音域宽,从低音到高音的转换较多,稍难控制。而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则是一个集密高音、宽音域于一体的咏叹调曲目,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既要时刻保持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状态,又要处理好音乐语言歌唱技巧,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与完美的强弱比较来推动歌曲的情感表达。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意识到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基于声音,还有对歌曲的处理和作品背景的深刻分析,包括向优秀的大师学习演绎精髓,这些帮助使我更好地完成了这首作品。

四、结语

《再见,我将去远方》这首咏叹调将主人公拉·瓦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文章中有我对歌剧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咏叹调《再见,我将去远方》的详细研究。经过反复的练习、比较和分析,为自己的演唱实践夯实了基础,也为将来的歌唱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瓦利咏叹调歌剧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美欧关注纳瓦利内健康问题
俄对纳瓦利内发出“最后通牒”
拥抱鳄鱼解抑郁?谨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
达妮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