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语:从“一读而过”到“整体归一”

2021-11-12 05:45刘保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0期

刘保梅

[摘 要]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 在对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導语”编制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浅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可行的施教策略。认为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单元导语编制特点与价值,基于“整体归一”的单元设计思想,巧妙地运用单元导语,使文本阅读教学视野得以“整合归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自然生长。

[关键词]单元导语;一读而过;整体归一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8-0077-02

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导语”用凝练的语言向学生和教师传达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学习目标,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引。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单元导语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是一读而过,不能精准研读单元导语编写特点,缺乏“整体归一”设计思想,制约了单元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价值。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强化教材解读意识,深入解读教材单元导语,与教材编写者进行深度互动,精准把握教材单元导语编制特点与价值,从而巧妙利用单元导语,发挥单元导语的导航功效。

一、单元导语编制的特点与价值

(一)单元导语编制的特点

统编教材单元导语编制从构成元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文字和图画要素,文字内容有的是引用名家语言,有的是编写者自主编制,图画内容切合单元主题。文字元素和图画元素,使得单元导语设计做到图文结合,图文相生,内涵丰富。

以统编教材四上单元导语为例,不难发现单元导语编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简明扼要。单元导语文字内容设计时,语言简明扼要,字数少。如第一单元单元导语,首先引用了王维的一句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然后,又设计了两行文字,一共40个字。口吻亲和。单元导语设计时,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口吻非常亲和,给学生自然与亲切之感,能够拉近学生与单元导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图文结合。单元导语设计时,注重文字与图画的有机搭配,画面内容意蕴深远,容易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二)单元导语编制的价值

对统编教材单元导语编制进行分析,单元导语主要体现出以下两重价值:提示作用。单元导语高度概括了本单元文本思想内容,引领学生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专题。导航作用。单元导语还发挥着导航作用,对本单元学习的任务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思考,提出本单元学习的具体要求,并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出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等。

如统编教材四上第一单元,运用王维的一句诗句,提升本单元学习的专题,从而引导学生围绕“感受自然之美”专题开展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在选材上都是紧紧扣住这一专题。导语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则是从任务和方法引领的角度,提出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自然之美”,并通过习作深化学生学习任务。单元导语也提示了学习的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读写结合等学习方法,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巧用单元导语的思考与实践

单元导语体现出编写者对单元教学的宏观设计,具有导航作用。这就需要基于单元导语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定位,基于“整体归一”的单元设计思想,巧妙地运用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巧用单元导语精心预设,提高预习针对性

单元导语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有效路径,它打破传统预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单一化现象,引导学生学会与编者进行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巧用单元导语精心预设,利用单元导语导航功能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专题、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等进行自主建构,提高学生预习针对性。

如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预习时,笔者进行了以下预设:

【诗句接龙】仔细观察第一单元导语中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王维的诗句,再根据画面内容与王维的诗句,试着写出自己学会的与画面和王维诗句表现主题、意境相符合的一些诗句。

【多彩画面】单元导语提出“边读边想象画面”,带着感情朗读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标注出你认为最具有画面感的句段,如果感兴趣可根据这些句段将画面绘制出来,或者给画面拟一个标题,要能够体现出自然之美。

【他山之玉】在自主阅读本单元文本内容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习作经验,试着理一理如何“向同学介绍一个好地方”,尝试写出写作提纲。

这个环节利用单元导语进行预设,打破传统单篇预习的做法,基于整体归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导语进行预习,预习任务的设计紧扣单元导语,聚焦单元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诗句接龙”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朗读诗句,让学生在画面和诗句的帮助下调动积累,并对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等进行预测;“多彩画面”则引导学生借助朗读的方法,聚焦写景画面感,同时做到情境交融,通过绘画或拟标题的方式,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他山之玉”则强化学生读写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借鉴。

(二)巧用单元导语创设情境,提高导入实效性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存在“单篇”设计思想,即紧扣单篇文本特点和内容,缺乏整体归一的思想,从而削弱了单元导语的助读效应。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单元导语创设情境,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单元导语,提高单元导入的实效性。

如第一单元《观潮》的导入设计,笔者改变传统导入做法,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画面图片,再引入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让学生交流观后感,并借鉴王维诗句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写出一组诗句或者一首诗。

这个环节从欣赏画面入手,紧扣《观潮》一文的文本特点,借助生动的图片丰富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又从画面聚焦文字,利用单元导语王维的诗句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基础上,尝试自主创作一组或者一首诗,这样就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设计,利用写诗句的形式表达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感受,锤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借鉴能力,而单元导语起到了较好的支架作用。

(三)巧用单元导语建构专题,提高课堂整体性

统编教材单元设计主要以主题进行统领,主题发挥着统摄作用。这一设计理念在单元导语设计中也充分体现出来,然而主题具有广泛性,如何落实到操作性层面,还需要教师根据主题进行细化分解,如何分解,单元导语就是一个较好的路径。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的导航作用建构专题,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使专题互相配合,从而使单元教学紧紧围绕主题,突出主题。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然而,自然之美的内涵不是单薄的,具有丰富性。鉴于此,本单元四课内容,笔者紧扣“感受自然之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同时一边做好标注,画出体现自然之美的句段。每一篇提炼出不同的专题,《观潮》围绕“祖国大好河山”,《走月亮》围绕“田园画卷”,《现代诗二首》分别围绕“倦鸟归巢图”“花牛行走图”,《繁星》围绕“繁星图”,就这样围绕专题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专题体现的多元化情感,包括热爱祖国河山、温馨浓郁的温情、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等。

利用单元导语建构专题,较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建构,既使本单元主题得到较好的凸显,又深化了学生对单元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之美丰富的内涵,以及不同自然之美触动的多样化情感,这些情感的聚合又较好地突出了单元教学主题,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自然之美,并且为学生表达自然之美进行较好的铺垫。

(四)巧用单元导语凸显要素,提高活动实践性

单元导语从“一带而过”如何向“整体归一”转变,这就需要对“整体归一”进行深入思考,透过语文课堂表象,巧用单元导语凸显语文要素,并围绕语文要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活动更加有效。语文要素是语文课堂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習惯、基本品质等,透过抓要素发挥课堂“搀扶”作用,为学生自主建构搭建支架,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借助单元导语的提示,围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和“推荐一个好地方”两大要素进行,前者侧重于信息获取能力训练,后者侧重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紧扣两大要素提高活动实效性。《观潮》一文,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圈划出作者观潮顺序的关键词,按照作者观潮的顺序,扮演导游的角色,对不同阶段作者所观察到的奇观进行解说,要求还原出大潮景象,可以融入自己的想象。

这个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法,组织学生按照观潮的顺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需要学生圈划出关键词语,明确本文写作顺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既忠实于文本,又融入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深度互动,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习借鉴本文的写作思路,从而学会“推荐一个好地方”。

总之,单元导语体现出统编教材编写的独特“匠心”,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与学生、文本进行深度互动,还要积极与教材编写者进行互动,将教材编写者的“匠心”与教师的教学智慧有机结合起来,精准揣度单元导语设计意图,让单元导语成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着力点,使文本阅读教学视野得以“整合归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自然生长。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