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王梦 张艳艳
(郑州智象测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产业集聚区有产业集聚明显、产业结构合理、组织形态完整等优势,是河南省优化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到2020年,全省有省级产业集聚区180个,为河南省带来2170亿元利润;大型工业从业人员多达355万人,极大促进了就业率的快速增长[1]。然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仍存在用地存量不清、低效使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是河南省建设“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期,要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
立足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实际,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产业集聚区用地评价体系,为全面盘活存量土地提供依据。
整合产业集聚区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 “三调”)成果、土地供应、规划、倾斜摄影等数据,制作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工作底图,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构建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库,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产业集聚区的土地集约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完整的产业集聚区用地评价体系,技术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思路
产业集聚区有企业集中连片、范围适中等特点,适合获取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倾斜摄影具有可获取高分辨率、丰富的地物纹理信息,三维模型自动化生产,逼真的三维空间场景等技术优势,可用于制作产业集聚区调查底图。采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影像数据,经过预处理、空三加密等工序建立0.05米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结合最新高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叠加调查范围相关的行政界线、供地、规划、“三调”等数据,制作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调查底图,如图2所示。
图2 调查底图
图2(a)是该区域的航空正射影像,图2(b)是对应的实景三维模型,在其形成的调查底图上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可以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实现传统工作方式向“内业为主,外业为辅”转变。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旨在查清产业集聚区的用地现状、供地状况、闲置土地、典型企业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含其对应的位置、形状、大小,还包含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厂区内部预留场地面积、容积率、建筑系数等属性信息。针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实际需求,结合实景三维模型、最新高分辨率航摄或卫星正射影像图,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范围及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更新,完成对产业集聚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三调”数据是当前现势性和准确度较高的土地调查数据,但更新具有一定周期性。为满足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高现势性的需求,基于调查底图提取变化信息,开展“三调”数据的更新,进而更新土地利用范围。
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规定,土地利用状况按建设状况和供应状况划分两种分类。按建设状况分类是参照《土地利用状况分类(GB/T 21010-2007)》进行划分,提取变化信息前需要将其转化为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相对应的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土地利用状况分类与“三调”地类对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利用状况分类(按建设状况划分)与“三调”地类对应表
现有的提取变化信息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图像差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植被指数法、多尺度分割等,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提取产业集聚区的土地变更信息。比较法不能准确选择较合适的评估函数。差值法理论简单,但在确定变化信息的具体属性方面存在问题。土地变更信息提取采用图像差值法+人机交互方式,具体提取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土地利用状况范围更新技术思路
将2021年7月2米遥感影像和2020年12月0.8米遥感影像进行差值分析,如图4所示。通过分析,提取土地变化信息,再经内业人机交互确定其属性信息,该地块在2020年是耕地,到2021年7月则变成了施工用地,通过该方法提取土地变更信息,完成对 “三调”数据的更新。利用更新数据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查清产业集聚区内的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不可建设土地及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尚可供应土地、不可供应土地等信息。
图4 图像插值法提取土地变更信息
为了完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数据信息,构建较为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需对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属性信息进行补充调查。
传统地物信息提取主要通过外业调查、内业处理得到,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利用三维实景模型,内业即可采集建筑物的高度、名称、面积等信息,实现对土地利用状况信息的补充。
经过在三维模型上采集,从图5(a)得到混2部分建筑基底面积为179.6m3,图5(b)中混1建筑基底面积为81.8m3,二者相加得到该农房建筑基底面积为261.4m3,建筑面积等于每层建筑物的建筑基底面积乘以层数,该农房的建筑面积为179.6m3×2层+81.8m3×1层=441m3。可将采集获取的属性填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从而完善该数据库。
图5 农房建筑面积和建筑基底面积采集
在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基础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完善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不可建设土地、典型企业用地等信息,进而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包含评价指标与权重的确定、评价理想值的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的计算、潜力测算和成果编制。潜力测算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计算方法如下:
(1)扩展潜力测算
统计尚可供应的土地面积,在尚可供应土地中,统计工矿仓储用途的土地面积作为扩展潜力测算值。
(2)结构潜力测算
结构潜力=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率理想值-工业用地率现状值)
(3)强度潜力测算
其中,A是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
(4)管理潜力测算
管理潜力=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处置土地-闲置土地
(5)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其中,B是指供地类型,分别是尚可供应土地、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
这五类潜力测算是对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综合反映,完整计算各个潜力值才能正确反映产业集聚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土地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以河南省某产业集聚区为例,应用上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思路,该产业集聚区面积约为1344公顷,经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表2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由表2可知,该产业集聚区闲置土地占总面积的1.1%,尚可供应土地占比66.1%,不可供应土地占比3.9%。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查清了产业集聚区内土地利用状况,为全面盘活存量土地提供了基础数据。基于此,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从表3可知,该产业集聚区扩展潜力较大,尚可供应土地面积最大,可利用潜力汇总表有针对性地开展存量土地盘活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区土地提质增效。
表3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本文探索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技术方法,形成了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开展土地利用评价的技术流程,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