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逸文化的意义

2021-11-12 01:13白凤英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仕途隐士诗文

不可否认,隐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无论是哪一套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入了一些隐逸诗文。隐逸诗文就是隐逸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呈现方式。比如苏轼的《方山子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篇目。

中国的文化一直是以儒家入世思想为主,隐逸文化与此相比,是非主流的,甚至会显得有点消极避世的味道。不过,从当前各套教材都选入了一些隐逸诗文来看,隐逸文化到今天一直被颂扬,自然有它独特的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隐逸文化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以高中教材中选入的几篇隐逸诗文为例,分析隐逸文化。

(一)《归园田居(其一)》:

隐士形象:陶渊明——厌倦官场,喜爱田园的自由。

隐居原因:爱自由的性情使然。开篇就点明“性本爱丘山”。这里的“丘山”,当然不只是指田园自然风光,更主要的是指自由随性的生活状态。

隐居的意义:于他自己而言,摆脱羁绊,回归自我,使生活惬意,还生命自由。于他人及后世而言,陶渊明的归隐成为了某种象征生命自由、和谐、坚守自我等思想内涵的文化符号。

(二)《赤壁赋》:

隐士形象:苏轼——畅游美景的游人、感悟生命的哲学家。

隐居原因:被贬谪,排遣苦闷。他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从人生的巅峰坠入低谷,甚至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被贬谪到了写这篇散文时的地方——黄州。

隐居的意义:发现自然的大美,参透人生得失,领悟生命的意义。

他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从多个角度——风、月、水——生动地描绘出赤壁下月夜的清幽与静谧,突出了江面的苍茫与辽阔。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思考生命意义上。他巧妙地利用“客”与“苏子”的对话,进行了一番深入地思考。其实,散文中的“客”也是苏轼自己,那么两人的对话就是苏轼两个自我的争论。出世与入世、功名与自由、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等这样的两难话题,都被抛到了这个失意的文人面前。而苏轼也没有辜负那个夜晚大自然的馈赠,他从明月与江水中参透了人生得失,领悟了生命意义。

(三)《方山子传》:

隐士形象:方山子——看破世俗,回归简朴。

隐居原因:个人意志受阻。方山子始终未被重用。不过,他不被重用和一般人的仕途不顺略有不同。方山子对于仕途要求更高,不只是要有官可做,还要通过他自己认可的方式走上仕途。他文武兼备,心怀满腔热忱,立志为国分忧,宋统治者却不予理采,皆以“不遇”相待。他选择归隐,并非因为穷得无以为生或不得为官。恰恰相反,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走近山林,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

隐居意义:远离俗世纷扰,坚守自我。方山子隐居更令人敬佩。当很多人都看重仕途的结果时,唯独他在乎的是仕途的过程正义。而且这个“正义”还是他个人定义的,与他人和世俗无关。这需要何等的清醒与定力!

(四)《山园小梅·其一》:

隐士形象:林逋——幽独清高、自甘淡泊。

隐居原因:天性孤高、恬淡。林逋终生不仕不娶,人称“梅妻鹤子”。林逋生性孤高,喜欢恬淡,不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之间,后来隐居杭州西湖。

隐居意义:借梅花表达他高洁的品格,梅花成为他精神的寄托。此诗开篇就把梅花和“众芳”比较,高度肯定梅花具有独一无二的美,表达对其由衷地赞叹。接着用“疏影”和“横斜”两句具体写尽了梅花所特有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之美。第三联,诗人更是别出心裁,用“禽”与“蝶”对梅花的喜爱,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由此可见,他笔下的梅花已经化为他人格的写照,也是他幽居时的精神寄托。

二、隐逸文化的意义

从以上几篇隐逸诗文中的隐逸文化的分析,不难看出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首先从隐逸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来看:

(一)于那些选择隐居的人而言,隐逸文化是他们心灵的归宿。他们或者在这里可以疗伤,得以慰藉;或者坚守节操,保持自我。于他们而言,隐居是在困境中的一种优雅的转身,体面的退出。

(二)于当时的思想价值观念而言,它冲击了中国几千年正统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观,修正了直到今天还笼罩住每一個人心中只有读书做官才能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观念。

(四)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隐逸文化促使了人的觉醒,促进了独立特行、自我思考,不盲从的观念的盛行。

那么隐逸文化放到今天,他的意义有没有失效呢?当然不是。

(一)困境是人类的永恒的母题,今天的我们依然会面临种种困境。隐逸文化中的这种独处和平静的心绪依然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隐逸文化强调以和为贵、不争不抢、淡泊名利。在当今社会,对人、对事,都需要有这样的一颗平常心。面对工作,有了这样的平常心,我们就会临危不乱。

(二)当下生活方式的多元与物质的空前繁荣更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冷静平和的品质。这些品质也是隐逸文化的一大特点。隐逸文化倡导的物质的简约与精神的丰富,恰好可以治愈当下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之病。

(三)面对如今的全球化现状,隐逸文化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的塑造作用尤为重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究“以和为贵”,隐逸文化中的精神特质正好指向这一点。隐逸文化中“清谈”、“清辩”所传递的平等、自由交流的思想至今受用。

可见,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隐逸文化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也希望一线教师能重新认识隐逸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能调动教学智慧,优化隐逸文学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

【2】孙适民.中国隐逸文化【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5.

作者简介:白凤英(1980-),女,蒙古族, 辽宁人,文学学士,任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仕途隐士诗文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隐士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更正与致歉
千金碎琴
隐士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