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创作中,除体现当地本土风土民情以外,也有中国山水画意趣蕴藏其中。本文主要以葛饰北斋名作《富岳三十六景》(46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古典绘画思想。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探究,可以看到中国绘画技巧和理念被日本画家所吸收,以及中国绘画以浮世绘为桥梁进一步影响世界。
关键词:葛饰北斋 浮世绘 中国绘画
从“八景”到“三十六景”
在题材上,《富岳三十六景》所绘制46幅富士山景象要追溯到日本画家对“八景”画题热衷的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日本美术由于南宋、元、明文化的大量传入而开启了新的风尚。这些被日本画家公认为先进文化画作中,足可见到中国汉民族的功绩,“潇湘八景”画题便是其中之一。经研究,有学者认为,“八景”画题源于中国文学。其滥觞在中国南齐沈约的《八咏诗》,后人便将元畅楼改名“八咏楼”。而后,苏轼在《虔州八境图》中题诗:“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进而证明北宋郡守孔宗瀚筑八镜台后绘制的《虔州八境图》与“八咏楼”之说一脉同宗,至此,“八景”开始成为中国文人绘画中的母题。 而传入日本且备受推崇的《潇湘八景图》最早记载于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其中记载了北宋时期的宋迪是最早绘制《潇湘八景图》的画家。 由此,“八景”画题在传到日本后,被风俗画家喜爱并沿用,尽管室町时代末期至桃山时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已传入的中国文化在日本市民阶层已臻成熟,葛饰北斋基于“八景”演绎出的《富岳三十六景》便是与中国绘画的传入剥离不开的。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八景”画题在浮世绘上的尝试更为普遍。如鸟居清长和喜多川歌麿作品均有“八景”出现。这时,“八景”已成了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画家的惯用画题之一。《富岳》中“三十六景的”画题是大量“八景”绘画的变体和增补,是葛饰北斋在文政末年到天保初年间,花费将近五年从不同视角、时间描绘出的富士之景,是在大量“八景”浮世绘作品基础上做出的新尝试。《富岳三十六景》描绘日本特有自然景观富士山及周边的四时、气候、活动,46幅图虽景观各异,却又各有侧重,灵活、丰富的题材尝试,也让葛饰北斋带着这套作品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
山川“平远”透视的运用
中国北宋中期,对郭熙父子就对中国山水画透视有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曾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三远”透视法下了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此三远也。”
以《琉球八景》中的《长虹秋霁》为例,在画面“平远式”透视基础上,其构图占大部分面积的水面静若止水,琉球岛屿位于画面中上部,中间以拱桥划分,近处有两艘小舟和植物。有研究者推测,《长虹秋霁》中的小舟正是从汉画画帖临摹而成的,而葛饰北斋所善用的“平远式”透视也从《琉球八景》延续到《富岳三十六景》中。在《武州玉川》和《武阳佃岛》也有着自近处望远山的“平远”之妙。这两幅“平远”式透视绘画不但真传自“潇湘八景”中的典型透视法,在构图上又分别以远山、中水、近树和远山、中水、近船为主要构图方式,与中国元代文人山水集大成者倪瓒的“三段式”构图有共鸣之处。不过葛饰北斋在《富岳》时期的透视法已不再拘泥于“平远式”,相比《琉球八景》,《富岳》中多样、灵活的透视和构图更能体现北斋在浮世绘技法上的突破性。
“宋元遗意”与“应物象形”
在江户时代后期,虽然德川幕府对欧洲文化采取严厉的遏制态度,但对中国文化相对宽容,清初民间画师沈南蘋在雍正九年东渡,将赋色浓艳、钩斫工细的写实花鸟画传播到日本。 陈师曾曾说:“沈南蘋亦以此法,得宋元遗意”。 沈南蘋直接影响日本画家熊雯,随着熊雯作品的流传,在江户等地直接以沈南蘋命名的“南蘋”画派开始兴起,注重写实手法在楠本幸巴郎的努力下,对日本形式主义绘画造成巨大冲击。 沈南蘋的写实主义对日本绘画的影响并未只局限在花鸟鱼虫上,在木板绘本《宋紫石画谱》和《古今画丛后八种》中,也包含对山水景观的写实风采。
葛饰北斋将这种写实手法运用《富岳》中,他自由地变换地图面貌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实在景观、画中景观三者统一。《富岳三十六景》不但探索出富士山的千万形态,还表达出了不同的精神维度,观者可以在每幅不同的富士山中体会到瞬息万变的风云。正如罗杰·凯斯评价的《富岳》:“色彩每日回归世界的奇迹。”
结语
浮世绘是日本绘画的代表形式之一。葛饰北斋也是日本浮世绘画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富岳三十六景》运用了中国传统画题以及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加之相当一部分的西洋绘画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葛饰北斋艺术甚至日本浮世绘的独特性。浮世绘在吸收中国元素和欧洲画技之后再次传入西方,被西方后印象派大师借鉴,在这一吞一吐的过程中,中国绘画的精髓也悄然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高云龙:《日本葛饰北斋风景版画与中国潇湘"八景"画题》,《艺术百家》, 2009年,第2期,第85-92页。
[2]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北宋大画家、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传之。”
[3]郭熙. 鲁博林:《林泉高致》.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
[4]高云龙:《日本葛饰北斋风景版画与中国潇湘"八景"画题》,《艺术百家》, 2009年,第2期,第85-92页。
[5]戚印平:《沈南苹"写实主义"画风及其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新美术》,1998年,第2期,第33-45页。
[6]陈师曾:《中国绘画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169页。
[7]潘力:《浮世绘》.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
[8]小林忠等:《锦绘的诞生:江户庶民文化的开花》.东京: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1996。
[9]王柯文:《论中国古典元素在葛饰北斋作品中的体现》,云南大学。
作者简介:田政,男,漢族,天津人,天津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