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学习钢琴,琴童队伍不断壮大,琴童不断幼龄化,这一方面说明钢琴教育已在我国广泛普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益庞大的学生队伍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教师队伍,还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目前,幼儿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形式主要为一对一教学,而新兴的集体课教学形式正在被广大教师、家长所认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这两种重要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及其相互融合的途径,并对影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教学效果的其他课程及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是一位教师教授一名学生,这种授课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钢琴工作者的认可。首先,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理解力、协调力、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钢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手型、触键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做到及时调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是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尤为基础、重要的教学方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与琴童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疑虑。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存在以下问题:1.钢琴启蒙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家长会感到课堂效率低。2.一对一教学的课堂上只有教师与学生,因此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情况家长需要认真考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会发现这些问题:1.只有一名学生的课堂容易使孩子降低学习积极性,出现惰性情绪。2.一个人的课堂容易给学生带来单调孤僻之感,降低学习兴趣。
在肯定一对一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面对这些不足,钢琴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为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有益补充,更好地保障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不足,钢琴集体课应运而生。目前的钢琴集体课大都采取小班制,课堂容量一般为4-8名学生,使用数码钢琴进行教学。这样的授课模式节约了教师资源,节约了家长的教育成本,对于琴童而言,几位小朋友一起学习,可以放松心情,提升学习乐趣,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一起上课的几个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做到寓教于乐,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建立学习竞争机制,加快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这些都是传统一对一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钢琴学科是一门有着自身特点的学科,需要学生同时准确地掌握书上的知识,即乐理相关知识;琴的知识,即熟练准确地掌握键盘位置;以及触键的知识,即手型、弹奏方法等。书上的知识、琴的知识是集体课和传统课都可以进行教授的,且教学效果差别不大,而触键的知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产生重要分歧的关键所在。在幼儿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中,摆放手型、学习触键是教学难点,这项内容是最为枯燥的,需要孩子们克服各种小动作,用规范的手型来弹奏钢琴,而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可以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弹奏问题,为幼儿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弹奏基础。然而,集体课教学至少会有3 名学生,课时最多不超过1.5小时。1.5 小时内,教师既要讲解乐理、识谱等知识,又要逐一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暂且按一节课有3名学生来计算)每个孩子最多只有20 分钟与教师共同练习,这对于学习触键方法是不够的,如果课堂上有特别顽皮或反应较慢的孩子,那么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变得更短,因此在学习弹奏方法这项内容时,集体课教学是存在着不足的。
怎样才能扬长避短,最大化发挥一对一教学模式与集体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其成为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必要形式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办法。
(一)严格控制集体课人数,并根据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模式。幼儿启蒙教学阶段的钢琴集体课,准确说应当是小班课,人数一定不能多,否则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3-5 人最为合适,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共有4-6 人,正好是偶数,便于师生间合作完成各种教学游戏和活动。小班授课,既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集体课的趣味性,也更容易让教师驾驭课堂,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规模的集体课的教学对象一般为零起点且年龄相近的学生,教学内容以识谱知识、认识钢琴为主,中间穿插基本的坐姿、手型。整体来讲,教学内容要浅显易懂。这种教学内容、教学规模的钢琴集体课,在幼儿启蒙学习阶段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模式。比如,小班集体课调整为二人课,在进行二人课教学时,需考虑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要尽量相近,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证两位学员的教学进度相似;而教学内容应调整为注重弹奏知识,严格规范学生的弹奏方法。二人课教学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为接下来的一对一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注意把控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模式,逐步完成集体课到一对一课堂的过渡。学习钢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手、眼、脑、耳多部位协同合作,这样才能完成每一首作品。每一位琴童在接触钢琴之初都会有千差万别的表现,有的学生可能是识谱知识掌握得很优秀,有的学生则可能是手型摆放、弹奏很准确,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保证其在集体课教学形式中掌握乐理知识、弹奏知识。切忌“一刀切模式”,即无论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单纯地以时间为标准,调整学生的学习模式。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是钢琴教学过程中亘古不变的原则。
(一)音乐素养课的必要性
音乐素养课是专门教授学生视唱练耳与音乐常识的课程,是对琴童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有益补充。首先,这门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音高概念,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使学生从小就明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次,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这对学生学习弹奏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大声唱谱,可以强化学生对五线谱的把握。另外,在音乐素养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各类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其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进而更好地学习钢琴。由此可见,音乐素养课是钢琴课的必要补充。
(二)积极发挥音乐会、比赛的作用
钢琴是一门实践类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练习,还应该尝试从台下走到台上,具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能力与胆量。在参加音乐会或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观摩了其他同学的弹奏,既可以享受站在舞台上的成就感,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钢琴、练习钢琴的积极性。但需强调一点,在鼓励学生参加钢琴比赛时,应以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参赛曲目,切不可盲目拔高。
(三)开设家长课堂
刚接触钢琴的儿童一般在5 岁左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刚刚建立,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因而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也不断激化。但是家长忘了孩子的年龄,如果换位,家长重回5 岁时期来学习钢琴,是否可以做到自律、毫无困难呢?因此,家长们应当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来支持、守护孩子们的学习;教师应该与家长经常沟通,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并正确疏导家长的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利用寒暑期开展翻转课堂、“我来做一天家长”等活动,让孩子与家长角色互换,体会彼此的各种困难与不易。教师还可以为家长们讲解学习钢琴的一般规律和必经阶段,讲解各类钢琴教材中的学习重点,帮助家长们了解学习钢琴的苦与乐。
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可以维持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可以保证孩子们学习规范的弹奏方法,这些都是通向钢琴世界的钥匙。传统教学模式与集体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可以大大弥补各自的弊端,将教学优势最大化,值得广大教师采用;而音乐素养课也是促进钢琴教学发展的重要课程,应当被重视和广泛开展;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更是琴童学琴之路上的重要保障,是大家一路前行的定心丸。因此,幼儿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需要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们对钢琴的热爱之情,在习琴路上不忘初心,最终收获自己的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