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烟红塔集团
2020年,玉溪市人均GDP达到91 514元,在西南五省(区、市)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玉溪市的成就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引人瞩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玉溪用超前的意识和胆略,铸就了烟草工业的辉煌。
其间,地处玉溪市的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原料生产,将“第一车间”建立在烟田。截至目前,红塔集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系统,以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原料品质。
与此同时,红塔集团把匠心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将“烟叶之乡”的原料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呈现在产品中,使其成为品牌的底色与灵魂。
玉溪市和红塔集团为城市、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经验——作为生产者,他们充满敬畏地看待阳光、空气、雨露,充满情感地对待在土地上劳作的人民。并且从播撒每一粒种子开始,到每一包产品出厂,整个过程,每处细节,无一不关注,无一不苛刻。
他们从未辜负自然与土地,辛勤耕耘、脚踏实地、春华秋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如今,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意味着社会方方面面——城市、环境、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变。
在云南省玉溪市,也是如此。
烤烟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5月,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各地的人均GDP也纷纷出炉。2020年,玉溪市人均GDP达到91 514元,是全省的1.8倍,在西南五省(区、市)地级市中排名第1位。
人均GDP通常被看作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世界银行2020年7月的标准显示,人均国民收入高于12 53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地区)。按此计算,玉溪91 514元(1.3万美元)已踏入高收入门槛,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在云南,玉溪是一个有特点的地区,这里山区平坝、温热河谷交错分布,湿地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均位列云南省首位,是云南重要的“鱼米之乡”,消费能力在云南省各州(市)中位居前列。
玉溪地处滇中核心区域,距离省会城市昆明只有88千米,西南连普洱、东南邻红河、西北靠楚雄。昆河、昆曼高速公路和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会,玉溪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玉溪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勤劳智慧的玉溪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其中引人瞩目的,就是用超前的意识和胆略,铸就了烟草工业的辉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玉溪卷烟厂(红塔集团的前身)将“第一车间”建到田间地头,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并通过基本烟田建设等举措,特别是夯实山区的水利基础和生产条件,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1991-1998年,伴随烟草工业高速增长,玉溪GDP从47.8亿元增长到327.7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6.9%。
2005-2013年,烟草工业再次高速增长,玉溪GDP年均增速达到11.5%,有效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三增”效应。
城市在变,企业也在变。两者之间的变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地处西南,因地制宜,人均GDP在西南五省(区、市)地级市中排名首位,这是一座城市的巨变。从玉溪卷烟厂到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是一个企业的巨变。
企业的故事从1953年“108分”的传奇开始,在接下来的1956年,建设者们披荆斩棘、开山造地,靠肩挑手抬、牛背马驮建起了生产厂房,结束了玉溪作为“烟叶之乡”不能加工烟叶的历史。
接下来的时间里,厂房里卷烟机械生产,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制丝、卷烟、包装、滤嘴成型等设备,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迈入新时期,红塔集团始终坚持以“品牌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产品力提升工程、积极践行“净管理”理念和“突破,永不止步”文化、朝着“十四五”时期“玉溪品牌千亿工程”的目标奋进……企业革故鼎新,其发展是可见、可触及的,是让城市有着切身感受的。
截至2020年底,玉溪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36.9亿元,其中烟草制品业398.4亿元,占比54.1%,是玉溪工业的重要支撑。
回顾过往,从某种程度而言,玉溪市的发展、红塔集团的崛起,都离不开这片小小的烟叶。借助于自然条件、高原沃土、阳光雨露,玉溪成为了“世界五大黄金烟叶产区”之一。无论是城市,还是企业,都将原料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复烤车间内,一批优质原料正待加工
最大的优势,就是玉溪的烟叶。
这种优势由来已久,早在1953年,玉溪烟叶品质就得到了认可。时年5月,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在河南许昌召开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国各主要烟区的烟叶进行了评比。
当时,河南的烟叶被中外烟草专业人员评了100分的满分。玉溪地区的代表携玉溪烟叶参加,由于路途遥远,评比鉴定结束后,玉溪代表才赶到会场,他们只能将烟叶放在会场门口。当与会者走出会场时,被这些“鸡油黄”的色泽和烟叶的油润柔韧吸引了,他们为玉溪烟叶重新进行鉴定。鉴定的结论是,从各个角度来说,玉溪烟叶都超出了标准要求,于是最后给出了超满分“108分”的高分。
从此,玉溪被誉为“烟叶之乡”。
原料的优势得天独厚,可将这优势通过工业生产转化为产品优势,却没那么容易。而这,正是玉溪的目标,也是红塔集团的使命。
时至今日,红塔集团仍在致力于将玉溪烟叶原料优势最大化,他们精益求精,赋予原料以匠心,执着于品质。
2021年,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和红塔集团联合制订《玉溪市工商协同质量管理前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致力于深入推进工商协同,全程管控烟叶原料质量,提升收购、交接质量管理水平。
在烟草行业中,对于生产企业,“前”大致是指烟叶原料进入工厂之前的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前移,就是要将质量管理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工作,要从一粒种子、一片土地、一个村庄、一户农户开始。
红塔集团质量管理工作前移的思路,不限于此,企业首先关注责任心方面,要求思想、态度、使命、宣传、质量意识等都要主动靠前作为。具体而言,这项工作包括质量关口前移,要求质量把控从源头介入,全面落实品种、产量、质量情况;服务质量前移,全程跟进烟叶收购质量链,服务好公司、烟站、烟农;技术培训前移,全力辅助站点做好专业化分级人才队伍培养,做好预检初分、样品制作、收购定级、仓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传递。
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一般而言,生产企业只负责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阶段,对于原料的品质,掌控力不那么强。红塔集团将质量管理工作前移,一方面能够传递企业原料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从源头管控品种纯度、等级质量,构建全流程的烟叶质量管控体系,有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政、工、商、农关系。
实际上,红塔集团对于原料优势的挖掘有一套成熟、全面的系统。除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前移,还包含了原料精品工程以及“五化五策”。
原料精品工程注重原料工作的“精”,“五化五策”注重原料工作的“细”与“全”。
“五化五策”的基础,是2020年实行的“一地一策、一品一策”,该办法对红塔集团特需品种布局、烟叶调拨区域的调整以及品种纯度的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红塔集团联合玉溪市局(公司)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五化五策”。“五化”是目标,即生态优化、产区优化、产地优化、品种优化、技术优化;“五策”是保障“五化”落实落细的方案,即一地一策、一品一策、一烟站一策、一乡一策、一户一策。
早在1986年,玉溪卷烟厂就创造性提出原料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车间”。如今,通过系统性的工程,红塔集团仍在“第一车间”创造着新成就。
红塔集团特色小生态烟区
影响烟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土壤、气候、品种、种植技术等等。这些因素,虽然有很多无法人为掌控,但红塔集团的“五策”方法是,将不同品种的烟叶,通过最好的技术,种植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而夯实其“第一车间”的基础,推动红塔集团原料质量的提升。
“五策”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比如在一地一策方面,包括了目标指标、组织保障、工作措施、政策配套、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相关办法。
当然,在制订《办法》的基础上,执行的人更为关键。在这方面,红塔集团的办法之一,是集团原料部协同省内四厂的精兵强将,以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烘烤为4个关键环节,分别组建联合下乡工作团队,全面推进“五化五策”实施落地。其间,各个环节的工作目标、工作团队、工作方法、工作记录都有明确的要求。
对于这项工作,红塔人自有态度,他们有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当家意识。他们明白,只有将“第一车间”建设好,产品的根基才牢固。
参与联合下乡工作,红塔人会兴奋。因为,在红塔集团“挽起裤腿、常跑烟区、深入田间、蹲守烟站”代表着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
玉溪峨山雨来救村的万亩烟田,是红塔集团筛选出来的特色小生态烟区之一。这里种植的K326,是“2260”高端特色烟叶种植的主要品种,也是红塔集团的核心原料。
烟叶品种越高端、越娇贵,便越难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烘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红塔集团的联合下乡工作,重点也集中在这些方面。比如,在育苗阶段,保证K326的品种纯正,移栽过程中的技术到位,田间管理的科学规范,种植面积、采收烘烤的技术指导等等。
除此之外,红塔人注重烟区的生态,在影响生态的几个因素中,烟区的海拔是确定的,光照、温湿度等有实时数据。关键是土壤,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化。
红塔集团解决的办法是,每年一测。在海拔、气候适宜的烟区做全面的土壤检测,每1.33 hm2(二十亩)取一个土样。采用的是5点取样法,在土地的4个角和正中间分别取样混在一起,然后拿一部分出来检测,工作量巨大。
红塔集团还要随时关注烟区的气候。如果烟区少雨,若有条件,红塔集团要协调人工降雨;烟区大旱,就要协调抗旱资金。
对于原料,红塔集团的原料专家认为,原料决定产品80%的品质,而红塔集团的“五化五策”,可以构建起一套原料保障体系,一方面提升烟叶原料保障,另一方面助推旗下品牌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五化五策”能让原料供应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那么红塔集团原料精品工程,目标是让原料品质做到更好。
为此,红塔集团推进“翡翠工坊”工程,原则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精中选特”,通过层层把关,甄选出最好的原料。无论是“工坊”这个名字,还是工坊的工作方式,都彰显匠心。
做到精细化加工、智能化控制、柔性化生产的红塔集团品牌生产专线
红塔集团“翡翠工坊”设计年产能为2万担,每天可完成120担的烟叶分选任务,其工艺设计流程区别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覆盖了高端特色烟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及追溯。
首先是好中选优,红塔人以感观质量为导向,挑选出优质高端烟叶,并辅以化学手段进行成分检测并标定,存放至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温湿度调节,提升烟叶的耐加工性。
接下来,这些优选烟叶要经过新一轮的精细挑选,即优中选精。在此阶段,采用外观评价、内在化学成分检测、感官评吸评价三种手段结合,辅以高速振动除杂、片型结构优化调整。在这一阶段符合条件的烟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优中选特。
在这个环节,烟叶要经过分级师查瑕疵、剔主脉、撕支脉三步诊断,整个过程采用全手工定向选取烟叶,极为严苛。
如果需要甄选最高端的原料,还要根据云南中烟技术中心工艺标准要求,将烟叶裁剪为叶尖、叶中、叶基三个部分。
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来的烟叶还要经过光波、微波杀虫杀菌,并通过光谱色差分选,进一步剔除色泽不合格的烟叶,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加工。最终,“翡翠工坊”的原料,将进入红塔集团高端高档卷烟制造专线。
高端高档卷烟制造专线的逻辑,就是用最好的生产方式加工最好的原料。从目前来看,红塔集团于2019年打造的首条高端高档卷烟制造专线,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管控能力更加精准、柔性生产能力更强、成本控制能力更优、快速响应能力更佳。
与此同时,2019年到2020年间,红塔集团持续对云南省内四厂实施品牌生产布局调整,打造品牌生产专线,产品质量愈发稳定,生产效率、订单供应也更有保障。
2021年,红塔集团围绕“玉溪品牌千亿工程”和“最优制造、无忧质量、最佳成本”三条主线,进一步调整品牌生产布局。
通过产能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调整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专线生产的工艺质量优势,达到“专线更专、精品更精、柔性更柔”的生产组织模式,不但保证了产品的均质性,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对于原料与生产,红塔集团不断创新,在工业生产领域,对经典的有效创新是对经典本身的最好致敬,而保障这些创新的,是管理。为了推进管理提升,红塔集团实施“净管理”,坚持“质量第一,效率导向,指标说话”。
“净管理”,就是净效率管理,是要在统计分析设备运行效率时,排除一切可以解决的人为因素干扰,坚持以最干净、纯粹的“有效作业率”作为出发点,挖掘并解决管理问题。相对于传统管理而言,其核心是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数据管理的转变。
所以,红塔集团改变了自身考核的方式,在考核中加入联动指标以及相关权重。这样的改变,使流水线更注重于工厂整体效率的提高。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将原料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呈现在产品上,既是保障,又是手段。
对于红塔集团各个岗位的员工而言,新的管理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是每一位红塔人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领域中追求不断突破,因此,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才不断涌现出“108分”、烟田是“第一车间”的精彩故事。奋斗的时代,当下的红塔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续写更多“用优质原料生产优质产品”的崭新篇章。
优中选精、精中选特,红塔集团烟叶分级师正精心挑选烟叶