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沛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三馆免费开放,推动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进程中,艺术档案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软件”,其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档案种类很多,其中包括艺术生产档案,如剧目档案、曲目档案、节目档案、书画作品档案、工艺美术品档案等。而社区里的艺术档案,除了包括以上这些比较专业性的种类,还可以包括如业余文艺汇演、业余文艺作品展览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业余培训活动、业余艺术团队、个人艺术档案等。通过了解艺术档案的种类可以看出,如果在社区中建立较为完整的艺术档案,能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工作。
在2009 年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的《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一)》中就有“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意见”一文,其中提到:“发展文化艺术档案事业,有利于将文化艺术活动各领域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的文化艺术档案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由此可见艺术档案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做好社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为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现在,许多社区都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地域、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对社区文化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社区文化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建立起社区各类艺术人才的个人艺术档案并将他们有效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从而带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及有序发展。在专业团体中,个人艺术档案是对专业艺术人才素质及业务水平的详细记录和有效考评。笔者认为,随着社区中业余艺术团队日益发展壮大,这些业余团队中也将包含一些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为这些生活在社区中的专业人才建立属于社区的个人艺术档案,可以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及社区艺术团队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人才库”资源的支持,是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社区艺术团队已经成为繁荣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形式多样的社区艺术团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加强了社区间的交流。在天津市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成功举办了社区艺术团优秀节目选拔赛,共有来自全市18 个区县的90 多支社区艺术团队参加了此次比赛,由此可见社区艺术团的良好的发展趋势。那么,作为社区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些社区艺术团是社区的宝贵财富,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用档案的形式整理、保存下来,将对社区艺术团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虽然,这些团队属于非专业性的,但其性质却具备了艺术档案保管范围的特征,按照艺术档案的种类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归档,是完全符合条件的。所以,将社区中的这些优秀艺术团队的资料进行整理、保存下来,对于这些非专业的、民间的团队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成为文化发展中的新课题。作为一个优秀的社区,发展其社区文化,创立社区文化品牌成为所有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目标。在品牌的创立、发展过程中,艺术档案就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一个社区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可以用于归档的资料,都是见证其成长的重要资源。例如,2011 年天津市第二十届“文化杯”全国梁斌小说评奖活动,这个全国性的品牌活动不仅走过了23 年的历程,并成功举办了20 届,人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第二十届“文化杯”全国梁斌小说评奖活动中,出版了一本纪念“文化杯”成功举办20 届的纪念册,书中的文字、图片资料完整、详细,有许多都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在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时,因为这些完整而又详细的申报材料,也为成功入选项目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那么,社区文化工作者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活动时,也应该借鉴类似于“文化杯”这样全国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档案整理及管理的经验,将社区文化活动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社区文化品牌活动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资料的支持,有效利用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加快一个社区文化品牌成长的步伐,充分发挥出艺术档案的积极作用。
非遗保护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积极的寻找及保护。有许多老艺人就是在城市、乡村的某个社区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就为社区的“非遗”保护和珍贵艺术档案资料的挖掘、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社区的工作人员平常注意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信息,就能在第一时间,对于那些还来不及申报、批准的“非遗”项目或传承人的宝贵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为全国的“非遗”工作作出一份贡献,同时也能为社区自身留下永久的历史资料和记录,提高老百姓对“非遗”工作的认识及重视。
艺术档案作为档案管理的其中一项分支,因其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和特殊性,在社区这样一个基层环境中不受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社区文化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社区建设的全面性,是需要时间的。作为社区的领导,将其主要力量投入到对整个社区居民更有利的方面,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将社区文化发展与时俱进,也是对当今的社区领导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对于一个普通的社区居民来说,可能更关注社区内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公共设施的应用、培训活动的开展等与个人切身利益有关的方面。在社区中,工作人员人数精练,日常事务非常琐碎繁忙,只能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主要方面。因此,如艺术档案管理、非遗资料的收集、社区理论研究等就只能是可以不弄就不弄,只要没有硬性规定或是上级检查,就干脆放弃。
在某些比较大的社区中,即使有设立艺术档案,其收集、整理、保存等方面也都是不规范的。究其原因,应该是缺乏专业人才或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社区中人员编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设定一个专职的艺术档案管理人员,是非常困难的。而另一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档案人员,又不愿到最基层的社区中工作,觉得没有前途和发展,也造成社区中艺术档案管理力度不够。
艺术档案的保管与整理,是一项具备高标准严要求的专业领域。因为涉及到音像资料、图像资料等方面,所以需要足够的场地和专业的保存设备。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艺术团体、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都达不到艺术档案管理的所有要求,更别说在社区中对艺术档案的管理投人更多的人力、物力。
基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领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艺术档案”这样一个连专业艺术团体和单位都很难保证的“软件”,如果得不到社区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很难得到建立和发展的。笔者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将会对一个社区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社区文化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社区中的工作是很繁琐、忙碌的,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有局限性,也有特殊性,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艺术知识。那么,社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有关艺术档案管理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专业能力。在日常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有主动性,了解和掌握社区工作计划及动态,及时与社区艺术团或社区中的艺术人才进行沟通、学习,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尽量保证社区艺术档案收集、整理、保存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工作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将归档的各项艺术档案资料,提供给社区工作部门,为社区工作服务,从而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繁荣。
2009 年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一)》中提到:“加快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电子载体文化艺术档案的保存、保真、保密以及利用方法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载体文化艺术档案的统一接收、集中整档、及时备份、脱机保存,有效保证电子载体文化艺术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建立文化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因此,社区中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网络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使用率和工作效率。现在很多社区都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将艺术档案管理运用到其中,可以做到社区之间某些资源的共享,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社区艺术档案建设,首先要保障专项经费,购置必需的设备,如档案柜、消磁柜、计算机等。社区艺术档案最好能够具备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职或专业人员进行日常档案管理,并设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相对完整完善的管理设备。社区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很难做到像专业档案馆或其他单位那样,对艺术档案进行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变通。管理人员可从社区工作人员中挑选,只要认真、负责、细心,就可担负这项工作。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从社区中挑选那些热爱公益事业的、愿意义务服务大众的人员,并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储备。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艺术档案建立起来,只要有领导的支持及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相信逐步建立、健全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是指日可待的。
笔者想到有一次下基层社区文化站进行调研,工作人员拿出几本卷宗,向大家介绍文化站的基本情况。那几本卷宗就是对文化站的一些大型活动进行了分类整理,其实这就是社区艺术档案的日常工作。从最基层的社区中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一定能够有效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推动社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会为档案文化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