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2021-11-13 00:11董素玉
中国记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接力赛新华新华社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站在建党百年和新华社建社90年的交汇点上,回望新华社从战火中走来的光辉岁月,凝望新华社在时代大潮中的铿锵步履,展望新华社迈向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壮阔未来,令人无比感慨。

20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金秋时节,我第一次走进新华社的大门。20年后,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奋战在报道一线的中年编辑。我时常思索,我,我们,作为新华社的中坚力量,能否跑好这一程历史的接力赛。

跑好历史的接力赛,我们需要传承新华人的情怀。新华社是我们党亲手创办和直接领导的新闻机构,“红色”血脉是新华社与生俱来的荣耀传承。90年来,新华人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家国情怀,不怕牺牲、不惧风险,不仅铸就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丰碑,更激励着一代代新华人砥砺前行。在90年的历程中,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气质始终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

记得2008年在参加汶川地震报道时,我还是一名年轻记者,第一次参加重大灾难性报道。我们接到的任务是驻守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第一站,周边的群众早已撤离,那里已经成为无人区。我和同事们开着玩笑:“泄洪成功,就地写稿;泄洪不成功,就地冲走。”一位年长的同事看出了我的紧张,走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轻说:“我们为什么坚守在这里,就是因为要对得起新华社记者这个金光闪闪的名字。”12年后,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我已经成长为可以为年轻记者鼓劲的人。一批批新华社记者逆风执炬,在生死考验中诠释了什么叫烈火真金,什么叫疾风劲草。我和同事们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4个多月,多篇关于疫情最新情况的参考报道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批示。我在采访笔记中写下:新华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她是在战斗最煎熬的时候你坚持什么,是在大我和小我发生矛盾时你选择什么,是在严峻考验面前你愿付出什 么。

跑好历史的接力赛,我们需要坚守新华人的本色。百年新闻史,大部在新华。作为集喉舌、耳目、智库职能于一体的新闻机构,90年来,新华社几乎完整地参与并见证了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全过程,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新华社工作,新华社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新华社调研,专门视察了参编部,作为现场向总书记汇报的基层代表,总书记的话至今言犹在耳:“从党中央的决策来讲,很重视内参的反映。所以你们对自己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体会,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来做好内参工作。关键是要客观真实,这个一定要把握住。”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参考报道作出长篇批示。1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迅速传达学习并切实抓好落实,掀起了新一轮纠正“四风”的高潮。一篇新闻报道被作为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在新华社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作为这篇报道的参与者,我深知这篇报道的背后是整个团队敢讲真话说实情的担当,是长达三个月足迹遍布10余个省份的奔波,是约300位干部群众一对一的访谈,是近百万字的采访素材和10余次的反复修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诚记录历史,永远是新华人不变的本色。

跑好历史的接力赛,我们需要接续新华人的闯劲。新华风雨九十载,跨过雄关漫道,但前方并非一马平川。媒体变革一日千里、形势逼人,如何加快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这是我们必须闯过的新的历史的三峡。我曾经先后5次参加全面深化改革调研,一位改革先行者的话令人深思:“不要只记得当年改革闯过的关口,而忘了闯过关口时的勇气。”面对新征程上的机遇和挑战,新华人同样不能忘记流淌在血脉中的勇气。我们不仅是中国改革进程的见证者,我们本身也是勇立潮头的改革者。

今年年初,我们接到一项挑战性很大的任务——用智库报告的形式,向全世界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要有理论创新,要被海外所接受。智库外宣,对于新华社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写作智库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面向新的百年征程,整个外部世界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高,部分海外政客、媒体和智库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污名化”有增无减。西方读不懂中国政治制度,尤其读不懂中国共产党,是当前很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逻辑框架下的社会科学偏见。中国智库应该“勇敢起来”“自信起来”,打破西方的逻辑怪圈,通过创造性研究,提出能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观点和理论,并在世界舞台上立得住、讲得清、传得开。

但要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在推动中国理论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善于讲故事的媒体,可能不善于讲理论;善于讲理论的学术机构,可能不善于做外宣;善于权威发布的政府部门,可能不善于讲故事。怎么做到学理构建、外宣思维和新闻表达的有机统一,这正是新华社智库需要破解的难题。

在这次智库报告写作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的重要论述,以党和人民关系为主线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成功密码。报告提出了“人民标尺”这一能为全球普遍接受的政党判断标准,构建了政党认同的学理框架,阐释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推出了“航灯效应”“鞋子理论”“鱼水法则”“熵减机制”等多个新概念,阐释党如何代表人民,提炼了世界视角下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实践密码“ABCDE”。最终实现了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再从学术话语到外宣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月28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报告《人民标尺——从百年奋斗看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面向全球发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热烈反响,引发海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报告及相关产品对内及海外全媒体全渠道浏览量突破3亿,海外话题讨论量超过22万次。7月初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人民标尺》成为会场展出中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作为唯一的媒体型国家高端智库,我们不仅要讲清楚“中国故事”,更要从深层讲清楚“中国学说”“中国道理”,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赢得全世界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在这方面,新华社应有所为、大有可为。九十年后再出发,我们需要进一步思索如何走出具有新华社特色的国际化智库之路?如何创新机制实现耳目和智库职能的相得益彰?如何率先实现决策参考服务的全媒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些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寻找答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记得我刚刚入社时,一位前辈指着新华社新闻大厦对我说:“知道寓意是什么吗?书写蓝天。”此后我每一次仰望这座大厦,都想起这四个字。在新华社庆祝90华诞之际,拿什么献给我们挚爱的国社?我想最好的礼物就是,在历史的天空,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新华人的无悔印记。

猜你喜欢
接力赛新华新华社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赛
让我成长的一场接力赛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一串一串的小秘密
乱发脾气的小熊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难以忘怀的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