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声音

2021-11-12 11:09吴菊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乐鼻涕大拇指

吴菊芳

“特殊儿童”一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儿童皆可称作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心理学家为特殊儿童做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借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

本案例中的特殊儿童小乐(化名)属于轻度脑瘫,其在动作、语言、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一颗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小乐,来自老师的爱更重要,这种爱,不需要声音,但需要化解成恰到好处地帮助与指导,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

一、背景简述

新学期第一天,插班生小乐由妈妈牵着手,蹒跚着脚步出现在我面前。妈妈提醒他跟我打招呼,他只是斜眼瞄了我一下。我心想:“这孩子真没礼貌,不打招呼还翻白眼。”但很快就发现原来孩子的眼睛本就斜视,两眼之间的间隔较大,眼神也茫然。经过观察,发现小乐始终微张着小嘴,身体微微前倾,走起路来有点摇摇摆摆,不太稳当,好像随時会摔跤的样子。总之,整个人的反应比较迟钝,行动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言不语,偶尔会发出一个“嗯”字。经过与家长的真诚沟通,得知原来小乐患有轻度脑瘫,经过康复训练现已略有好转。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儿童,我是又忧又怜,忧的是孩子会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哪些问题,我要如何应对;怜的是孩子在生理上患有诸多障碍,看着他活动时举止艰难的身影,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我会给他加倍的关爱与照顾。

二、观察记录

(一)晨练时间,孩子们一起排队下楼。小乐走到楼梯的第一级台阶前停住了脚步,先颤巍巍地向前探出小手,抓住栏杆,再伸出一只脚慢慢往下挪,踩实停顿片刻,另一只脚才跟下来。看他每走一步都很费力,于是我走上去牵起他的另一只小手。两边都有了依靠,小乐走楼梯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脚步也显得稳多了。之后,只要走楼梯,我都会牵起小乐的手。

(二)一天,我照例牵起小乐的手开始走楼梯。才走几步,感觉手部承受到的力量越来越重,原来小乐松开了扶手,将整个重心全部转移到了我手上,自己不再用力。我几次提醒他抓好扶手,但每次都是一会儿就松开了。

(三)午睡起床,看着小乐费力地穿裤子,我上前帮忙,期间小乐偶尔能和我说几句吐字不清的话,我很欣喜。于是乐此不疲,问题也随之出现,小乐不再主动穿衣,总是坐等帮忙。

三、发展情况分析

由于小乐在行动上、自理能力上都出现了困难,作为他的老师,我自然地屡屡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牵着他走、帮他穿衣服等。刚开始小乐还能够自己动动手,慢慢地依赖性越来越强,我惊醒,这样的帮助对小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让关爱真正成为小乐成长的助力剂而不是绊脚石。

四、教育管理策略

1.改“牵手”为“被牵手”

“牵”与“被牵”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的主角变了,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结果也就不同了。之前牵着小乐的手走楼梯的过程中,小乐逐渐产生了依赖,自己不再努力,完全依靠外在给予的力量来行走,这对锻炼他的腿部力量没有帮助。为改变这种状况,一开始我放弃了“牵”这一动作,让小乐自己走,但速度实在太慢,还摇摇晃晃不安全,只能再次牵起他的手。那怎样的牵手方式有利于他的发展呢?我开始尝试在走楼梯的时候,先向小乐伸出一根手指,让他牵着我的手指走,此时需要用力的主角变成了他,我的手指只不过是他保持身体平衡的支柱,有了这个支柱,他就可以比较大胆地走楼梯并提高速度,但他不可能再把身体的重心转移到我的手指上,只能依靠自己努力迈上(或下)楼梯。我发现,改成被牵手之后,不仅走楼梯的速度没变,还使小乐的腿部力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改“帮他做”为“教他做”

“帮他做”和“教他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包办代替,后者则是一种指导,有利于获得能力。在锻炼之初,考虑到小乐的状况,我帮他完成了一些事情,如穿衣、擦鼻涕等。这是最简单的爱,有意义、有价值的爱是要让孩子在你的关爱下有所成长,为此,我开始改“帮他做”为“教他做”。如擦鼻涕,小乐感冒了,鼻涕淌出来挂着,但他不知道去擦,也不会擦。于是,我总是将他带到一边,将餐巾纸递给他,并用动作演示给他看,还拿着他的手放到鼻翼两侧,再次用动作示范给他看擦鼻涕的动作,一次不行两次,每擦一次鼻涕就会花上很多时间,但我没有放弃,还是不厌其烦地教他擦,渐渐地,小乐基本能做到自己擦干净鼻涕了。虽然比帮他擦累多了,但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

3.充分利用“大拇指”的激励作用

由于生理原因影响到了小乐的语言发展,为此,小乐很少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接触中,我发现小乐喜欢用“大拇指”来表示自己好的表现,如今天饭吃完了,他会竖起大拇指;衣服自己穿的,也会竖起大拇指。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用“大拇指”来激励小乐。如走楼梯时,我会对小乐说:“要不要大拇指啊?你走快一点儿,我就给你个大拇指,好吗?”还真神了,一开始还慢悠悠走着的小乐马上会加快脚步,速度明显提高。当然,我也说到做到,总会及时地给他竖一个大拇指。

五、转化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帮助,小乐在行动、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在的小乐已能独立走楼梯,速度能跟上队伍;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虽然动作不够麻利,但已能独立完成。从一开始的帮到后来的扶,内容没变,主角变了,结果也变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帮助特殊儿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在帮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因人而异,做到适时、适宜,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邹秀玉.残疾儿童的心理适应个案研究[C].百度文库,2011.

[2] 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小乐鼻涕大拇指
大拇指历险记
鼻涕瀑布
大拇指的作用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受不了
大象会吃到自己的鼻涕吗?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猫三狗四
毛小乐·一举两得
毛小乐.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