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情
“大峡谷里有花椒、核桃、苹果、桃子;还有蟒蛇、老虎、野猪、雪豹;有一万年的树、有石头上的花、碗口那么粗的霍麻……这些我都见过了。”
他那并不流畅的汉语表达出一个清晰的意思:大峡谷还有400多公里没有开发,无论你去过多少次,它永远有未知的领域在吸引着你。
西饶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屈指可数的一些有关大峡谷穿越的壮举,他基本都名列其中。并以先后27次带队穿越大峡谷的经历,成为大峡谷向导第一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景区的一名普通员工。
上世纪中叶,一对年轻的夫妻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白玉县,翻过崇山峻岭,只为了寻找圣地白玛杰琼(直译为莲花生大师的八座山)。历尽种种艰险,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栖息家园,这里后来被叫做大峡谷。这对夫妻在派镇宜淀村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他们就是西饶的父母。1962年7月5日,西饶出生了,成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宜淀人。
因为在电话中接受了采访邀请,西饶便特意从景区赶回了家,他上穿一件黑底白格的呢子夹克,下穿深蓝色防风裤。面容清瘦、步履矫健,从身姿看形似30岁左右的年轻人。
西饶的房屋建在宜淀村一处山脚,紧靠公路,站在院中抬头便可仰望雪山。
这是一个典型的藏式客厅,厨房也融在其中,地上铺着的原木地板显出了林区民居的特色。屋内陈设尽显古朴,只有几件铜质的器皿光彩熠熠。进门处墙上悬挂的照片和几个挂绳吊牌显示着他是名向导。他邀请我们坐在靠窗的沙发上,为我们斟满香浓的酥油茶后,又去自家院里采回一盆苹果、梨、桃子。待客程序完成,西饶才笑着坐下来与我们交谈,他的汉语不太好,但人很幽默,对一些难忘的经历总能连比带划地做出生动表述。
做向导迄今为止,无论是超过200人的大型国家科考队,还是只有1人的探险者,他都带领过,有过无数令人咋舌的穿越经历。
1992年藏历三月,西饶家忽然找来两个美国人——伊恩贝克(IanBaker)和肯斯托姆(KenStorm)。他们带着一份1984年绘制的地图,上面用藏文标注着大峡谷、大瀑布、西兴拉等位置,还有一些加拉村的老照片。他们用简单的藏语恳请时年30岁的西饶为他们寻找通往加拉的路,如果可以成行,报酬是每天28美元。
“那时候我没有见过美元,就觉得我是中国人得要中国钱……直到徒步穿越完成后,他们带我去拉萨,才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给了我。”想起这件事,西饶也觉得有些好笑。
谈好以后,美国人回拉萨办理相关证件,做一些具体准备。于1993年9月他们才正式出发。
“在那以前我也没去过,我们拿着照片去问,却没人认识照片上的地方,因为好多地方后来都没有了。我就找了村里一位以前去过大峡谷的敏久老人,老人又找了其他去过的人打听,最后把线路告诉了我。”西饶越打听越想去,虽然前路未知,但他凭着本地人的优势就想,以前既然都有人能进去拍照,那自己也一定能去,多带一点人就可以了。这个想法事后证明还是比较天真的。
“美国那边是4个人加1个导游,我们这边向导加背夫是12个人,总共17个人。”
因为都是第一次进入,没有任何經验的一群人进入西兴拉就迷路了。反复找寻出路的过程里,食物消耗殆尽。这时候,西饶和村民适时展现出了荒野求生的本领。
“好在森林里野牛很多,我们就杀了一只大野牛,三只小野牛,吃肉。没有猎枪,是用绳子……”西饶用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圆,意为套杀,虽然他无法用语言描述,但依然让我们感觉到了惊险。
虽然如此,17个人被困在西兴拉半山腰6天,也几乎濒临饿死。幸好那时鲁古村还有人居住,2个猎人碰巧找到他们,在猎人的带领下,最终艰难脱困。
但没有找到他们想见的藏布巴东瀑布。
期间,几个美国人还因为太饿生吃过多小麦粉,而导致腹泻。
他们来回用了36天,后被称为“近70年来人类的第一次成功穿越”。
回想自己第一次命悬一线的徒步经历,西饶只是摇头叹出了两个字:“阿么!”有点不堪回想的意思。但正是这不堪回想的第一次,让一个普通村民走上了声名鹊起的向导之路。
随着1994年新华社向全世界报道,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并将这一发现称作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大发现,大峡谷便从隐秘状态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想要进入大峡谷探险的人越来越多,找西饶做向导的人也越来越多。
西饶说自己带过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1998年。
“当时200多个人有了!向导2、3个,背夫100多个。”他只言片语带过的事件,我在相关资料里找到了记录:1998年4月、10月至12月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于1998年10月29日至12月3日,历经36天艰苦努力,终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实现了我国科学家多年未实现的夙愿。
此后,类似这种大型的穿越事件还有好几次,但无一例外都首选了西饶作为向导。甚至2011年七个国家110多人的联合探险队在穿越大峡谷时也找的西饶带路。
2003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大峡谷核心段实施村民外移计划,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南,多雄拉山以东北、甘代村到扎曲之间的广大区域成为无人区,峡谷无人区面积再一次扩大。在那之后,大峡谷核心段“加拉——白马狗熊——西兴拉——甘代——扎曲”一线,时有徒步旅游者或团队进行穿越。
于是,西饶就有了唯一一次带领一人穿越的经历,虽然是一次不成功的记录。
“那是个湖北人,叫张晓敏。”那件事对西饶来说,实在太难忘记,以至他至今想起还摇头不止。
2005年10月,张晓敏请西饶和自己一起穿越大峡谷。
“我告诉他一个人不能进去,太危险,路上生病了没人照顾,要请两三个背夫才可以……他说自己身体好、什么都准备好了。”就这样,拗不过张的执着,西饶只好答应。
关于这次应允,我在张晓敏当年的博客里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导致西饶同意前往冒险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极端贫困。西饶的新屋尚有两万余元的贷款未曾归还,哥哥家的东风卡车与自家的六头牦牛都已作为抵押……
原来,西饶由于虔信佛教,挖虫草与狩猎这两样最易来钱的方式都因涉及杀生而被他放弃,他仅能依靠养殖少量家畜及偶尔做向导、背夫赚钱。
就在他们出发后的第12天、从加拉至白马狗熊后第3天,西饶去前方开路,张晓敏随后与他汇合时却因浮土坍塌导致滑堕,造成盆骨粉碎性骨折。被困帐篷营地6天后,西饶雇请到一位白马狗熊的喇嘛,两人轮流将张背出营地,继续在峡谷里找了个地方养伤。为此西饶曾八进峡谷、儿子桑杰尼玛六进峡谷,一是为张送物资,还要每天烧开水,用毛巾为他清理伤口以防感染;二是为了劈砍出一条稍好的路,以便将其顺利带出来。64天后,在西绕和桑杰尼玛帮助下,张终于离开了大峡谷。
2007年,不曾圆梦的张晓敏重返米林,恳求西饶再次带路进大峡谷。鉴于第一次的糟糕经历,西饶心有余悸地摆手:“我不去了,一天给我1万块钱也不去了。”但张晓敏说穿越大峡谷是自己一生的梦想,而且还主动找好3个背夫,说西饶只需要带路……架不住软磨硬泡,西饶最终同意了,好在这次他们用27天完成了穿越。
西饶认为穿越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季节,秋季是最理想的。
2012年3月,西饶的女儿接到河南籍游客孙会涛、魏峰的电话,他们在电话中邀请西饶做向导,徒步前往白玛狗熊和藏布巴东瀑布。
“当时我说3月份不适合穿越,他们就找了别人做向导。”
4月19日,这两人带5名背夫从加拉进入大峡谷核心区。10天后,在横切西兴拉山时遭遇雪崩,2名背夫当场遇难,包括魏峰在内的3人均有较重伤势。背夫达瓦次仁留下照顾伤者,孙会涛和另一名没受伤的背夫返回派镇求救。
徒步探险者被困大峡谷的消息当时成为全网焦点,引发20多万人次查看或发帖。得知情况后,西饶很难受,仿佛自己也有过失似的,便主动出任向导,带救援队翻越30座大山后找到了伤者。
“1天就把3、4天的路跑了。”西饶他们只用12天就背出了被困人员。
翻山时,救援队员旺堆不小心滑倒,在山坡上翻滚了几十米,差点掉进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西饶反应迅速,冲下去把他拉住,自己的手臂卻被岩石深深划出一长条血口,留下永久伤痕。
正是过往一次次历险的经历、甚至多次亲眼目睹生死,让西饶从最初的热血无畏变得越来越谨慎。
“大峡谷谁都想去,但安全是最重要的,要不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认真地说。
西饶告诉我们11月份他又要带人进大峡谷了,这次是专门去看瀑布。11月正是大峡谷的深秋季节,天气应该已经转凉。
而西饶却说:“冷的,好的!蚂蟥土里面进去了,不下雨、不下雪,江边水小了,最好的季节!”
对于一个在穿越中见过雪崩、滑坠、泥石流等天灾的人,对于一个遭遇过狗熊、蚂蟥、马蜂、毒蛇、草虱子侵扰的人,西饶十分清楚大峡谷秋天的价值。
他举了个直白的例子:夏天路差时,一天只能走2公里;秋天路好,一天能走20公里。
西饶说现在大峡谷深处总共发现了9个瀑布,而他自己看到4个,其中包括以前最神秘的藏布巴东瀑布(高50米),和后来发现的最大的邦恰瀑布(高约110米)。
“另外几个瀑布没有路,到不了的。”他遗憾地摇着头。
由于大峡谷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山涧奔流不息,巨石岌岌可危,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能穿越核心无人区、得见其中任何一个瀑布的人依然屈指可数。
看西饶认真的表情,我们忍不住逗他:“瀑布好看吗?”
西饶夸张地瞪大眼:“哦!好看,早上太阳出来,瀑布里全是彩虹!”难怪,即使穿越过27次大峡谷,看瀑布依然吸引着西饶。
我问西饶有没有以前穿越时留下的照片,他自言自语嘟囔着:“谁知道有没有……”茫然四顾了一阵,似乎确信了没有,他又接着说:“以前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相机,看就行了。现在条件好得很,相机、手机、无人机,什么都看得到。”
总之,最美的景色,最险的经历,都留在了他心里,他不需要照片。
西饶说自己有一个愿望,想在有能力时亲自带领自己所在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去穿越一次大峡谷。
他担心自己60岁以后就不能再进大峡谷。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我一分钱都不要,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大家。”西饶家里有12口人,除了自己,妻子尼玛和老大桑杰尼玛(游客中心保安)、老二德吉卓玛(游客中心餐厅主管)也都在公司里上班,所以他很感谢公司。
而他的穿越本领,注定会由今年33岁的老大桑杰尼玛继承。“他15岁就跟我进过了大峡谷,现在都有十多次了。已经能自己找到路。”
这些年,西饶去过阿里、巴松措等景区,但他觉得哪个地方都不如大峡谷。
“大峡谷里有花椒、核桃、苹果、桃子;还有蟒蛇、老虎、野猪、雪豹;有一万年的树、有石头上的花、碗口那么粗的霍麻……这些我都见过了。”
他那并不流畅的汉语表达出一个清晰的意思:大峡谷还有400多公里没有开发,无论你去过多少次,它永远有未知的领域在吸引着你。
西饶很喜欢运动,即使不去穿越的日子,他也会每天清晨去爬家对面的当久颇章山,要么骑上自己的山地车去看那拉措,他用这种方式延长着自己探访大峡谷的资格。
“以前老人们找的白玛杰琼,现在找到了!——大峡谷什么都有。”望着窗外如画的风景,西饶心满意足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