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琴艺术演奏的跨界传播

2021-11-12 09:43曾凡忠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曾凡忠

摘要:岭南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必须走出自我小天地,融入社会与大众,通过与书画、太极、茶道、香道等联袂登台,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播与发扬。

关键词:岭南古琴 舞台演奏 跨界传播

古琴艺术自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促进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除了各大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古琴专业外,民间古琴协会也在各地不断拓展,社会上进行古琴专业培训的教育机构也不断增加。可见,古琴艺术正不断地大众化,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古琴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的人增加了,运用的范围扩大了,但是相比于其他乐器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距离。由于古琴属于小众化乐器,即使演奏登台也只是局限于琴友的雅集中,区区几十人,难以得到更大程度的传播。另一方面是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对古琴艺术的冲击,文化的日益开化使得西方的多种乐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人们去学习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而忽视了存在与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乐器,本来普及性就小的古琴艺术在这股文化交融的大流中更是很难占主流地位。

为此本文提出古琴与书画、太极、茶道、香道等相融合联袂登台的舞台演奏跨界传播,旨在倡导古琴走出书斋小天地,融入社会与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与认识古琴,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古琴,让古琴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播与传承。还有利于强化观众印象,给观众新鲜的体验和观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样化审美需求。

一、古琴与书画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对古人来说,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寄情之物。而时至今日,古琴反而排在最后,是那么落寞,知道的人并不多。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不分家。因此,在书画表演中,以古琴演奏相伴,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书画家在舞台上现场挥毫泼墨,写山绘水,观众难以看到,干坐着,难免枯燥,如果有了古琴的现场演奏,就会让观众感到新鲜,通过琴家的左弹右按,吟,按,揉,绰,注,观众听着美妙的琴声不知不觉进入境界,当一曲终了,书画家作品也得以完成,观众们由此充分领受到“琴韵书声”的广阔意境。

二、古琴与太极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人生之乐莫过于交友、习拳、抚琴;一招一式、一弦一音、一鸣一动、相得应鄣;静坐旁观或是台上演绎都是对自身的静修!

与君雅赏,顾盼舞台,只为那一份对太极之势和古琴之姿的致敬与向往!一招一式,一动一静,古琴与太极,低沉悠远的古琴与刚柔并济的太极“不谋而合”,琴音低沉缓慢之时,拳式柔韧蜿蜒相依,拳式刚劲有力之时,琴音苍劲涌流相济。琴师与拳师相互意会,琴音与拳法自然流露,浑然天成,让人赞叹不已,这不只是赞叹古琴与太极的融合,还有他们高超的技艺之间的融合。

通过古琴与太极的交流碰撞,一定会让观众对古琴和太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正所谓“有形有意,形为心之动,意为心之音,形断神还在,音断意还连……”。

三、古琴与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这与弹琴的要求不谋而合。两者相融合,自然会琴声清,茶意浓。

琴讲求“琴韵”,所謂的“音从意转,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讲的都是琴韵。心正才能意正,意正才能声正。茶也讲求“茶韵”,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称为“茶韵”,如品饮铁观音的“观音韵”、品饮武夷岩茶的“岩韵”等。韵,是琴和茶共同拥有的特征,可名之为“琴茶同韵”。在茶道表演中,通过古琴的现场弹奏,让观众在品茶与听琴声中感悟人生与自然,既可观赏,又可入心,入耳,在琴、茶相融中,人生的的境界自然得到了升华,幽幽茶香,曼妙琴声常驻心中,久久不散。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观琴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精神上的享受将更胜一筹。

四、古琴与香道

“盥手焚香弹夜月,桐香兰味两氤氲。风在林中雪在山,乘撬荡荡更闲闲。”对于焚香之趣,古书上多有论述。著名的有冒辟疆的《品香》和屠隆的《焚香之趣》。 古代的雅致文人乐于焚香读书,品茗操琴,以修养心性……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

弹琴的时候燃香,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

自古高士操缦之际,必然燃上沉香一炉。备香,搅灰,燃炭,切香,埋炭,理灰,放香,闻香。每点滴中静心涵养,随琴曲附和,伴茗茶润泽。

沉香对嗅觉、香事对触觉、茶道对视觉、琴曲对听觉、茗茶对味觉,以五根入真意。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从早期的简单用香,到后来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表明了人类安逸从容的生活态度。

在香道表演中,随着古琴声轻轻传来,那缓缓的走手声,和着琴声,在升腾的袅袅烟雾中,琴声拂过心头,世界在远去,只有耳边的琴声应和着同伴的呼吸声。因此,焚香听琴,无论是对于香道,还是古琴的艺术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精神需求也多样化。对古琴、太极、书画、茶道、香道等都有极为旺盛的市场需求,岭南古琴艺术唯有抓住机会,改变观念,通过与太极、书画、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的融合,跨界合作,产生共赢的局面,并能够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古琴应更好地融入大众,让听琴弹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唯如此,岭南古琴艺术才得以真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