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璐
“前段时间不停在大城市里穿梭,今天才觉得到家了!”刚从北京飞回林芝的张晓飞,还带着些微的喘,可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自己位于比日神山上的工作室看一看。
行过蜿蜒的山路,拐进幽静的村落,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他指着前方被一片葱茏包裹着的零落村舍,豪气又略带玩笑口吻地说:“那就是我的部落,我就是酋长!”看眼前戴着牛仔帽、蓄着一把花白胡须、穿着黑色风衣的他,倒颇有几分形似。
2007 年,因景观规划的工作需要,张晓飞第一次进藏。那时林芝机场刚开放,张晓飞成为第一批飞过来的乘客。
这些年,张晓飞为林芝做了一系列景区设计,有些项目已经成为了4A 级、5A 级景区。为林芝旅游奠定开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距八一镇10 公里处的比日神山上一共有两个村庄,其中一个拉丁嗄村旧址就是张晓飞目前的工作室所在。
跨过一座一米宽的小桥,一间木板小屋里古老的青稞石磨依然在溪水冲击下不知疲倦地转动。缓步上行,安静的村庄里,一条小溪在哗哗流淌,一扇柴扉虚掩着,张晓飞给此地取名“比日巴”,寓意这里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信奉着宗喀巴。
四年前,拉丁嘎村从山上搬到了生活更便利的山下。张晓飞慧眼独具地看中那些被遗弃的老房子,更是在别人诧异的目光中买下了几栋摇摇欲坠的藏式民居,通过他几年间不断地设计、改进、修复,房屋不但保持了原有样貌,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区。
“这里的资源禀赋非常好,只是很多没有得到合理转换。”村民搬迁后丢下的破铜烂铁、朽木门窗甚至牲口槽、犁耙都被他捡来或以新换旧。“在村民眼里,都快把我当捡破烂的了!”说着,他哈哈笑了起来。
他指着收藏的十几个废弃的黑铁皮炉子,“这些都是村民不要的,他们觉得占地方,年轻人看不惯,我就全部收过来了。”经过重新清理、刷油,这些本来只能成为废铁的炉子焕发出古色古香的气质。“还有这些……”他转身指着地上的一堆马铃:“还有这家,以前做马帮驮队,曾经是当地最有钱的,随着马帮的衰落,后来就只留下这些铃铛了。它们也算见证了一个马帮的百年兴衰史。”
“村里的孩子来玩,我就教他们在石头上画画,没准将来就出个画家呢?”看一些石板上稚气未脱的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张晓飞说:“我希望从文化上、生活理念上都带给这个村子一些变化。”
张晓飞说自己之所以收集起村民遗弃的任何物件,是打算将来把这里做成民俗体验馆,所以尽可能地保留着老村人的全套生活场景,哪怕牛棚马圈。
“以后有人来大景区旅游,还可以来这种小村落看看,和古老对话也是一种体验。”张晓飞的思路十分开阔。
张晓飞虽然办过多次个展、出过画册,但他依然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美术爱好者,眼前虽是秋季,可他说有冬有才有春,有夏才有秋。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它方凋落我方又登場,此起彼伏。比如五月份的黄牡丹,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始物种,不是花多漂亮,但它顺应季节,无人观赏也如期开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的博大与壮美激发了他作为画家的创作热情,他画了数百幅各式各样的黄牡丹,并集结成册。
“我很欣赏这种原始生命力,所以我搞了几届美术展览都称之为‘生命的礼赞。用我的画笔、才情去讴歌生命现象,转化为一种能量或力量,就是林芝给予我的一种回报。”
对林芝的秋天,张晓飞也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认知:“人们总爱说林芝的秋天就像打翻了画家的调色板。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林芝的秋色有一种庄严感,有一种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美。比如说云南也有雪山冰川,但它是一种柔美,川西的九寨沟是一种人情美。而林芝秋天的这种美,给人感觉离人很远离神很近,仿佛我们不可触及。”
“在画家眼里色彩丰富固然是不可替代的一种元素,它很吸引人。但从美学角度来讲,美不同于漂亮,美该是一种憧憬,有内涵的,有支撑的、是独一无二的,仿佛有一种智慧支撑在里面,让你感受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张晓飞觉得林芝的秋天是一年当中最长的季节,是不加修饰的半野生状态。
“色彩短暂丰富的背后是一种美的距离感。所以到这里看秋天,要带有一些心理准备,因为你会感到陌生、感到惊诧。内地的秋天你可以融入、可以把玩,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似乎只能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远远地欣赏它。”他把这称作是一种提升、边界的扩展。“皑皑雪山与满山苍翠在一个界面中,一草一木都是那么质朴、原生态,绝非大城市里的同美、范美、被消费裹挟的美。”
张晓飞对“部落里”的每一处废墟、每一株草木都视若珍宝。经过他的设计,几处废墟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
走过一处正在建露天休闲巴台的地方,有老树丫伸展过来,工人嫌它碍事正准备锯掉,张晓飞赶紧阻止,他说不想因为自己的介入而让自然界原本的东西受到约束,这也是他在打造景区时,极力想做到的。
“这些年走遍了西藏,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林芝。”他毫不吝啬地夸赞:“因为林芝的资源太丰富了,从气候带也好、人们的生活适应性也好、多样性也好,都是最丰富的。从冰川雪山到热带雨林到干热河谷、到各种森林覆盖……”
从13年前第一次设计出南伊沟景区后,他就一直陆陆续续地为林芝的大美做着各种设计,他把这称为是“在大地上做艺术”。
截稿时,张晓飞正在色季拉山完成一项新的雕塑创作任务,他传回一个小视频:“我在4720这个海拔高度上刚刚种下了一颗野生杜鹃,我希望它和这座雕塑一样,一直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