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点阐析

2021-11-13 00:26甄小溪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牧羊女紫罗兰大调

甄小溪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012)

一、莫扎特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幼年时期的创作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在幼年时候就显示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 岁开始学习钢琴,5 岁开始作曲。1768 年,《欢乐颂》是他创作的第一首德语艺术歌曲。该作品的歌词选用的是乌兹的诗歌。18 世纪70 年代,他于萨尔茨堡创作了《致友谊》和《我多么不幸》两首艺术歌曲,此时的莫扎特也正忙于他的歌剧创作。1771 年,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该作品旋律优美,音乐线条流畅,表达人们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很多演唱者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这一时期,莫扎特还用法文创作了两首作品,即《小鸟,一别经年》《荒凉的树林里》,这两首作品的歌词均选自法文诗歌,与前期创作的艺术歌曲相比较,这两首作品的调性、和声、织体相对来说都变得更加复杂。

幼年时期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创作虽说形式较为简单,但其能够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题材进行创作,仍然能都显示出他超凡的创作天赋。

(二)青年时期的创作

莫扎特青年时期的创作也可以称为他的维也纳时期。由于早期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受到约束,他的音乐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1781 年,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移居维也纳,开始了他自由自在的创作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用德语演唱的艺术歌曲《心满意足》,该作品的词作者为米勒。之后,莫扎特根据赫尔墨斯的小说《索菲恩从美梅尔至撒恒旅行》中的第三部分,创作了三首艺术歌曲《致谦虚》《致孤独》和《希望之歌》。这三首艺术歌曲均为分节歌的形式,歌曲篇幅短小精悍,与声乐套曲的形式相类似。艺术歌曲《紫罗兰》是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艺术歌曲,该作品由德语演唱,词作者为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为通谱体歌曲,用三节诗词唱不同的曲调,描绘了牧羊女、紫罗兰以及旁观者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首次不用旋律写成,而是独立地进行,该作品在德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成熟时期的创作

经过幼年和维也纳时期的积淀和过渡,此时的莫扎特创作已经趋于成熟,在维也纳已经是一名十分出色的作曲家、演奏家。在同一时期,他的歌剧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有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后宫诱逃》。

1787 年,莫扎特共创作了9 首艺术歌曲,有《保守秘密》《不幸的爱情》《夜晚的感觉》《致克罗埃》《纺织姑娘》等。其中《夜晚的感觉》旋律低沉,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觉,莫扎特在不同的调上重复这种舒缓的旋律,能表达出其面对死亡时淡淡的忧伤和坦然。《渴望春天》《在初春》《儿童游戏》是莫扎特生命最后之际创作的充满童趣的艺术歌曲。无论莫扎特当时身处什么样的境遇,其作品仍然表达他对美好、对童真的向往和赞美。这三首作品均为分节歌,曲调欢快、生动活泼。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不断走向成熟,如《致克罗埃》《黄昏有感》等作品至今仍被演唱者作为学习的曲目保留。

二、莫扎特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十八世纪后半叶,歌剧和阉人歌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声音有了新的认识,即发音纯正、气息均匀、吐字清晰、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嗓音灵活、强弱自如等。因此,要想清楚地表现莫扎特的作品风格,必须要做到以上几点。且莫扎特本人也要求在演唱其作品时,除了要有技术的表达之外,还应该有情感表达作为支撑。

(一)风格的把握

虽然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仅有36 首,但其创作的风格多样,有意大利风格的,例如歌曲《亲切的平静》,是一首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艺术歌曲;有歌剧咏叹调风格的,例如歌曲《小鸟,一别经年》《在寂静的森林里》;有充满了诗意风格的,例如《紫罗兰》;带有风趣幽默风格的作品,例如《警告》《老妇人》《渴望春天》《初春》《儿童游戏》等,后三首作品均用法语写成,具有浓郁的民谣特征和儿童风格;还有一类作品是具有宗教性质的作品,如《欢乐颂》。

(二)语言的掌握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包括法、意、德三种语言,意大利作品《亲切的平静》,法语作品《在寂静的树林里》《小鸟,一别经年》,其他的33 首作品均为德语作品。语言发音的不同,直接决定着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的不同。所以在演唱其不同语言的艺术歌曲时,演唱的方法和风格诠释是不同的,而莫扎特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艺术歌曲,也是由于他对不同语言的精准掌握和理解。

(三)音色的处理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以典雅与优美为主。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十分注重装饰音的运用。通过装饰音保持音乐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再加上当时宗教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使得莫扎特的艺术创作风格更具有倾向性。他更倾向于追求柔美和谐和心灵纯净的声音。在艺术歌曲的音色处理中,莫扎特更倾向于将明朗欢快的音色转为略显柔和的音色。

在演唱其作品时,不必追求较强的戏剧性声音,不要过于暗淡或者明亮,应当保持饱满圆润,高低声区音色统一,要同样的抒情柔和。因此,具备了声调的巧妙变化、纯净的音色以及适当的音量控制等技术加之情感表达,才有可能将莫扎特的艺术歌曲诠释完整。

(四)清晰的吐字

在演唱莫扎特声乐作品时,必须要做到吐字清晰准确。起音时不能有大力度的硬起音,应该要保持弹性适中的起音。作品中无论音高多高,演唱时都不能表现得过于强烈。同时,清晰的吐字必须要求歌唱者熟悉德、法、意三种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语言特点,掌握其中的韵味,这对歌者把握作品风格有很大的帮助。

(五)气息的运用

演唱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在演唱其艺术歌曲时,要唱得平稳,且有节制,要合理运用气息,学会保留和释放,这对声乐演唱者气息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作品中出现比较密集和快速的音程级进的时候,要积极控制气息的力度分配,在积极的状态下,让气息在流动的情况下发声。同时也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要追求平稳的、统一的过渡。

(六)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钢琴伴奏有机结合,且钢琴伴奏在其中有着烘托氛围的作用。莫扎特艺术歌曲也不例外,他的很多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旋律感极强,完全可以单独作为一首钢琴曲来演奏,所以钢琴伴奏和歌者的良好配合才能塑造出生动、鲜活的音乐形象。这就需要歌者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和稳定歌唱技巧,在此基础上,完美呈现作曲家的作品。

三、莫扎特艺术歌曲《紫罗兰》分析

《紫罗兰》是莫扎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伟大的作品。该作品是莫扎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唯一一次合作。该作品原诗是选自歌德的第一部歌唱剧《埃尔文与艾尔米雷》。诗中描写的是一位青年爱上了一名轻薄的女子,诗人借用诗歌来抒发自己对昔日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忠贞和追求爱情的勇敢和坚韧。

歌曲《紫罗兰》中分别出现了诗人、紫罗兰、牧羊女三个角色。按照顺序,由诗人展开叙述,刻画出紫罗兰和牧羊女两个角色。诗中的紫罗兰是“草原上一朵紫罗兰,低头开放,无人知晓,这是一朵可爱的紫罗兰”,从侧面刻画出了渴望爱情的青年形象。“远方来了个牧羊女,步伐轻盈,心情愉快来到草地上,轻声歌唱”,同样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牧羊女的形象。

《紫罗兰》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艺术作品,它是一首贯穿式歌曲,诗词分为三段,因此上乐曲也被作曲家写成了A、B、C 三个乐段。在歌曲短短的65 个小节中,莫扎特分别用G 大调—D 大调—g 小调—♭B 大调—g 小调—♭E 大调—c 小调—G 大调的发展变化来强调和表达故事发展的戏剧性,使得人物角色能够通过旋律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

音乐进入时营造的是一种安静而又祥和的气氛,第一乐段的前奏、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音乐逐级上升,描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牧羊女的形象。旋律进入第二乐段时,共分为了四个乐句。g 小调的旋律给整个乐句蒙上了一层郁郁的色彩,表现出紫罗兰的自卑;第二乐句中出现的音程跳进以及B 大调的转换,能够表达出紫罗兰虔诚的期望与恳切;第三乐句中的分解和弦和回音式的处理很好地展示出牧羊女活泼开朗的形象;紧接着第四乐句回到g小调仿佛是又回到了紫罗兰对爱情的悲观,也是对接下来悲剧的预示。第三乐段开始做了弱处理,之后的渐强表达仿佛使得整个音乐情绪变得紧张起来,紧接着下行小二度的模进和休止的表达就像是紫罗兰临死前的叹息以及无奈。之后音乐回归到主调G 大调上,速度也变得紧凑起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材料,与结尾遥相呼应,表现出紫罗兰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形象。

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纯净、优美、细致的特征。《紫罗兰》作为其代表性艺术歌曲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他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清晰的,对于人物心理的描述更是细腻的。他的音乐作品往往流露出的情感都是很细腻且真挚的,因此,他的作品创作是十分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

四、结语

相比莫扎特歌剧及其他音乐体裁而言,虽然莫扎特留给我们的艺术歌曲不多,但首首经典,都值得我们每一位声乐学习者去认真学习和练习,想要唱好莫扎特的作品除了上述文章提到的几点,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提高鉴赏能力,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演唱其作品,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莫扎特带给我们的宁静和欢快。

猜你喜欢
牧羊女紫罗兰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G大调随想曲
秋天的梦
What is love
探究紫罗兰科协成立的背后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
土耳其牧羊女
砸金蛋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