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权小花戏风格特点及保护现状

2021-11-13 00:26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左权社火小花

任 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随着左权小花戏的不断进步,其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小花戏最初出现在当地的祭祀和社火表演中,刚开始是人们用来自娱自乐的舞蹈,抒发内心情感,而历经时代变迁,以及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转变,小花戏逐渐成为富有当地人文特色的舞蹈。同时,这种转变也体现了传承人迎合社会大众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以此为动力不断地吸收其他戏曲、舞蹈种类的精华,从而使得小花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以富含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逐渐被外界所接受。

一、左权小花戏的历史源流

(一)原始时代的小花戏

无论是传记的描述还是史实的记载,与祝融火神相关的记录都非常详细。现如今,左权县那座祝融祠仍然完好无损,因为信仰,在祝融火神生辰当天,来还愿、请愿的人数不胜数,还为其生辰举行庆祝仪式、表演。由此可知,人民群众对火持有无限尊崇与敬仰。祝融火神在当地就是民众追崇的信仰,是一种图腾文化。但是,图腾文化包含内容广泛,既有宗教信仰、神话风俗,又有自然家庭等客观现象。无论如何,对祝融火神的祭祀也体现了原始舞蹈的演变历程。最开始,氏族在火旁一起跳舞,一同歌唱,这也正是歌舞文化的起源。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花戏

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时,一切为了革命胜利,政府借机依靠小花戏的角色表演向人民呼吁:将敌人赶出我们的地盘,使得小花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正在此时,小花戏进行了一系列转变。无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在舞蹈动作上,都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资源。在太行山地区,小花戏普及快,很快引领了文艺发展的潮流。由于左权将军战死辽县,人民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所以以他的名字取代辽县原名,称为左权县。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戏种越来越成熟。

(三)新时代的小花戏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花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开始的祭祀表演到今天深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从最开始简单的乡村歌舞、田间地头的表演到登上国家舞台,逐渐发展壮大,打破原有的封闭性,不断创新,贴近生活,富含生活气息,直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获得不计其数的奖项。是一代代相关从业者的努力,是热心民众的支持,才使得小花戏有了今天的成绩。

二、左权小花戏的风格特点

(一)左权小花戏的舞蹈特点

1.起源特征

左权小花戏最初流行于辽县,是一种历史悠久、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小花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大众化,不断创新,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作为一种歌舞戏受到社火文明的影响,强调“戏”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民间歌舞戏的典型代表。在元宵佳节,红灯笼和旺火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唱歌跳舞,成就了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表演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元宵节这天,各种节目演出层出不穷,群众的热情高涨,百姓踊跃参加,“闹红火”因此得名。古往今来,当地群众对“火”有极高的信仰。面对气候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时,百姓就会通过唱歌跳舞享受怡然自得的快感,也借机释放自己的愤懑之情。同时也会祈佑粮食丰收。当地社火别具特色。文社火在扮相、舞姿、词曲上皆清新雅致,没有武社火的豪迈;丑社火的演员以浓妆出场,演绎各种反派角色,其夸张的动作给群众带来极大的喜悦。词曲随意,唱词诙谐有趣。

2.表演形式

左权小花戏同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点在于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与核心价值,其融合了一般舞蹈和民族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而左权小花戏的主要风格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即为“一小二花三有戏”。

小花戏的“小”首先表现在演员的年纪都特别小,大概在七岁到十五岁;其次是小花戏演出的地方小,哪里有观众,哪里就是舞台;最后是小花戏的表演时间相对比较短。

小花戏的“花”主要表现在扇花。左权小花戏中扇子是最基本的道具,扇花是较为特别的,其特色是“蝴蝶扇”。蝴蝶扇要求演员双手持扇,手腕发力,左右上下快速翻转,翻扇时速度快中有慢,粗犷中有细腻,像舞动着的蝴蝶翅膀一样活泼轻盈,使得形成的扇花特别漂亮。

单手舞扇:指右手持扇表演的各种形式。经常见到的单手舞扇有蝴蝶扇、开扇、合扇等各种形式近三十种。

双手舞扇:指双手均持有扇子表演的形式。经常见到的双手舞扇有挽扇、撒扇等,双扇的表演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小花戏的“戏”主要表现在小花戏的舞姿糅合了步伐和舞扇,对演员的身、眼、手、步等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是其基础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着相应的舞蹈含义,诠释着角色的性格和形象。所以在左权小花戏表演中,对表演者的舞蹈动作有着严格的要求,男表演者要干练大方、简洁舒展,女表演者则要柔美多姿、细腻多情。这也使得小花戏的每个剧目都有简练、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3.基本动律

小花戏中步伐的种类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步伐就是“三颠步”,顾名思义,即一步三颠,就是演员在一个节拍中要完成三个连续的动作,而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颤、颠、跳、蹬”。在上身扭、摆、甩的肢体语言的配合下,产生独特的韵味,使得小花戏别有一番风味。

颤:膝盖放松颤动,随着音乐节奏屈伸且节奏要均衡。

颠:身体随着膝盖的颤,依次往脚跟、前脚掌、脚尖弹压,通过膝盖的颤和脚尖的颠,使舞蹈步伐富有弹性。

跳:在跳一起一伏的“一步三颠”时,上身所摆出的动作与整个舞蹈动作形成跳的趋势,使之更加明显。

蹬:两脚交替向前迈步时,前脚掌勾,脚跟蹬。

扭:随着步伐的转换,左右轻微或者大幅度地变换,颠颤交换,使步伐更加优美。

摆:在舞蹈过程中,大胳膊带动小胳膊,有规律地摆动。

甩:手在向上摆动时,自然撩起,通过甩和摆,使颠颤的步伐更加活泼。

其中颠颤是关键,要做到颤中有扭、颠中有跳,再和多种扇花配合舞动,配上音乐的节奏,结合上身优美的动作,这便形成左权小花戏较为出色的动律。

(二)左权小花戏的音乐特点

1.曲调

左权地区早期盛行的曲调是“小调”“大腔”。小调的代表曲目有《摘花椒》《打秋千》《放风筝》等,大腔的代表曲目有《打樱桃》《落梅花》《二姑娘生病》等。

2.曲式特点

大部分曲目都是曲子连在一起的,也有一戏一曲的。如《放风筝》中的“小跳步”展现出了一群可爱的放风筝的姑娘,而《大小姐下绣楼》是有较强叙事性的。

3.演唱形式

小花戏的表演种类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个人演唱、双人演唱、多人合唱,同时非常注重舞蹈者的表演和舞台效果。

4.乐队编制

左权小花戏的乐队可大可小,这是因为其以前经常需要在街头表演,这种独特的表演场地条件决定了它的乐队组成。一般以传统乐器为主,有唢呐、二胡等,后又增加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鼓、锣等。最初的四块瓦等早已失传,难以考证。

三、左权小花戏的保护现状

(一)保护政策

1.培养和培训人才,掌握小花戏的历史及专业知识。

2.要重视老艺人的作用,抢救性发掘老艺人们为我们留下的传统艺术,要善于任用人才,培养新一代力量来继承和从事这一行业,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和从业积极性,从根本上保住先辈们创造的艺术精华。

3.要积极聆听观众的声音,察纳雅言,推动小花戏不断完善。

(二)保护情况

1.当地文化部门发表了《左权民间歌曲选集》,共收集小花戏271 部。杨凤鸣撰写出版了《左权小花戏训练本》一书,书中描绘了小花戏的基本动作姿态,包括扇、步等在内,共计300 余种。在时代的推动下,科技促进了小花戏的传播,当地文化部门把小花戏刻录成光碟,这些光碟不仅收录了完整作品,还有舞步动作的详细分解和教学指导,以及建有完整的继承人信息库,这些都推动着小花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向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2.为了推动小花戏走得更远,当地文化部门同外地很多艺术单位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致力于左权小花戏的传承工作,这其中就包括省艺术研究院。这些艺术单位的专家利用自身的工作优势,为小花戏的长久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小花戏给予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指导意见,推动了小花戏全面长远发展。

3.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县文化艺术部门、教育部门于2008 年开展了小花戏进课堂的项目,自此,小花戏走上了校园教学的道路。

(三)现存问题

1.对左权小花戏的传承发展投入不够,人们对小花戏的认识停留于表面,教育培训机构不够。

2.对于该戏种的认识不全面,经费保障不健全,传承人越来越少等。

四、结语

左权小花戏由于受到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情感等的影响,具备了一定的独特性,从最早的祭祀、社火表演等活动发展到现在,已逐渐形成活泼动人、情节简洁、朴实明快的风格特征。现在,左权小花戏已进入各大高校的舞蹈课堂,也成为众多舞蹈研究院研究的对象,应该讲,左权小花戏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左权小花戏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猜你喜欢
左权社火小花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无名的小花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社火,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