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庆亮
民生节目来源于公众生活,是民众与政府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应该明确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渠道不断扩展,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内部的管理机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短视频平台进行报道,扩展节目的流通渠道,确保电视民生节目的时效性、真实性,促进民生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媒体行业不断发展,提高了整体的社会质量,融媒体时代下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依然存在,同时手机、电脑等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移动终端也在不断发展,群众获取新闻的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因此,民生节目要明确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群众沟通,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确保整体节目的灵活性,时效性,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融媒体时代给传统的电视节目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电视民生节目需要不断转换自身定位,主动迎合市场变化,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积极引入新媒体,突出就业创业、家庭生活、医疗健康等专题性内容,提高节目质量,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作人员要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打造双向的交流平台,解决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播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观众获得信息的渠道逐渐丰富而多样化,融媒体时代下的民生节目与传统的民生节目相比,趋于精准化、多样化、便捷化。将民生信息细化为医疗、教育、科技、金融、就业等不同板块,从而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使整体的民生节目呈多样化发展,从而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电视民生新闻与传统的民生节目一样,时效性是确保新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大多以录播的形式,相对而言时效性较差,制作过程长、新闻的价值性较低。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台可以借助自媒体或者是网络平台进行现场直播,通过后续的跟踪和报道,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层次性。
互动性
民生新闻节目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民生节目观众都可以通过直播连线或者反馈留言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在融媒体时代下,人民群众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身对事件的态度、意见,可以与主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整体节目的互动性,从而扩大整体节目的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大部分是由本地电视台直接报道的,相对而言内容较为局限,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获得本地区受众的青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信息选择面较窄,局限于本区域内琐碎的新闻信息,信息较为闭塞,不利于打造节目品牌。此外,当下信息流动渠道增多,民生节目的排版形式以及选题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立足于本地进行深入探究,没有体现出地方的特色性。
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手机、电脑、平板为主的媒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但部分节目缺乏风险意识和拓展渠道能力,在题目选材和制作形式中仍按照传统的形式,在对新媒体进行运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整体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不善于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目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更希望能够看到医疗、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新闻,政治类新闻也应该立足于本地生活,呈现出本地居民的价值取向与生活需求。如何在现有节目基础上,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关注成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关键。
创新是民生节目发展的基础,因此,节目制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个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挖掘当地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热点事,改变传统的制作理念,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实现从小民生到大社会的转变。下面主要介绍如何实现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全面创新。
良好的制作观念是节目成功的基础保证。因此作为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定位节目类型,综合考量自身平台的优点,在处理新闻过程中应该确保电视媒体自身的操守,严格遵守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整合多种节目形式进行创新,大胆改革,及时发展,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切入点。
内容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基础骨架,制作人员在选择内容时,应该着眼于整个周边地区或者是热门地区的新闻信息,放大自身格局,以点对面对报道内容进行划分,及时调整内容结构。在内容设置时应该综合考虑节目的针对性,快速定位目标人群,确保信息的精准推送,分时段播出关于医疗、教育、金融等不同板块的民生新闻,对后续发展情况进行更新,形成有层次化的电视节目。同时,要坚持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跟踪报道,借助多个平台,提高自身电视品牌的影响力,为后续节目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因此,作为媒体人员应该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握好舆论阵地。新闻从业者要从大局出发,兼顾百姓的日常生活,将日常中的小事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在处理民生新闻时要避免过度娱乐,确保自身作为主流媒体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例如,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精准扶贫和建设新农村的新闻时,应该整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查看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新农村建造等具体层面,借助真实的一线报道,使当地人民明确自身生活的变化,使民生新闻真正生活化、客观化,实现从小民生到大社会的转变,不断提高观众的认同感。
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媒体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媒体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台词功底,审美能力,拍摄技巧,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图片编辑,视频剪音能力。民生节目聚焦于一线群众的真实生活。因此,作为媒体人要明确自身作为社会监督者的角色与地位,达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向上传达百姓的真实生活诉求,及时向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平衡双方关系。
例如,新闻媒体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整体节目制作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完整性、真实性的原则,深入报道新闻事件,避免带入自身的主观情绪。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保证整体形式的轻松易接受,避免报道过于沉重,尽量采取简单的易于接受的方式解读热点问题,避免大规模的陈词滥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电视民生新闻以人民生活为核心,制作人要明确市场走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融入一些网络热点词汇,以降低节目的严肃感,增加节目的生活化色彩。同时,电视民生新闻目可以邀请人民群众到节目中做客,表现出自己对不同事件的意见,增强整个节目的亲和力。
例如,电视民生新闻要积极与各类行政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专业的一手资讯,面向特定的人群进行转播,吸引不同需求的群众收听自己的节目,增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将单一类似的节目形式转向为就业、创业、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等专题性内容,实现精准帮助、精准服务。同时,制作人要明确受众自身在生活中的各种诉求,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走入群众,明确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实现民生事件与国家信息的融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电视民生节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抓住机遇,明确市场的要求,合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公众号平台,提高自身节目的影响力度,明确人民的真实诉求,树立民生品牌意识,不断提高整体节目的制作质量,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