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斐
[摘 要]语文是一门考查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语言应用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紧扣词句、精选词句、感知词句、理解词句和训练词句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鉴赏性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语言鉴赏维度,使学生不断内化语言鉴赏技巧,形成文本阅读与感知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读赏式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切入视角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读赏训练中形成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句读赏;线性追踪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8-0060-02
小學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篇目,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经典篇目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词句,从典词佳句中寻找文本鉴赏的角度。小学阅读教学提倡读赏式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课堂语言鉴赏情境的营造,要为学生提供语言鉴赏方法的可选路径,强化学生的语言鉴赏体验,内化学生的语言鉴赏认知,使学生从典词佳句的鉴赏训练中,形塑自身的文本阅读素养。
一、精选词句,切准语言鉴赏角度
小学语文教师从初始学段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醒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典词佳句。学生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有着高度敏感性,这为语文课堂读赏式教学提供了先行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典词佳句,洞悉实际阅读中的语言鉴赏维度,凭借多媒体手段,用具体问题和实践活动展开鉴赏操作。
在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活动之前,教师要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鉴赏主体。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大声诵读文本,并借助信息工具为学生投放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根据文本所述内容想象画面,从而深刻体会文本情境。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去寻找文本中能够概括草原风光的词语,并根据草原风光的总体特点,向情景细节处延伸。学生在教师的读赏式教学引导下,准确地找出“可爱、清鲜、明朗”等词,教师启发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词语所营造出的草原画面。学生对修辞手法有着敏锐的感知,又从修辞句中找出“渲染、勾勒”等词语,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词语所营造出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课堂讨论氛围空前热烈。
鉴赏主体是指文本中具有特殊表达意义或具备鉴赏意义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赏学习过程中,自主发掘鉴赏主体,有意识地筛选典词佳句,为语言鉴赏活动寻找到了合适的切入角度。
二、感知词句,创设语言鉴赏情境
现代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师可借助网络信息教学优势,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审美感受。学生对典词佳句有一定的敏感意识,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本读赏习惯,教师可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合语言鉴赏的学习情境,如问题情境、视频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思维,提高学生的读赏式阅读能力。
现代语文教学课堂更加注重教师施教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词句读赏式教学中,要选用符合词句教学的情境创设方式,为学生创设更适合语言鉴赏的学习情境。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描写丁香花的典词佳句,感知丁香花的形象,感悟作者对丁香花所怀有的特殊情感。有学生在文中找到了“茂盛”一词,还有学生找到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一句,教师引导学生从所寻找的词句中去理解丁香花盛放的茂密之态,并借助课本上的丁香插图,对文本第一段中的丁香形象进行头脑加工,使学生形成了独特的情境认知。学生有了与文本相关的情境体验,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丁香情愫,并顺利地找到了“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等句子,丰富了自己对丁香意象的认知,提高了读赏式阅读感知能力。
教师在读赏式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准确的目标,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读赏切入情境,让学生以典词佳句为切入点,去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象特点,在创新读赏式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忘凸显学生的读赏主体地位,使读赏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例解词句,渗透语言鉴赏技巧
小学生词句鉴赏的意识相对薄弱,对典词佳句缺少清晰的鉴赏认知,教师要正确认识读赏式阅读的学习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配以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解,引领学生从中找到语言鉴赏的相关方法,找到语言鉴赏的路径技巧。学生在教师的实例讲解中,逐渐完善语言鉴赏认知,并进行举一反三的读赏模仿,就能找到文本阅读的语言鉴赏技巧。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刻板的鉴赏理论,学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为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句鉴赏技巧。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花之歌》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本整体的叙事特点。学生对文中的叙事主人公“我”的定位不是很明确,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当中,为学生提供典词佳句赏读示范,如文本中出现的“绿茵”一词,教师先引导学生谈一谈对“绿茵”的理解,展开较为充分的解读。然后,教师将“绿茵”一词还原到文本语言情境中,“星星”坠落到“绿茵”,学生对“星星”一词所代表的事物已然有所感知,“星星”坠落到一片“绿茵”中,可见花儿璀璨盛放之态,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学生在教师的解读中,对文本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教师又发动学生对文本中的词句进行筛选,模仿教师解读的方法对词句展开鉴赏,从而找到了相关的读赏技巧。
教师示意学生在课堂读赏环节,紧随教师的读赏思路,根据教师做出的例解示范,深入文本鉴赏过程当中。学生从教师的例解示范中学到了相应的词句解读技巧,他们主动跟随教师的解读思路,对文本中的典词佳句展开模仿解读,从而加深了对词句解读技巧的认知,读赏行为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与完善,读赏学习目标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四、训练词句,强化语言鉴赏体验
典词佳句是语言鉴赏的重要切入途径。教师要明确词句鉴赏的学习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学生拓展词句鉴赏范围,使学生形成系统学习意识和词句鉴赏思维。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就能形塑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自身的语言鉴赏体验。
教师为学生精选词句例解内容,以理解为前提,帮助学生开拓词句鉴赏途径,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句解读视角。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词句鉴赏意识,但尚未形成精熟的应用认知,教师要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训练,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的鉴赏技巧。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藏戏》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西藏的节日风俗及其特有的艺术样式,从故事的起源开始介绍,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关键词,如“咆哮、吞噬”等展开鉴赏,去体会雅鲁藏布江的环境险恶。学生在教师的读赏引导下,对这些典词佳句展开连续讨论,赏析了典词佳句运用的精妙独到之处。为进一步落实学生典词佳句的读赏效果,教师又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词句鉴赏专题训练,引导学生对词句鉴赏技巧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化处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读赏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鉴赏能力。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词句鉴赏训练,才能增长词句鉴赏经验,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内化自己的词句鉴赏认知,使其转化为自身的语言鉴赏动力。典词佳句的鉴赏训练活动,让学生的鉴赏行为更具规范意识,学生的语言鉴赏体验也得到了加强。
五、应用词句,内化语言鉴赏认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语言学习技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收获自身的语言审美能力,形成语言鉴赏基本认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词句鉴赏环节,明确词句鉴赏的教学意义,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语言评价能力,这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学生能否形成自己的语言鉴赏认知,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精准地应用词句。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精心筛选读赏词句,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和要求,挑选出部分内容,教师请学生进行内容分享,并根据学生所选内容展开共同赏析。有学生抓住了环境描写的相关字词,如“泼、倒、咆哮、狂奔、惊”等,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词语中感受雨夜山洪奔腾而来的灾难场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字词对环境营造的作用。学生积极展开读赏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读赏技巧点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环节,深刻感知了這些典词的环境表现效果。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词积极开展应用尝试,运用到作文的实际场面描写中,学生在接到教师的课堂指示后,纷纷开始了应用尝试。
合理利用读赏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典词佳句,是语言鉴赏学习的最高目标追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更要有学习迁移意识,让词句读赏学习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和方法保障,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训练条件。这能够不断内化学生的语言鉴赏认知,直至学生构建出完整的语言鉴赏体系。
学生对语言鉴赏缺少足够丰富的经验认知,很多学生受到传统课堂的固化思维影响,一提及语言鉴赏活动,就会下意识地想到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确是语言鉴赏的途径之一,但除此之外,学生不能再想到其他鉴赏途径。鉴于此,教师就要从学情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语言鉴赏途径,让学生从典词佳句入手,自觉探寻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不断地训练,就能拓宽学生的语言鉴赏维度,发展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